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一個處處開滿梨花的地方。梨花象征著潔凈,而初入禮泉縣實驗中學的人也會產生同樣的感覺——潔凈優美、生機盎然,讓人不禁被眼前的優美環境深深吸引。
良好的環境質量不僅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作為育人場所的學校,更應該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因此,該校對環保工作十分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綠色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使全體師生共同自覺履行環保義務,共同創建秀美的綠色家園。
同心同德,共創綠色校園
近幾年,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已經成為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共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呵護環境的自覺性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禮泉縣實驗中學通過簡報、黑板報、校內廣播站、環保圖片展等形式,廣泛宣傳環保和衛生知識,不斷增強師生的環保意識。
抓好落實工作,用一年時間在操場周圍栽種高大樹木,形成環狀綠化帶;用三年時間,采用平面和立體相結合的方式,綠化教學樓前的廣場和周邊區域,綠化面積達到規定要求;與縣環保局合作開展的“熱愛家園,保護大自然”活動;與縣團委合作開展的“充當未來的環境衛士”征文活動等。在校內,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指導學生投身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風光,陶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對環保國策產生感性認識,從而增強環保的自覺性。此外,學校還開展了“爭做環保衛士”千人簽名活動,通過這項活動,形成制約機制,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日常行為中,自覺遵守公共道德,維護公共場所和大自然的環境。
這些活動取得的效果十分顯著。禮泉縣實驗中學的學生無論是在電影院看電影,還是在校內參加其它活動,或在校外參加野炊等活動,都會自覺防止污染,把產生的廢棄物投放到垃圾點,為其他同齡人做出了榜樣。
任務落實,凈化美化校園
為達到創建綠色校園的目的,學校要求全體教師不但要樹立環保意識,而且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教育。并對思想政治、地理、生物等課程提出明確要求,要求這些學科一定要開發環保資源,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該校地理老師王愛利在講授“白色污染”時,指導學生計算了學校學生一天的塑料袋使用量,驚人的數字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環保的重要性,不少學生在課堂發言中表示,從自身做起,愛護環境。
禮泉縣實驗中學日常管理也十分到位。衛生工作、花園管理等工作能做到日檢查,周小結,月考核,使環保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學校還專門建立了班級監督崗位制度,明確了監督崗的職責,要求各班對本班的環衛區域實施有效的監控。因為衛生工作是學校環境保護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必須落到實處。截至目前,該校沒有因衛生問題而發生不安全事故。
一個學校的發展也和國家的發展一樣,在保持速度的同時,要具有可持續性。該校決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知難而上,充分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為該校創建一流的綠色學校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