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奧巴馬政府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中國三一重工美國子公司羅爾斯公司收購美風電場項目。據報道,羅爾斯公司原定在俄勒岡州一處軍事基地附近興建大約4個風能發電場。奧巴馬頒發行政命令稱,“有可信的證據令白宮相信”三一集團及羅爾斯公司會采取“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或者不利的行動”。
9月12日,羅爾斯公司對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禁止其在俄勒岡州興建風力發電廠的計劃提出法律訴訟,申請法院推翻奧巴馬的停建令,或者因工程停建而獲得賠償;10月1日,羅爾斯公司把美國總統奧巴馬列入這個案件的被告。
羅爾斯公司在訴狀中表示,未經正當程序剝奪羅爾斯公司的財產權益構成違憲行為,侵犯了羅爾斯公司享有的平等保護的憲法權利。羅爾斯公司已聘用小布什政府時期擔任司法高官的克萊門特等人作為法律顧問,就外資審查委員會的決定提出訴訟。
民告官在哪兒都不容易,更何況起訴的是美國總統,即使在以民主法治而自居的美國,本案勝訴的難度也不言而喻。但本案的意義非常重大,至少在以下四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第一,本案開啟了中國投資在美國本土依法維權的先河。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被美國看做了地球上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美國不僅在軍事上拉攏中國周邊的國家對中國實施孤立戰術,在經濟上也頻繁給中國制造麻煩,尤其對中國在美國的經濟貿易發展屢屢打壓,經常在中國企業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后的關鍵時刻以一句簡單的國家安全為由而叫停。
此前中國方面一直是忍氣吞聲,而這次終于絕地反擊。堅持用訴訟手段為自己討個說法,不管結果是否理想,都會增加美國政府下次對中國企業橫加干涉的成本,掂量一下是否會因此而被告上法庭,而納稅人是否會愿意為政府一次次的巨額訴訟費買單。
第二,本案不僅對中國,對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在美國的發展都有里程碑意義。
這次針對三一重工的禁令,其實是由美國的外資審議委員會做出的。如果這次被禁就默認而不加反抗,以后所有的美國以外國家都會受影響。事實上以前也從未有其他國家,對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作出的禁止裁定提出過挑戰。
如果中國此次能依法取得勝利或至少將案件帶入訴訟程序,至少從法律程序上挑戰了該委員會的權威,相信以后還會有中國或其他國家提起類似訴訟。

第三,本案對美國的法律意義。
《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美國財政部的一位官員曾表示,司法系統無權重審總統奧巴馬阻止羅爾斯公司收購俄勒岡州風電場項目的決定,這可能意味著任何訴訟都是無用的。
財政部發言人納塔莉歐內斯特說:“他們可以訴諸法律。但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條例明確規定,總統的決定不受司法審查。”這個說法聽著貌似權威,但卻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大司法原則。
這個案子完全值得打到最高法院。如果美國最高法院最終裁決美國總統高于美國法律,那就等于給了美國人自己一貫標榜的價值觀一個大嘴巴。
第四,為中國以后在美的投資發展探索美國底線和規則。
原告在訴狀中指控奧巴馬在阻止發電廠項目時超越了自己的職權,同時指出被告沒有給出這樣做的詳細法定理由。這就意味著三一重工強調美國政府在給出禁令的同時,至少要指出依據的法定理由。
美國是案例法國家,他們的法律和規則是通過經典案例來確立。一旦此案形成判例,我們就會了解美國出紅牌的底線和規則。只要我們弄清個中緣由,我們就可以想辦法,是繞過去還是跳過去,都可以研究。這招要比以前讓停就停,連問都不問的做法高明多了,是個質的飛躍。
中國要發展要復興,必須要跟美國打交道。入鄉隨俗,學習會用法律手段,遠勝于用經濟和軍事手段。如果在法庭上戰勝美國,相信美國人會輸得心服口服。
這只是個開始,不管本案結果如何它都預示中國已經開始在利用游戲規則而不是被規則所游戲。對付美國人,用律師最好使——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