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宜興的做壺人燦若星漢。在這數千之眾中,能刻能嵌的陶藝師卻鳳毛麟角,因為它對作者在作品的把握,整體的謀篇布局和精細的技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陳鳳娟就是其中一位能刻能嵌的陶藝師。
以她創作的鑲金絲的壺為例,做壺的步驟是先行雕刻,燒成后,再在細微的圖形線條中嵌進24K的金絲,然后加以打磨,橫平豎直,一絲不茍。
陳鳳娟是地道的陶都人,她生長的地方是家家槌泥、戶戶做坯的丁蜀鎮前墅,據了解,該地曾為明代古龍窯所在地。她的父母雖不是聲名顯赫的民間藝人,卻也是響當當陶藝人。
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12歲就跟隨母親打泥片做盛水盛飯的陶石缽。幼時曾跟隨嬸娘捏壺,甚至有時候會淘氣地爬上龍窯看父親燒火。
以積累多年的紫砂知識為依托,高中畢業后聰慧可人、心靈手巧的陳鳳娟,考進了紫砂工藝二廠。在一些制壺大師(徐漢棠、徐元明等)指導下,加上自身的聰慧和極高的悟性,陳鳳娟接觸琢磨了大量的傳統名壺,也煉就了一身全手工制壺硬功夫。曲壺、提璧壺、雙龍提梁壺……這些高難度的壺,典雅、莊重、與眾不同,都出自陳鳳娟之手,它們是經過陳鳳娟改進后的名壺。
就這樣,這位老實、不慕虛名、有實力的青年壺藝家,在紫砂二廠里沒有職稱地默默工作著。隨著年歲的增長,技藝的日益精進,考慮到日益紅火的紫砂市場,陳鳳娟有了自己的打算。于是,她毅然走出人材薈萃的紫砂二廠。
陳鳳娟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醉陶閣”。她在自己制作的壺上鐫上自已的印章和堂號,因為她制作的紫砂器具造型優雅,古樸甜醇,清逸俊秀,既有傳統壺藝的神韻和魅力,又具有較高的文化含量,受到很多喜壺人的青睞,前來購壺的人絡繹不絕,甚至達到排隊購買的程度。
《臥龍壺》是陳鳳娟2011年創制的,該壺做工精湛,大氣磅礴,精巧簡要又蘊意深長,是多年來少見的壺中精品,是神意兼備的上乘佳作。曾得到著名紫砂壺收藏家徐向東的高度評價:臥龍壺即聰明壺,此壺品茶,能讓人領悟到五千年來中國人出世入世的情懷。此壺曾為陳鳳娟贏得第十三屆國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陳鳳娟于2008年創制的《祥瑞壺》,該壺的各種元素集中在穩定的基礎形體上,壺蓋和壺肩嵌著金絲如意裝飾,壺鈕是一只蹲著的瑞獸,壺把則變形成靈動的尾巴。它將女性柔軟細膩的個性發揮極致。該作品把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藝術金獎的榮譽帶回了家。

陳鳳娟: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出身陳氏陶藝世家。1966年出生于明代古龍窯所在地——丁蜀鎮前墅。
1984年,進入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習創作和設計。經多位名師(徐漢棠、徐元明等)指導,終有所成。她擅長全手工制壺,所創造的作品造型優雅,古樸甜醇,清逸俊秀,既有傳統壺藝的神韻和魁力,又具有較高的文化含量,很多作品都榮獲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