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旅游專業教育規模迅速擴大但旅游行業人才供給仍存在較大缺口為切入點,分析了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錯位的原因,并探討了我國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趨同的路徑。
【關鍵詞】 旅游專業教育 人才需求 信息不對稱 關聯度
我國旅游業強勁的發展勢頭、蓬勃的發展活力與巨大的發展潛力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旅游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山東為例,山東旅游院校105所,在校生57391人,其中涉旅高校75所,在校生39894人,中職30所,在校生17497人,由此可見旅游專業教育培養的規模很大。但是雖然旅游專業教育培養規模發展迅速,培養出的旅游人才培養卻與我國旅游行業需求存在很大錯位。現實情況是一方面我國各類旅游院校培養了大量的旅游專業學生,但是這些旅游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持續為旅游行業服務的卻很少,根據多個學校旅游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很多旅游專業畢業生在進入旅游行業之后不久就因各種原因不能適應而該行選擇其他職業;另一方面我國旅游行業又存在巨大的用工缺口,急缺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旅游人才。這種供求錯位不僅會造成教學資源和旅游人才的浪費,而且嚴重影響我國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我過旅游專業教育與行業人才需求錯位的原因,并探討了我國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趨同的路徑。
1. 我國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錯位的原因分析
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相關產業、行業的發展關系密切,產業、行業的需求是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但是我國由于信息不對稱、供給嚴重滯后于需求等原因,往往使得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錯位。
1.1我國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信息不對稱導致旅游專業人才供給與需求錯位。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 在相互對應的經濟個體之間的信息呈不均勻、不對稱的分布狀態,即行為人之間的這種信息占有的不同稱為信息不對稱。我國各類旅游院校與旅游行業信息不對稱的產生首先在客觀上是各種復雜的社會因素影響這兩類經濟個體獲取信息的多少 ,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二者之間的信息分布將越來越不對稱。主觀上由于旅游院校與旅游行業企業獲得的信息的能力不同導致他們雙方各自獲取不同的信息。在旅游人才供求市場中,不對稱信息的表現形式為旅游專業教育方與旅游行業企業之間由于信息差別而產生的信息不對稱,具體表現為:旅游行業企業作為旅游交易供給方,直接與旅游者發生交易關系,從經濟利益的角度有根據旅游者喜好與旅游者需求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和調整的內驅力,對旅游市場需求具有相對完全信息;而旅游專業教育方由于遠離實際工作崗位,與旅游者溝通渠道封閉,所以處于信息不足狀態,從而導致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錯位。
1.2我國旅游專業教育和旅游行業需求關聯度不高是目前導致二者錯位的又一原因。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在旅游專業教育領域也形成了包括旅游中職教育、旅游高職教育、旅游本科教育、和旅游研究生教育四個層次的旅游專業教育系統。多年來這一系統為旅游業發展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但現實情況是這一系統培養的旅游專業人才仍然不能滿足旅游行業發展的需要,另一主要原因在于旅游院校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等方面明顯滯后于產業的發展,與旅游產業需求關聯度不高。目前,多數旅游院校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設置都是依托自身的教育優勢并照搬國外成熟的旅游人才培養方法,極少調研社會、行業、企業及學生的需求。在教學內容上過分強調理論教學,脫離行業需要以及學生實際,缺少實用性、實踐性。在教學方法上,大多采用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使得我們的旅游專業教育脫離了“以能力為中心”的培養目標,這一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們的旅游專業教育失去了旅游行業需求的平臺,教育教學上自然就活力不強。
2. 我國旅游專業教育與旅游行業人才需求趨同的路徑分析。
2.1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避免旅游院校與旅游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心不對稱廣泛的存在于旅游院校和旅游行業企業中,那么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最佳方式就是良好的溝通交流進而進行有效的合作,創造雙贏局面。旅游院校應積極與旅游企業合作,在教學設施設備、實訓軟件、數據庫資源、教學管理、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設計等各個方面實現與旅游企業的資源共享和合作,這樣旅游院校便能夠更多的了解旅游行業企業的需求,并能更好的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使得接受了旅游專業教育的學生能夠真正的滿足行業企業的需要。由此既能防止院校教學資源的浪費,又能使行業企業真正得到有效勞動力,最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旅游專業的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這樣便實現了旅游院校、旅游行業企業、旅游專業學生三方共贏的理想目標。當前業界校企合作的方式很多,比如:建設實習基地,定期委派老師參加實習基地的經營管理;院校和企業進行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式培養等等。
2.2加強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增強旅游業人才供需的關聯度。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是當前許多旅游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這一課程體系建設首先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在課程教學中訓練學生能力的項目設計、任務安排才會真正做到以職業活動、工作過程為導向。并且這些項目和任務只有教師本身非常熟悉才有可能指導好學生。目前各院校為了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紛紛派出校內專職教師到工作一線去鍛煉,但是專職教師工作的重點畢竟是在學校,短期的實踐鍛煉很難達到企業優秀員工和管理人員的水平,只是熟悉了工作過程。這一以來,更為有效的方法是是擴大企業、行業兼職教師比例,做好專兼職教師分工,實踐實訓類課程可以由企業兼職老師獨立擔任或與學校老師共同擔任。充分利用專兼職教師各自的專業優勢,共同開發課程,增強旅游也人才供需的關聯度。
2.3加強實踐教學比重,內化學生實踐能力。眾所周知,旅游行業屬于服務性行業,要求從業人員有較高的對客服務技能。這就要求在旅游教育上要加強對客服務技能的訓練,包括專業技能和人際協調的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包括:導游服務技能、飯店服務技能、航空服務技能等;基本技能包括:禮儀、溝通協調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就要更多通過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課內實訓、頂崗實習等形式讓學生去實踐,貫穿在旅游專業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通過模擬模仿進而獨立承擔,逐步內化為自身的社會工作能力,從而在就業時能夠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
結語
根據山東省旅游局數據,以旅游飯店為例,2011年底山東省已建待評及在建和擬建5星級飯店131家,其中已建待評37家,在建76家,擬建18家,按平均每家五星級飯店用工500人計算,預期用工65500人,可見旅游業存在巨大的勞動力需求,由此旅游專業教育的地位也必然變得越發重要。但是旅游專業教育如何走出目前與行業需求錯位的困境,更好地為旅游行業企業服務;同時旅游行業企業又將如何深入履行自己為社會培養造就優秀旅游人才的責任,雙方共同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只有政府、各類旅游組織、旅游企業、旅游院校及旅游專業學生之間協調一致,才能真正實現旅游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
參考文獻:
[1] 張麗娜 旅游教育與旅游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J].中國商貿2010(12).
[2] 林紹貴 高職教育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初步探索與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 2010(2).
[3] 趙亮 李洪娜 旅游教育與旅游經濟發展的關聯度分析[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 2012(1).
(作者單位:山東外貿職業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