近日,英國食物標準局對248份食品樣品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13 種食品中含有的致癌物質丙烯酰胺含量有上升趨勢。雀巢、亨氏等許多知名食品公司已被警告,超標品種涉及薯片、速溶咖啡和薄脆餅干等。消息一出,立即被大量媒體以“雀巢致癌物超標”為題轉載,長期飲用雀巢咖啡的國人無法保持冷靜,紛紛在網上表示失望與痛憤的心情,并宣稱國人已進入“食面埋伏”的時代。
面對“致癌”質疑,雀巢公司發(fā)出澄清:“丙烯酰胺”不是食品中的添加劑和配料,而是高溫烹調或加熱時自然形成的。英國食物標準局也表示,這些產品對公眾不形成任何實時風險,民眾無須改變飲食習慣。但長時間的攝取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因此,才要求食品公司減少丙烯酰胺含量。
對此,網上言論出現(xiàn)了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一種認為面對雀巢產品致癌事件,國人摻入了太多的中國式思考。雀巢、亨氏的產品并未超標,只是達到了一個英國人認為存在風險的數值,因此被警示。只不過,按照中國人的慣例,被政府警告的肯定是出了大問題,因此才會有“致癌物超標”一說。
也有網友對這種解釋并不買賬,他們質問:雖然食用這些物質不一定會發(fā)病,但是卻存在風險,為什么要讓老百姓冒著風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食用?而且既然會對人體有危害,說明就是有可能的,那還有什么可辯解的?
不論“雀巢致癌”爭議孰是孰非,從它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消費者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草木皆兵的心態(tài)。從乳業(yè)丑聞開始,地溝油、毒香腸、毒膠囊……甚至還有那些目前沒有曝光出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在刺激國人脆弱的神經。“中國人拍倒在地上,就是一張元素周期表”,在這種黑色幽默下,我們到底藏了多少辛酸?所以,只有企業(yè)有良心,不制假售假;有關部門有決心,完善檢測體系和食品安全標準,加大對有毒食品的打擊力度,才能讓中國人買的放心,吃得舒心。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