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有一位剛進入九年級讀書的男生,15歲。前幾個學期由于同學間的一些誤會,由老師指定他擔任班長,一個學期后由于與同學關系不和,被撤換班長之職。于是,該生就疑心是某同學在老師那里搞他的鬼,嫉妒他的才干,認為自己受到了排擠和壓制,對班長撤換一事耿耿于懷,憤憤不平,認為同學與老師這樣對他不公平,指責他們,埋怨他們,后常與同學、老師為此發生沖突,有時還狀告校長和家長那里。
大家都耐心細致地勸他,他總是不等人家把話說完,就急于申辯,始終把大家對他的好言相勸理解為是惡意、敵意。這樣無理取鬧,導致與同學、老師的關系日益惡化,到九年級時,仍無根本性的變化,他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加以改正。經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案例分析
偏執型人格障礙一經形成,就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想徹底矯治好幾乎是不太可能,任何形式的療法都是收效甚微的。其原因是患者與心理醫生不肯好好配合,患者總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患病,醫生是在胡說,因此,總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醫生,懷疑醫生,拒絕與醫生合作,使得醫生無法介入治療。可見,對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不宜拖延,應該抓住患病初期進行有效調節。調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條。
1 要自覺地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父母、教師對青少年患者不要輕易地責備、侮辱,彼此間要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尊重、互相幫助。要經常進行溝通和交往,減少或避免不良刺激。一旦爭吵起來,周圍人要盡快散開,不要去湊熱鬧,更不要去爭辯,但大家可以齊聲有力批評,使其收斂。而患者此時也要盡量警告自己不要吵架,盡快離開,以免鬧個不休。如果患者能自覺地把自己長期置身于這樣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中,那么,其異常的人格就會逐漸得到好轉,甚至可以有較大的改善。因為,在這種良好的人際環境中,患者通過良好的溝通與交往,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減少敏感多疑。
2 學會自我暗示調節法來逐漸消除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異常人格特征。如默念:“一個人固執多疑,不利于和老師、同學來往,因為固執多疑,就會聽不進同學、老師的任何意見,只相信自己,就會使同學、老師感到自己難以商量……”如果有時間的話,每天最好都能這樣默念一次,堅持一段時間,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許多異常人格特征就會得到緩解,甚至會有明顯的改善。對這種自我暗示首先要充分相信它的神奇作用,最好能在大腦皮層興奮性較低的早晨、午休或就寢前進行默念。在默念進程中盡量運用想象,這樣自我暗示的效果就會較佳。
3 學會用自我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一些非理性的觀念,以逐步消除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異常人格特征。例如每當自己出現對同學或老師有敵意的觀念時,患者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卷入“敵對心理”的漩渦之中。通過這種自我分析非理性觀念的方法,可以阻止患者的偏執行為。有時患者自己不知不覺地表現了偏執行為,事后應抓緊分析當時的想法,找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后再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 如果使用上述方法尚不能立刻奏效的話,可以求助醫生輔以藥物治療。偏執型人格障礙使用抗精神病藥有一定療效。怎樣使用,必須聽從醫生的吩咐。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最好結合上述的心理調節方法。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