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稱無力養活女兒,四川男子童銀兵和妻子陳瓊英商量后,將剛出生倆月的女兒“送人”,收了對方7000元“奶粉”錢。最終,童銀兵因犯拐賣兒童罪,被北京市順義區法院一審判刑6年,介紹買主的女子陳梅(化名)因同樣罪名獲刑5年。
匿名舉報牽出女嬰被賣案
2011年6月28日深夜11時,北京市順義區楊鎮派出所接到匿名電話舉報稱,租住在該轄區的童銀兵將自己兩個月的女兒英英(化名)出售。
根據檢方審查,2011年4月,童銀兵夫婦生下女兒英英,因自感無法養活,便找人幫忙聯系“好人家”,要點“奶粉”錢。河北三河的陳梅從其弟弟處得知此事后,本來想自己收養,后覺得價錢高放棄。后來,陳梅聽說老鄉郝女士想要女孩,便于2011年6月13日和弟弟從童銀兵夫妻手中抱走女嬰,并支付了7000元。陳梅姐弟二人以1萬元的價格,將孩子賣給了郝女士。事后,童銀兵、陳瓊英夫婦和陳梅等人被控制,陳梅的弟弟在逃,英英被警方解救。陳瓊英因在哺乳期,被取保,后攜女潛逃,現警方正在組織追捕。
檢方認為,童銀兵和陳梅涉嫌拐賣兒童罪。
庭審期間,童銀兵始終否認有罪,堅稱是因妻子不會帶孩子,才把孩子送給好人家養活,絕非是“賣”,而對方給的錢是奶粉錢。陳梅認罪,但認為自己只是居間介紹,且錢全被弟弟拿走,自己應被視為從犯。
順義法院認為,童銀兵以非法獲利為目的出賣親生女兒,且多次承認收了“買主”7000元。陳梅以非法獲利為目的,收買兒童并轉賣他人,不宜認定為從犯。近日,法院以拐賣兒童罪,分別判處童銀兵、陳梅有期徒刑6年、5年,并處罰金。兩被告人當庭表示上訴,陳梅拒絕在判決書上簽字。
追訪:夫妻曝曾賣掉一對子女
童銀兵夫妻倆到案后,兩人稱,他們夫妻一共生了5個孩子,除了本案的老五英英外,他們還先后將老三、老四兩個孩子“送”給別人。
據了解,童銀兵的大兒子今年13歲,在老家讀書。5歲的大女兒是啞巴,跟著父母北京在居住。
童銀兵稱,2007年七八月間,他妻子又生下了一個女兒。“我給她起名叫童小華。媳婦說家里孩子多,她一個人帶不了。于是,我們就商量把孩子送掉。”童銀兵稱,在工地工友聯系下,孩子出生才一周就送給別人了,對方給了3000元。“現在那個工友我也找不到,孩子在哪我也不清楚了。只記得抱孩子的是一對夫妻。”
童銀兵稱,2009年11月,妻子又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童小兵。因為家里沒錢,又怕孩子生病沒錢看病。于是,他們夫妻一商量,就決定再次把兒子“送人”。“孩子出生才10多天,在工友的幫忙下,又有一對夫妻找上門來,給了8000元抱走了孩子。”“送孩子”換來的錢,也被他花掉了。
陳瓊英到案后,曾證實了丈夫的說法,只是被“送人”的那兩個孩子叫什么,“都記不住了”。她也舍不得“送”孩子,但丈夫說送人還能賺點錢花,而且擔心丈夫打她,也就同意了。“賣孩子的錢都是丈夫拿著,都花了,從沒給過我”。
該案在偵破過程中,警方曾在童銀兵家翻出一份寫于2009年的收養協議,買孩子的乙方叫“張全軍”。“這個協議我簽過,這是賣兒子的那一份。”童銀兵承認。
辦案檢察官表示,盡管童銀兵夫妻都承認還賣過兩個孩子,而且有協議,但目前無法找到收養人和被賣的孩子。所以,檢方無法據此認定并起訴童銀兵夫妻。
庭后童銀兵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之所以將孩子一個個“送”走,是因為父母總答應來幫忙帶孩子,可總是又來不了。他也擔心孩子過得不好,畢竟送走孩子時連對方電話都沒留。記者問童銀兵感覺今后還能否見到孩子,他表示打算將來把那倆孩子一個個找到,畢竟是親生的。
說法:超生子女送養需有“戶口”
北京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收養法》和《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生父母無力撫養的子女,可由生父母的親屬、朋友撫養。如果孩子不滿14周歲、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也可以被人收養。但嚴禁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
工作人員介紹,生父母作為送養人的,必須提交和計生部門簽訂的不違反計生規定的協議。如果是超生子女想送養的,必須先繳納社會撫養費并落戶。收養雙方要在生父母戶籍地辦理收養登記,私下收養是不合法的。“因為收養關系成立后,公安部門要給孩子轉戶口,如果孩子是‘黑戶’的話,首先沒辦法辦收養手續,其次將來孩子也沒法在收養人處上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