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主:來賓市忻城縣教育局教研室 黃愛文
工作坊成員:韋文克 廖柳玲 藍福春 梁 鑫 蒙桂妮 楊再生 藍練生 譚福珠 李燕燕 梁 玲 韋慧萍 林秋玲 鄭元爭
田小燕 莫小金 藍以蓬 莫曉柳 樊小瑛 石海麗 林 芳 陳潤紅 藍丹梅 吳文艷 黃云飛 覃海波等
編前語:2004年以來,黃愛文老師關注“有效教學”課題,發(fā)現(xiàn)有效教學理論探究及有效教學“形式”研究對課堂教學“平等與效率之間的關系”均缺乏足夠的關注,于是她就如何充分保證學生的參與率提出了“聊課”的設想。“聊課”的構建體系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研究的范疇是“課堂教學”。2011年10月,“聊課——農(nóng)村學校有效課堂教學研究”(以下簡稱“聊課”)被立項為廣西“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2010年至2011年期間,坊主黃愛文老師帶領“春華秋實”工作坊的成員在來賓市忻城縣的小學、初中、高中進行了語文“聊課”課題研究與實驗,后來輻射到了小學英語、數(shù)學等科目,促進了來賓市農(nóng)村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一、“聊課”的理論依據(jù)及必要性
我們工作坊把“聊課——農(nóng)村學校有效課堂教學研究”課題實驗(以下簡稱“聊課”) 的著眼點放在農(nóng)村,原因有四:一是農(nóng)村孩子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二是農(nóng)村孩子見世面少,存在方言和交際問題,課堂上長期處于被動聽講狀態(tài);三是農(nóng)村教師認識模糊,對學生要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加以研究、不給予點撥,對“教什么”不明確;四是農(nóng)村教師對職業(yè)倦怠,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學質(zhì)量差。
“聊課”依據(jù)美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阿瑟·奧肯的“平等與效率的關系”理論,對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主張把學生放到前列,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感到上課有話可說,無拘無束,如同生活中的談話,因此敢于參與進來。“聊課”的核心理念是“用平等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減輕教與學的心理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聊課的操作要領
聊課之前應摸清學情,諸如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基礎、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都要了如指掌,以有效地保證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參與率。
“聊課”強化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一是“正強化”,二是“反強化”。當學生能準確地運用語言文字,巧妙地運用表達方法抒發(fā)情感時,教師就給予肯定或鼓勵,學生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重復那些受到獎勵的知識或技能,而自動終止那些沒有得到獎勵的(知識與技能)表現(xiàn)。這就是“正強化”的效果。當學生運用知識有誤,采用的學習技能有偏差,教師可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指出不足,并要求自主找出問題所在;如果學生無法自己解決問題,可以請別的同學幫助解決,實在不行,教師就幫忙解決,讓學生加深印象,使今后不再重復這種行為或方法。這樣的強化就是“反強化”,也叫“負強化”。“聊課”把強化視為重中之重,把學生自然引入到參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使知識積累與運用有效結合。
教師還要注意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樹立學生參與“聊課”的信心。小學生的注意力具有隨機性、情緒化等特點,所以小學“聊課”的開課語言應有童趣。另外,對回答錯誤的學生不能斥責、諷刺,要和風細雨地說上一句“你再想想,思考思考!”“好!先看其他同學怎么解答的,你再答!”“不要灰心,想好再答!”等等。“聊課”的語言,要讓學生感到溫暖,讓他們樂意壯大膽量重新回答。天長日久,他們就會毫無顧慮地跟同伴一道探索新知。
“聊課”中,教師要抓住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矯正。此外,在作業(yè)批改時,遇到學生對新知理解不透和運用不當時,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點撥,讓其在教師的點撥下對錯誤自主矯正,切不可任其隨意訂正。這樣做,能防止學生產(chǎn)生知識的脫節(jié)、拉大個體間的差距。
三、“聊課”的實驗研究
(一)小學語文
“聊課”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研究語文課如何上出語文味,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快速積累并共享成果。比如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品味語言文字,教師可教給學生聯(lián)想法、比較法、口頭造句法和題目引入法等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抓住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知識面進行有效指導訓練并加以強化,“舉一反三”。如在教學《呼風喚雨的世紀》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呼風喚雨”這個詞的原意和文中意,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呼”和“喚”都是什么部首,再讓學生嘗試用“呼風喚雨”體驗神仙所具有的威力。學生甲說“我們不是神仙,不能呼風喚雨” 。基于學生的體驗,老師引導“聊”:“對啊,課文中是寫誰的威力啊?”第一個學生搶著說:“‘呼風喚雨’本意是說神仙威力大。”第二個學生不服,質(zhì)疑道:“‘呼風喚雨’本意是說神仙威力大,那么課文里又沒有神仙,寫的是誰啊?”第三個學生大膽說:“課文中寫的是科學技術的威力大。”第四個學生斬釘截鐵地說:“我明白了,‘呼風喚雨’的文中意是說科學技術的威力大。”老師有意強調(diào):“大家聽明白沒有?”這時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道:“‘呼風喚雨’的文中意是說科學技術的威力大。”這就是所謂的“一說、二問、三修、四強化”。這樣一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與掌握從初識到鞏固經(jīng)歷了一個過程,達到了有效地記憶和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聊課”按低、中、高三個年段,隨著知識的深入而有不同的聊法。
1.低年段識字教學“四聊法”
低年段以識字教學為主,“聊課”分四步進行:一聊怎么讀,二聊怎么記,三聊怎么用,四聊怎么用更好。一般可以先由一個字聊到多個詞,再從多個詞中選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然后比比看誰能把句子說得更具體更生動。比如一年級學到“人”字時,老師可引導學生從字形開始聊。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想一想,這個“人”字怎么寫?想象一下它的筆畫有什么特點?
學生甲說:我認為“人”字的一撇一捺表示爸爸媽媽,向上延展的那豎就像我自己,爸爸媽媽把我“頂”出來,以后就靠我自己了。
學生乙說:我知道“人”是兩筆寫成的,可以組詞為“人民”“小人”“大人”“老人”“女人”“男人”……
學生丙說:“我可以造許多句子。媽媽是女人;爸爸是男人……”
師:大家的思維很活躍,不但掌握了字的正確讀音,而且把字擴展到詞、句,真了不起!誰能用一些形容詞把人描繪得更形象一些呢?
學生丁受到啟發(fā)說:“我爸爸是一個很帥很高的人;我媽媽是一個很溫和的人。”
……
如此這般,大家在“聊”中共享信息,共同進步。
2.中年段段的訓練“四聊法”
到了中年段,教師就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進行段的訓練了。一般聊法為四步:一讀、二品、三積累、四運用。
如教學四年級上冊《呼風喚雨的世紀》,老師根據(jù)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時,老師抓住重點段進行訓練。
課前,老師給學生一個學案自學:(1)讀通課文,把生字詞寫在練習本上。(2)課文題目是《呼風喚雨的世紀》的20世紀,為什么還要寫農(nóng)耕社會?(3)哪一段寫“農(nóng)耕社會”,哪一段寫“20世紀”?
課堂上,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們自找“聊”的同伴,自由組團。下面是兩個同學的聊法:
甲:我知道課文中第三自然段寫“農(nóng)耕社會”、第四自然段寫“20世紀”,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寫,是為了更能說明20世紀的科技發(fā)達。
乙:我知道了“農(nóng)耕社會”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
甲:如果運用類似的關聯(lián)詞造句我也會,你聽啊:公園里有許多花,有牡丹,有月季,有玫瑰,也有芍藥。
乙:我也會造句:樹林里有好多鳥。有大的,有小的,有黃的,也有白的,各種各樣好看極了。
甲:我知道“20世紀”人們登上……潛入……這些就連過去的皇宮貴族也不敢想象……
乙:是啊,我還知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是形容20世紀科學技術使人們的生活變化快、變化大。
學生聊得如此生動,這時老師要注意引導,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把學生從“動”中收回來,轉化為“靜”的學習訓練——讓學生寫一寫:(1)把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文中意寫到作業(yè)本上。(2)運用“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寫一段話,看誰寫得好。
中年段段的訓練的“聊課”,通過“一讀、二品、三積累、四運用”,讓學生在動中學、思中品、積累中運用,學生的讀書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積累運用能力可全面得到落實。
3.高年段文本解讀“四聊法”和習作指導“四聊法”
進入五、六年級后,隨著學生知識的增加,老師可以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章法訓練上來了。具體聊法是:“文章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如何寫得好。”這樣訓練,便于學生“聊通文章內(nèi)容,聊懂寫作方法,聊明作者的情感或思想,聊會表達方法,積累和運用好詞佳句”,進而提高閱讀能力。如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課文以大自然為主題,抒發(fā)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課文內(nèi)容切合學生生活實際,文章條理分明、淺顯易懂。如果學生掌握了“聊課”的方法,整個單元的教學將會無師自通。我們以第一篇課文《山中訪友》為例,讓學生按如下學案自主學習:作者訪誰?他是如何訪問這些老朋友的?他為什么要訪問這些老朋友?作者在與老朋友的談話中采用什么方法?你在課文中學習了哪些好詞佳句?……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有說不完的話,自然也就愿意去學習和運用學到的知識。
學生一旦把握了整體單元的學習主題,掌握了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水平將會很快提高。
習作課,老師也可以運用以上方法讓學生聊“你打算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如何寫才好”。讓學生先“聊定”內(nèi)容,再聊寫作方法。如果教師經(jīng)常運用習作指導“四聊法”訓練學生,學生的習作能力將會快速提高。
(二)初中語文
2010年以來,黃愛文老師運用“聊課”為全縣教師上了幾節(jié)展示課,引起了初、高中語文教師的關注。城關初中的羅雪蓮等老師開始嘗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聊課”教學法,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要求“聊課”的語言更為突出,要求語言精準的同時追求語體色彩豐富、邏輯思維強,風趣幽默,這樣方能使“聊課”教學達成目標。對此,羅雪蓮老師總結出了現(xiàn)代文教學的“五步聊法”:導—讀—品—探—升。
導:解決興趣的問題,即課前的導入問題。
好的導入可以開啟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把注意力、興趣集中起來,從而為一節(jié)課的成功奠定基礎。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常用的導入法有:故事導入、激情導入、圖片導入、歌曲導入、謎語導入等。總之,導語的設計要精練、靈活,具有科學性、時間性,緊扣課堂教學中心,才能充分發(fā)揮導入藝術的作用。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堂教學中,羅老師用歌曲導入法:首先播放音樂《童年》,勾起學生的童年記憶。接著說:“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童年的趣事是我們記憶中的瑰寶。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往事時寫下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吧!”
讀:解決內(nèi)容的問題,即“寫什么”的問題。
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要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讀,是讓學生接近文本、走進文本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各種閱讀方法,了解課文內(nèi)容,即文章寫什么的問題。
探:解決篇章的問題,即“怎么寫”的問題。
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以后,可以讓學生探索文章的寫法問題。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中,羅老師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再讀課文,了解文章的體裁和記敘的順序。
提示:從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捕捉信息。“從……到……”表示這篇文章主要以空間的變換為記敘順序,大致包括兩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兩部分的內(nèi)容。
品:解決寫法的問題,即“如何寫”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品味語言的問題,即文章的寫法問題。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中,羅老師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并體味作者的情感。
2.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理解課文景物描寫的方法。
師歸納:(1)寫景的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聽覺。
(2)寫景的空間順序:整體——局部,高——低,遠——近,大——小,動——靜……
(3)寫景的時間順序:春夏秋冬,早中晚……
3.小牛試刀:(仿句練習)請同學們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寫一句話。
4.課文為什么要寫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是記敘順序中的哪種方式?
5.作者先取了哪幾個片段,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升:解決主旨的問題,即“為什么寫”的問題。
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后,就應該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寫這篇文章了,這樣做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1.私塾教育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評價私塾教育,你對現(xiàn)代學校教育滿意嗎?
2.課文第一、二部分之間的關系如何?談談你對本文主題思想有何認識。
(三)高中語文
忻城縣高中藍福春老師也把“聊課”作為高中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經(jīng)過實驗,他總結出適合高中語文教學的“三成立二強化”法,實驗證明教學效果好。
(1)成立“聊課”小組,把全班同學分成十個語文小組,目的是通過小組的集體討論,智慧互補,增強“聊課”的有效性。
(2)成立小組主要發(fā)言人制度,每一節(jié)課每一組指定一個主要發(fā)言人代表本組參與“聊課”,發(fā)表本組意見,主要發(fā)言人表達看法,如果有遺漏,本組其他人可以做補充,避免人人聊課“你一點我一點”地“折騰”,目的是增強“聊課”課堂的效益性。要求每一組主要發(fā)言人經(jīng)常輪換,保證所有人員都得到參與。
(3)成立發(fā)言中心組制度,要求非發(fā)言中心組提出質(zhì)疑,老師引導討論和“聊課”。盡可能地把課堂還原給學生,針對某一課題或內(nèi)容,由發(fā)言中心組主要發(fā)言人代表本組上課或發(fā)表看法,然后由其他小組發(fā)起質(zhì)疑,老師引導討論和“聊課”,直至得出結論。
(4)強化小組備課。老師把下一節(jié)課的授課課題或內(nèi)容或意圖告訴給語文科代表,布置好備課角度,由語文科代表組織各小組課前備課,通過強化小組備課,增強課堂的針對性和效益性,避免“聊”的漫無邊際,做到“聊課”與完成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效統(tǒng)一。
(5)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聊課”討論引向深入。把“聊課”討論引向課外,學生的練習和作文,除老師抽樣檢查批改、了解學習動態(tài)外,大部分由學生各組之間相互批改,相互提出看法和主張,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由老師解決,老師只了解各組交上來的每一次作業(yè)或作文的反饋意見。
(四)小學數(shù)學
工作坊成員藍丹梅老師用“聊課”上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找規(guī)律》一課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藍老師大膽采用“聊課”方式,讓孩子們在“情境中聊發(fā)現(xiàn)—質(zhì)疑中聊方法—運用中聊收獲—延伸中聊生活”的“數(shù)學聊課四部曲”模式下,發(fā)現(xiàn)、認識、運用規(guī)律。在平等的“聊課”氛圍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張揚。以下為課堂教學片段:
一、課前互動(略)
二、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課件出示課本第88頁主題圖)看,幼兒園小朋友為了慶祝節(jié)日,正在舉行聯(lián)歡會呢!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舉手示意,師稍停,做觀察)
師:那么多的孩子有想法了。好!把你的發(fā)現(xiàn)跟同桌說一說吧。
(同桌之間互說,交流所見所想)
師:(1分鐘后,擊掌)
生:(擊掌,回位,坐好)
師:(示意學生,舉手表達看法)誰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1:我發(fā)現(xiàn)圖上的旗是一面黃的緊跟一面紅的,又一面黃的緊跟一面紅的。
生2:我發(fā)現(xiàn)了彩花是一朵紅、一朵綠,一朵紅、一朵綠,是有規(guī)律的。
師:你真會學習,用了今天我們剛認識的“規(guī)律”這個詞。
生3:我發(fā)現(xiàn)了燈籠也有規(guī)律。
生4:我還發(fā)現(xiàn)人也是有規(guī)律地排隊:一個男、一個女,一個男、一個女,一個男、一個女。
師:在這個聯(lián)歡會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的規(guī)律,真了不起。可是,誰會讀,讓人一聽,就知道它的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課件出示4個排列)
生1: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一面黃旗……
生2:紅旗完了到黃旗,紅旗完了到黃旗……
生3:紅旗、黃旗為一組,紅旗、黃旗為一組。
師:你真會說,表揚他。
生:(擊掌)
師:誰能像他一樣說說,在彩旗的排列中,誰為一組?
生1:一面紅旗,一面黃旗。
生2:紅旗、黃旗為一組。
師:(課件演示,圈出一面紅旗、一面黃旗,一組一組地演示)
師:為了聽出規(guī)律,我們讀完一組稍停一下,明白嗎?
生:(手勢:手心向師)
師:誰再來試讀一下?
生1:紅黃 紅黃 紅黃 紅黃
師:好!(一個拇指)
生2:紅黃 紅黃 紅黃 紅黃
師:全班來一次。
生:紅黃 紅黃 紅黃 紅黃 紅黃 紅黃 紅黃……
(師示意生不斷地讀,體會重復)
師:誰來讀讀彩花的排列?
生1:紅綠——紅綠——紅綠——紅綠。
生2:紅綠——紅綠——紅綠——紅綠。
師:誰為一組重復出現(xiàn)?
生1:一紅、一綠為一組(課件出示一組一組圖)。
生2:一紅、一綠為一組,出現(xiàn)了3次。
師:對,一般出現(xiàn)了3次的,我們就可以說是重復出現(xiàn)了。
師:誰的火車開得快?
生:我的火車開得快!
師:第2組左邊這列火車的乘客坐得最有精神,我請你們讀讀燈籠的排列。
第2組左邊一列學生:紫紅——紫紅——紫紅——紫紅。
師:真好聽,我聽出規(guī)律了,全班來讀小孩的排列。
……
師:(小結)以后我們只要發(fā)現(xiàn)事物的排列是一組一組的,而且出現(xiàn)了3次或者3次以上,我們就說他的排列有規(guī)律,明白了嗎?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并提煉有規(guī)律的圖案,初步經(jīng)歷“看——說——思”的過程。讓學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的活動中,培養(yǎng)觀察、推理能力,在“為什么”的再思考中進一步領悟規(guī)律的模型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五、小結、收課
師:邊做邊想,這節(jié)課你開心嗎?
生1:我很開心。
生2:我覺得在這里上課比較好。
生3:我都不想回去了。(全場老師都笑了)
師:那你學會什么新知識呢?
生1:學會了找規(guī)律。
生2:我們找規(guī)律,要看它是不是一組一組地重復出現(xiàn)。
生3:我發(fā)現(xiàn)了動作、聲音也有規(guī)律。
生4:我學會了總結規(guī)律。
生5:我知道了我們身邊有許多規(guī)律。
師:是啊!規(guī)律無處不在,規(guī)律也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生活中的規(guī)律吧!
課件播放:欣賞規(guī)律的美。
【設計意圖:讓規(guī)律回歸生活,欣賞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類似規(guī)律,使學生從規(guī)律之美感受數(shù)學之美,獲得靈活性思維的磨煉。同時實現(xiàn)“形象→模型→運用→體驗生活”的循序漸進過程。】
師: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每個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會聽、會看、會想、會說,高高興興地學,快快樂樂地成長,因為我們的學習口號是——
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耶!
(五)小學英語
在農(nóng)村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工作坊成員吳文艷老師總結出了英語 “四聊法”——“ 聊舊知、聊新知、聊應用、聊拓展”。
情起生法——聊舊知
在開課前的3—7分鐘之內(nèi),主要采用“Free talk”(自由談話)的形式開展熱身和復習活動,而所有的這些活動必須是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nèi)容而定,切忌為活動而活動。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為例,Unit 1—Unit 3的句型操練重在日常問候語,包含了Unit 1的打招呼、自我介紹,Unit 2的時段問候(Good morning.等)、客套話(Nice to meet you.等),Unit 3的問候身體狀況(How are you?等)。
這三個單元的內(nèi)容至少需要18個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在這18個課時當中,課前的“聊過去”,旨在復習舊知,提升知識的重現(xiàn)頻率,幫助學生學以致用,讓知識在talking中呈梯度攀升,并最終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日常問候的基本語句。
“聊舊知”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以上提到的Free talk之外,也可以組織適當?shù)挠螒蚧顒樱缬糜诟偛聠卧~的“打地鼠”的游戲不僅能復習單詞,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一般疑問句“—Is it a mouse—Yes, it is. / No, it isn?t.”等句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唱英文歌曲或是背誦英文童謠,如背誦或改編童謠“Chicken and Rice”,在一邊讀一邊做的過程中,能幫助學生復習實物類單詞。
激趣促學——聊新知
吳老師倡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一篇新的對話課文,在學生沒有了解清楚之前就急于教學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銳減,所以,在適當?shù)臒嵘砗蛷土暬顒又螅ぐl(fā)學生拓展并學習新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聊新知”強調(diào)的是拋開一切課文情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將復習環(huán)節(jié)中的內(nèi)容與新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從基本的機械操練(drill)出發(fā),講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在游戲活動、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競賽比拼等活動中不斷強化。
如上述提到的日常問候的對話教學,在Unit 3會學到問候身體的句型。在熱身和復習環(huán)節(jié)中,師生完成這樣的對話,而且教師要用最快速度板書對話內(nèi)容:
(可以創(chuàng)設人偶對話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并用不同顏色的筆寫出新句型,通過師生或生生互動操練新句型)
T: Hello,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
Ss: Hi, Good morning, Miss Wu.
T: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too.
T: How are you?
P (手偶):Fine, thank you.How are you?
T: I’m fine, too. Thanks.
以上對話中的帶下劃線部分,將需要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實踐操練。而且在操練過程中教師要確保操練形式的多樣化(如Talking,游戲,Chant,歌曲等)、參與操練人數(shù)的最大化(師生、生生、pair work,小組活動等),并能進行適當?shù)倪^程評價(運用類似well done, good job,Wonderful,clever, exellent, smart等表示“好”的不同程度的豐富的評價語言;使用小貼畫、小彩旗、小紅花等物質(zhì)評價,同時為避免可能導致部分學生的“表揚疲勞”,告知學生獲得的各種貼紙都將是其學習表現(xiàn)的記錄,期末時根據(jù)貼紙的數(shù)量給予適當?shù)募臃郑臃謹?shù)進入期末測試總分并記入《學習手冊中》,而且這里所說的學習表現(xiàn)包含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有課堂紀律表現(xiàn),課堂學習積極性、掌握知識程度的表現(xiàn),課外作業(yè)完成情況的表現(xiàn)等)。
自主點撥——聊應用
在復習舊知與新知的有效操練之后,要適時回到教學文本,采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分享教材資源。
上述Unit3的文本對話內(nèi)容為:
Sarah: Hi, Mike.
Mike: Hi, Sarah.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s. How are you?
M: I’m fine. Thank you.
S: Let’s paint.
M: Great. Bye, Mom!
Mike’s mother: Bye!
再回到文本,學生對文本中的新知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所以“自主學習”采用的是競賽形式:學生自讀文本,找到自己最拿手的某一圖片內(nèi)容或句子,在全班展示、匯報、分享,教師在學生有疑難的地方適當精講和點撥。“小組合作”主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組成三人組或四人組,將文本的內(nèi)容以對話、角色扮演、改編等形式演繹出來。
積累運用——聊拓展
在前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以后,要進行適當?shù)闹R整理,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積累運用的第一步就是利用板書或是圖片、實物等簡易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和物品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第二步是通過適當?shù)母傎愑螒颉⒏柚{的誦讀、歌曲的演唱進行適當?shù)臋z測。第三步,也是幫助學生真正學會正確流利地使用英語的重要途徑——了解和掌握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上Unit3關于“How are you?”的問候教學時吳老師講了這樣一個笑話: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公路上出了車禍,警察詢問他:How are you?他竟然答:Fine,thank you.結果警察沒理他,揚長而去。而我們的課文當中,也沒有提到如果自己身體不舒服,該怎么回答。所以,作為老師,要適當?shù)匕阎R進行拓展,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回答除了可以用“I?m fine.”還能用“Not very well.”等句子。
英語課程目標包括五個方面: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知識搶答、謎語競猜等形式給學生輸入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聯(lián)的英美國家文化知識。
吳老師用“聊課”的方法努力構建了“以情勵學,以趣激學,調(diào)動參與,啟迪創(chuàng)造,注重內(nèi)化,求精求活”的教學思路。她認為,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所用的教學語言應該是一種“簡短、簡化、規(guī)范,在語音、詞法、句法、語篇層次上經(jīng)過修改的語言”。這主要體現(xiàn)在口頭語言的使用方面,在“聊課”模式中倡導教師的口頭語言親切、和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已知引入,創(chuàng)設未知的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二要注重創(chuàng)建活動化、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及好奇心、好表現(xiàn)等特點,宜采用充滿童趣的語言作為課堂交流和溝通的基礎,運用“聊課”的“自主點撥,積累運用”的有效辦法創(chuàng)設活動化、生活化的和諧學習情境。三要注重構建有效的課型結構。
四、“聊課”應掌握的原則
1.“有教無類”原則。“聊課”沿用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國家或地域”等。對任何學生,教師應持的觀念是:只要你愿意學習,我就樂意教你。
2.平等發(fā)展原則。 “聊課”追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平等發(fā)展。
3.“以學定教”原則。“以學定教”是“聊課”課堂教學的關鍵原則。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狀況和需求(即“要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而這“教”具體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學”。
以上三個原則是“聊課” 的靈魂。有人說“聊課”不就是對話嗎?有什么創(chuàng)新之處?我們認為“對話”與“聊課”都是交流,同屬于參與式教學范疇。可是“聊課”與“對話” “形”似“神”異。首先是學生“感覺”有差異,“聊課”使學生感覺親切,師生的關系似朋友,似親人;其次是語言有差異,“聊課”語言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而定,童音重,童趣濃,適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參與式”教學中的“對話”形式具有嚴肅性,師生角色明顯。
五、“聊課”應注意的事項
1.“聊課”有其隨意性,其隨意旨在給學生營造自由、親切的語言環(huán)境,而非漫無目的天馬行空的聊天。所以,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聊課”的主線——聊什么?怎么聊?用什么語言特色聊?聊了之后干什么?每一步都得細心斟酌。
2.“聊課”課堂教學以和諧為前提,所以少表揚,不批評。為什么要提倡少表揚呢?我們認為,在課堂上表揚少部分學生其實也就等于批評了大部分學生,而“聊”的氛圍一定要以和諧為前提。
編后語:黃愛文特級教師工作坊的成員們根據(jù)學科特點,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和不同的聊法,正逐步完善著“聊課”的構建體系。坊主說,在教學實踐中他們遇到了一些問題,正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1.個別學生不參與進來,自己玩自己的。(這時老師就要加強引導,善于捕捉課堂上學生的動態(tài)及生成的問題,及時暗示那些學生參與到其中,或通過活動的方式微調(diào)課堂結構。)2.學生有一種厭倦情緒。(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剛一接觸都會很感興趣;時間久了,慢慢就會不喜歡。這就要求老師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要有所創(chuàng)新,方法不能陳舊。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對整個單元、整學期的課文學習都覺得輕而易舉。(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到社會上去讀書,增加一些課外讀物,開創(chuàng)寫作專集或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