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心理咨詢從168開始,打聲訊電話找心理專家,這就是心理咨詢了,一分鐘一塊錢,不用交現金,直接扣除電話費。從此以后,人們對心理咨詢的理解就定格了,心理咨詢就是說話的干活,與心理專家說話那是要給錢的。
心理咨詢師認證開始了,說說話就有錢收,去哪找這么好的財路,前景誘人。于是三教九流趨之若鶩,心理咨詢師隊伍爆炸性膨脹,短短幾年中國的心理咨詢師人數從0增長到數百萬之眾。
談話收錢的模式從打電話走到現實中,“有心理問題找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成了高尚人等。沒有哪個行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說話一小時少則收幾十塊錢,多的甚至高達數千元,名聲炒起來價格長上去。小咨詢師沒名聲,那就價格頂起來標榜高級和資深。那年我在桂林執業,當時的市場價格是21塊錢,我給自己定價120元,市場聞風而動漲到60塊。等我提價到200元,市場跟風也漲到200元。我再提價到300元,市場也跟到300元。心理咨詢好不風光,可是大都生意清冷。
很多人不知道,對我來說,每小時60元和每小時6000元的意義是一樣的,因為我幾乎從來不按時間收費。不是我的業務范圍的個案我不接,條件不具備的個案也不接,接下來的個案一定會有效果,我是按效果收費。沒有效果患者不需要付錢,他不會感覺冤枉。
那天,一位來過多次的客戶小芹帶來一位朋友小淼。這位小淼真能說,她是談話的主角,說到任何主題她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我甚至懷疑她是心理咨詢師。說到怎么討老公歡心,她現身說法,活靈活現眉飛色舞。你不得不承認她說得很對,當老婆的如此風韻溫婉、善解人意,老公怎能抵擋得住誘惑,怎么還會在外沾花惹草。
談話間,小芹接到老公打來的電話,老公跟她商議離婚的事情,小芹就說了一句話“我不同意”再沒別的說了。小芹眼巴巴看著我,指指電話,意思是讓我告訴她怎么說。我擺擺手指指電話,意思是讓她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然后走開。小淼走過去,附首在小芹耳邊,我不知道她說了什么,小芹還是沒別的話,很著急的樣子。放下電話,小芹很沮喪,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小淼“唉唉”直嘆氣:“這么簡單你都不知道說,木頭一樣,一點魅力沒有,你老公怎么會喜歡,難怪他要跟你離婚?!?/p>
小芹來找我,是希望我幫助她挽救婚姻。她結婚五年,初始兩地分居未表現沖突。在一起后坎坷沖突就沒停歇,一有矛盾夫妻就互不理睬,甚至出差也不告知對方,小芹還刪除了丈夫的QQ號,夫妻溝通很不順暢。老公要求離婚的理由是小芹不體諒人,嚴重傷害公公婆婆。有一次,公公婆婆從鄉下來看望這小兩口,在外吃過飯回家的路上,丈夫提出要給公公婆婆回家的路費。小芹不肯,賭氣拋下眾人獨自回家。小芹躺在床上,丈夫帶公公婆婆回到家她也不起來招呼。婆婆過來問候她,她背過身去不予理睬,把婆婆氣得涕淚橫流。
小芹說話急快,平時很能說,什么問題她都能說出自己的“道理”來。我給她指出過這種態度不健康,她的“道理”不代表真相,“道理”只維護自己的利益。當相互間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道理”妨害了健康關系的建立,是矛盾產生的根源。小芹對此有了初步認識,愿意就自己的過失向所有人表達歉意并改過。在現在這種敏感時候,小芹很害怕語失,她不敢亂說了。從“道理”多到慎言,這是一種進步,我對此表示贊許和鼓勵,而小淼并不知情。
我不支持小芹帶無關人等加入咨詢,但我尊重她的決定。這只是心理咨詢的一個片斷,不是全程,不改變心理咨詢的方向。也許小淼是出于好奇或者好心,也許小芹希望好友知情后能幫助自己。
看到小芹這樣的表現,小淼很失望。她認為維持婚姻很困難了,于是改變了指導方向,勸解小芹:“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在一棵樹吊死,既然老公態度這么堅決,那就罷手吧。”還說了一大通未來生活如何如何美好的話,試圖讓小芹放棄努力又能心安理得。
我把主題引回到正軌,就目前的現實,小芹應該如何努力才能改變局面,小淼再無話說。
小芹的問題除了前面表述的自我中心的錯誤信念追求,還伴隨著長期形成的不良情緒反應模式。面對一定的局面她自然流露出的情緒狀態,這種狀態相對穩定,其情緒死板不靈活。她知道這樣不行,卻沒法處理好事情,她調控不了自己的情緒。
情緒控制行為,情緒由內心的狀態決定,情緒沒有根本性改善說明很多信念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在沒有真實體驗的情況下,來訪者不容易理解心理輔導的意義,就算以為理解了,實際上可能并沒有理解,心理咨詢師的語言很無力。
接下來的工作是大量的,安排的項目很多,需要借助多種工具幫助小芹準確理解生活實質,幫助小芹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處理好人際關系,鞏固婚姻,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
放松訓練是心理咨詢情緒矯治的基礎,幾乎所有來訪者都認為自己知道怎么放松情緒。我讓他們放松,他們都說自己已經放松了,而且很肯定。但我立即就能用事實證明他們沒有放松,他們不知道什么是放松,甚至幾十年來從來沒有體驗過真正的放松狀態。這是一種放松技術,經過相關訓練,導師一眼就能洞穿來訪者當前的情緒是不是已經放松,就像一位合格的數學老師能夠發現計算是不是錯誤??梢钥隙?,很多心理咨詢師自己都放松不了,沒有能力操作放松技術,更不可能幫助來訪者放松情緒。所以到了這樣的環節,小淼無話可說了。
放松訓練的目標是使來訪者產生真實的放松體驗,不僅僅是在心理咨詢室內能夠放松情緒,更重要的是在各種環境下,來訪者都能自如地調控情緒,不為情境所左右,能夠順暢完成自己的活動,實現自己的目標。
音樂是一種很好的情緒訓練工具,使用音樂做情緒訓練不等同于音樂療法。一般理解音樂療法是讓來訪者聽音樂,通過聆聽音樂進入某種精神狀態,達到精神和諧升華的目的。對此解釋,我不敢茍同,我甚至懷疑音樂療法的效用。在情緒訓練中,音樂只是工具,訓練才是主題。來訪者與音樂互動,理解音樂的內涵,通過身體活動調整情緒狀態與音樂協調,實現放松情緒的目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心理咨詢師語言的作用已經退居次席。
語言是意思表達,心理咨詢師的知識、理解和指導通過語言表現,語言在心理咨詢中的意義不可抹殺。但是談話決不是心理咨詢、情緒矯治的模型,如果堅持用談話這種模式進行心理咨詢,結果一定不好,甚至起了誤導作用還不自知。
心理咨詢是科學工作,必須尊重科學規律,遵循科學規則,不能想當然。當前公眾對心理咨詢有很多誤解和負面評價,不是全無道理,更不是空穴來風。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操持心理咨詢贏得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再復返,心理咨詢師必須更新理念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立足和占領市場,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更多的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應承擔責任,提供更多的科學的技術培訓,為行業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