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精英奇才的自殺,更多的是情感型障礙所致。如果他們常常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又背負巨大的壓力,時間一長,就會陷入抑郁或是精神崩潰,極端的就選擇自殺解脫。
目前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精神疾病有兩大類,一類是思維認識過程分裂導致的精神分裂癥,而另一類就是情感型障礙。而這些年一些精英奇才自殺更多的是情感型障礙所致。
國際化學奧賽金牌+斯坦福+綠卡+美國知名公司首席工程師,擁有一位好妻子和一雙好兒女,當年的“江蘇首位國際奧林匹克化學競賽金牌得主”王慶根一直被很多人當成了楷模。
但是,讓很多人始料不及的是,4月6日,40歲的王慶根自縊身亡。有消息說,他是因為抑郁癥而自殺的。英才隕落,令人揪心的是,這不是個案。
通往斯坦福之路
“最開始我無論如何都不相信這個消息,覺得十分震驚。”最近還在家養病的海安中學副校長王大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談話間他顯得十分悲傷。他告訴記者,1987年王慶根上高一,他還教過他一年的政治。
“這些年,王慶根一直是我們學校和當地的驕傲。”王大慶說,而他也常常將王慶根當做學生們學習的榜樣。
王慶根1972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海安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只有小學文化,母親是文盲。從小,他就立志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慶根的學習十分優秀,在中小學學習期間其學習成績一直遙遙領先,而他的化學成績更是讓很多人刮目。1990年,王慶根赴法國參加奧賽,獲得了第22屆國際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成為江蘇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人。本來,上大學時在國內的名校中王慶根有眾多的選擇,但是由于家境貧寒,他選擇了給他提供優厚學習待遇的南京大學。
在南大,王慶根成為化學系第一個跳級的學生,僅用3年就讀完了本科;隨后3年,他又攻下化學碩士學位。
其實在1996年,研究生還未畢業,王慶根就拿著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飛去了大洋彼岸。
王慶根為何自殺
讓人驚訝的是,5年以后,王慶根雖然拿到了化學博士學位,卻最終選擇了和化學無關的計算機。盡管在斯坦福大學念書時,王慶根輔修了計算機專業,并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化學才是王慶根的老本行。
從化學到計算機,這種轉換可謂學術大忌,王慶根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對于這個問題,王大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給出了一個答案。
2009年6月,王慶根回到母校作報告時,王大慶曾經問過他這個問題,當時他的回答是,轉入計算機更能掙錢一些。由于出身貧寒,錢對王慶根而言自然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但在王大慶看來,王慶根畢業后的選擇是一種極大的失誤。“如果他繼續專注于化學領域的研究,他也許會做出更大的成就。”王大慶也對記者表示,如果王慶根選擇回國內發展,他也許就要好得多。
“在國內,他繼續他化學方面的研究,依舊是個一流的專家或者學者。他的待遇也要好得多。前些年,我勸他回國內來發展,但是他說還不到時候。誰會想到,現在居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令人惋惜了。”王大慶說。
有消息說王慶根自殺于抑郁癥。這些年來王慶根從未輕松過,從海安中學,到南京大學,再到斯坦福;從奧賽化學金牌得主,到計算機軟件工程師,王慶根的一生不可能輕松,他頭頂光環,不允許失敗,雖然在計算機行業,在他2004年以來所服務的美國知名的貝寶(paypal)公司,他已經坐到了首席工程師的位置,但是他依舊無法讓自己輕松起來,他感覺自身離他自己和他人的期望還有很大的差距,他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停滯不前,因此最后就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英才隕落并非個案
王慶根自殺并非精英人才中的個案。2005年2月,北京市高某從11樓跳樓自殺,他曾被公派挪威留學3年并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10月,海歸博士、湖南大學花費50萬元引進的特殊人才——該校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南方圓,在39歲這個人生與事業的“黃金時期”自殺身亡。據了解,南方圓曾先后在美國、加拿大學習工作,并在著名學府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近些年,北京大學學生自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而很多都是學習中的佼佼者。另外,一些年輕的企業家也常常因為抑郁癥而自殺。
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日昌看來,現在的很多精英人士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承受的壓力一般都比較大,很多時候不僅他們自身對自己的期望值比較大,而家庭、社會及周圍的人群也常常會對他們抱有很大的期望。為了達到自己和社會的期望,他們就不斷地給自己加壓,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沈政表示,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很多人常常就會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但是這樣,一些人在性格上也開始變得孤僻,不愿意與人來往,有些人甚至人際交往能力也比較差,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封閉在自己的環境里。
“另外,在社會上擁有一定地位且有非常成功經歷的人,容易對失敗感到恐懼并陷入抑郁癥,小小的失敗可能也會讓他們給自己打上失敗者的烙印。”沈政說。由于無法減小現實與理想間的巨大落差,一些人就選擇自殺這種極端手段,特別是在中年男性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王慶根應該就是這樣的案例。
精英奇才自殺有生物學因素
“有些精英奇才的自殺,有社會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生物學方面的因素,在腦科學方面也有一些依據。”沈政告訴記者。“控制情感的腦結構和控制智能的腦結構有一些分工,如果有些人的智能系統太強,就會壓制其情感系統,現在我們說某些人高智商、低情商就是這個原因。”
目前對人類危害最大的精神疾病有兩大類,一類是思維認識過程分裂導致的精神分裂癥,另一類就是情感性障礙。而這些年一些精英奇才自殺更多的是情感型障礙所致。如果他們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又背負巨大的壓力,時間一長就會陷入抑郁或是精神崩潰,極端的就選擇自殺解脫。
沈政建議,為了避免心理出現障礙和問題,人們一定要學會自我調整,要積極進行人際交往,平時適當看些人物傳記,開闊自己的心胸與視野。另外別光想著成功,也要坦然面對失敗,這樣才能平衡并維持健康的心態。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