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強生(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裁付小明先生、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部總經理劉明勝先生、佳能(中國)品牌溝通部副總經理魯杰女士,三個公益達人聚首“佳能2012博覽會”,讓本來唱獨角戲的東道主佳能卻成了公益結義的其中一員。
這次聚首也成為佳能 21個特色展臺中最受關注的一個。2012年是佳能(中國)成立15周年,站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節點上,秉持全新的“色彩戰略”,希望在中國影像市場引發一場“色彩”革命。同時,佳能也將深化多元化的布局,強化佳能綜合色彩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形象。佳能也隆重舉行了“白、傣、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捐贈儀式,用自己最優勢最尖端的設備和技術貢獻于公益事業。但從公益事業發展的角度看,企業組團公益的模式或許是佳能此次活動對公益事業的最大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孫孝文教授分析說:“佳能、萬達、強生幾家企業組成公益聯盟,個人判斷或許超前了5年左右。\"
魯杰對記者說:“影像技術運用在公益事業是佳能自己比較獨特的地方,像佳能一樣很多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優勢,如果能把這些優勢結合起來實現 1+1大于2的效果,那就是一次公益升級。我們與立邦合作的“色彩教室”項目就是一次升級嘗試,所以企業之間結合核心優勢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是我們未來追求的方向。”
參與此次活動的其他嘉賓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付小明深有感慨,“我從以前做中國政府公益的代表到現在一個企業里面做對外事務的負責人,從事公益事業已經有25年了。現在國內很多企業都做公益,但是各自為戰,那么公益主體之間可不可以聯合,有一些力量可不可以互動?比如,強生有藥有醫療器材,佳能也有一些眼科設備,可不可以和佳能的一些公益活動接合,讓兩家企業的志愿者隊伍一起服務弱勢群體,如老人、艾滋病人群等等,這一定是一個發展方向。”
劉明勝指出了他們共同結盟的來由,“在深圳舉行的首屆慈善博覽會上,我們幾家企業展位正好都在一起,于是突發奇想,過去每家企業都在做自己的公益,將來有沒有可能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公益聯盟,結果大家迅速回應草簽了一個協議。外企是佳能和強生,國企有南航,民營企業大連萬達集團和上海復興集團。五家企業將來要發起一個倡議,呼吁更多企業參與進來,結合大家的特點,共同去創新一些公益項目,合力推動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那么,企業組團公益能否就一定實現1+1大于2的目標呢?孫孝文分析認為,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候要結合自己的技術和最獨特的優勢,如果能把獨特的競爭優勢、獨特的技術、獨特的商業模式結合在一起,那么對于社會產生的改變作用是非常強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應該要有一個脫離于每家企業之外的獨立組織,建立一套制度并有專人運作;還需要有很好的長遠規劃,因為每家企業的優勢是不一樣的,我們如何去集中我們不同企業的優勢去做事情,必須有一個長遠的規劃,能夠有統一各自優勢的科學的項目和議題,集中優勢而不是單一的集中資源,同時也要透明、規范的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