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黃陵礦區低碳生態環保礦區建設綜合規劃專家評審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來自煤炭開發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黃陵礦區低碳生態環保礦區建設綜合規劃》經過分析、論證,最終形成決議,認為該規劃基本符合黃陵礦區基本情況,為下階段進行詳細規劃指出了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陜煤化集團總經理楊照乾,集團董事、陜西煤業股份公司總經理宋老虎,集團副總經理尚建選,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李向東,黃陵礦業公司總經理范京道及日本煤炭能源中心相關領導出席會議。會議還特邀國家能源局煤炭司、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有關領導,中國工程院、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相關專家出席。
2010年10月24日,在東京第五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期間,陜煤化集團就推進低碳生態環保礦區建設與日本煤炭能源中心達成合作共識。之后,日本煤炭能源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多次來華與陜煤化集團及下屬企業進行技術交流,雙方課題組成員針對在建的黃陵礦區循環經濟產業鏈,以低碳生態環保和經濟效益為最佳目標,借鑒日本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圍繞各產業鏈間能量和物質流的最佳匹配和各產業工藝技術設備的優化選擇,開展了大量的調研論證和策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黃陵礦區低碳生態環保礦區建設綜合規劃》現已經編制完成。雙方希望通過合作,利用日本的潔凈煤技術,促進瓦斯、煤矸石、井下水、火電廠灰渣及氣化、焦化過程中所產生各種副產品的有效利用,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區。
日方代表在會上就項目的總體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各與會專家組成員經過討論、分析以及對相關技術細節的質詢,最終形成決議,認為陜煤化集團提出的黃陵低碳生態環保礦區、構筑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礦區,促進礦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的構想,對指導黃陵礦區健康發展,進而對我國西部煤炭礦區開發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規劃報告》提出的發展黃陵礦區相關多元產業,延伸煤基產業鏈,加快構建以煤炭、焦炭、煤化工、電力、建材、水處理等行業的循環經濟模式,基本符合黃陵礦區基本情況。提出的思路和可供選擇的技術路線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為下階段進行詳細規劃指出了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陜煤化集團是陜西省政府直屬的國有大型能源化工企業。近年來,集團始終堅持“以煤炭開發為基礎,以煤化工為主導,多元發展”的既定戰略,著力打造中國一流安全節能環保能源化工企業。2011年,陜煤化集團全年煤炭產量達到1.02億噸,連續兩年跨入億噸級煤炭企業行列;實現銷售收入709億元,同比增長37.4%;持續保持了“十一五”期間“每兩年翻一番”的跨越式增長速度。
據陜煤化集團總經理楊照乾介紹:在企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集團公司高度重視資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尤其在煤炭開采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多名院士專家積極合作,共同開展了保水采煤、井下充填式開采、環境友好型煤炭開采技術研究、彬長礦區的瓦斯綜合利用及“零”排放示范,陜北礦區的綠色礦山建設,以及此次評審的黃陵礦區低碳生態環保建設等,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資源再利用水平。
在長期的探索過程中,陜煤化集團形成了“綠色、安全、高效”的獨具陜煤化特色的煤炭開采理念。以環境友好型煤炭開采、瓦斯綜合利用、以及煤矸石發電等技術,增強在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水平,做到了資源“綠色開采”;以一批水、火、瓦斯、頂板治理等災害防治技術為重點,提高了集團公司安全生產水平,做到資源“安全開采”;在煤炭地質賦存條件較好的地區,率先實現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建設及裝備等技術的突破,不斷提升煤炭生產效率,做到了資源的“高效開采”。
楊照乾說,陜煤化集團實現煤炭開采理念的主要做法,就是通過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支撐和引領煤炭主業的發展。基于此,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計劃5年完成120億元科技資金投入,用于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將重點針對大鄂爾多斯盆地侏羅紀煤田的煤炭賦存特點,在黃陵低碳生態環保礦區建設的基礎上,開展綠色、安全、高效開采課題研究,在該領域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以此進一步聚合國內外科技資源,搭建政產學研用平臺,通過協同創新,提升煤炭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改善大鄂爾多斯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的現狀,全面推動陜煤化集團綠色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