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述
王曉棠(化名),女,36歲,廣西南寧人,初中老師。眉清目秀,身材嬌小玲瓏,性格外向,說話聲音非常動聽。已婚,有一個14歲的兒子。丈夫是高級工程師,夫妻倆相敬如賓。家里經(jīng)濟條件較好,她是父母雙方第二次婚姻所生,還與父親帶來的哥哥和母親帶來的姐姐一起生活,哥哥姐姐都比她大8歲以上。父親去哪里都帶著自己,感覺小的時候特別幸福。
遺憾的是,父親前年患上了肝癌,查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晚期了,幾經(jīng)治療,去年父親還是與世長辭了。父親的去世給她和家人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母親和父親相差16歲,雖然他們的關(guān)系不是很好,父親的脾氣非常暴躁,對母親常常一言不合就開始打罵,他們早已經(jīng)分房生活。但是畢竟是再次失去丈夫,當時母親非常的悲傷。“我們開始都非常擔心她,幾個月過去后,母親基本上從父親去世的悲傷中慢慢走了出來。但我的情緒依然很低落,我要求母親原封不動地保留著父親生前起居的房間。我會在去看母親時到父親的房間坐上一會。問題是又半年過去了,我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沉浸在一種強烈的悲傷中,那種悲傷是從心里散發(fā)出來的,難過、失落、無依無靠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無法擺脫。”曉棠說道,“從今年春節(jié)后到現(xiàn)在的三個月里,我明顯感覺到這種悲傷越來越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這個城市的許多地方我都和父親去過,我的精神狀況非常壓抑,而且不能集中注意力,失眠頻繁,無力感加劇,去醫(yī)院全面檢查了幾次,并沒有查出什么病,身體也未見異常。所以我來向您求助。”
診斷:嚴重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jù):
1 引起個案心理問題嚴重的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的現(xiàn)實刺激。
2 從產(chǎn)生痛苦情緒開始,痛苦情緒不間斷地持續(xù)一年以上。
3 遭受的刺激強度越大,反應(yīng)越強烈。多數(shù)情況下,有短暫地失去理性控制的情況;但在后來的持續(xù)時間里,痛苦并未逐漸減弱,但是做很多努力,依然難以解脫;對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4 痛苦情緒不僅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都會造成刺激,情緒已泛化。
咨詢過程
個案:我很困惑為什么悲傷的感覺一直揮之不去,有時我坐在爸爸的房間里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母親來安慰我時我心里更難過,有時會對媽媽的不以為然感到生氣,但是我沒有講出來,只是忍著。我一直非常依賴爸爸,無論什么事都是第一時間找他,結(jié)婚后也沒有改變。
咨詢師:看來你對父親依然非常懷念,你坐在父親的房間里心里會踏實,感覺有溫暖和力量。但你的丈夫卻不能給你帶來這種依賴和安全感。
個案:是的。奇怪的是,每次從房間里出來后我的心里會更堵。
咨詢師:你每次去內(nèi)心都會有想要說的話或想表達的感受,你的這些感受很豐富,但是你卻沒有能表達出來。
個案:是的,因為媽媽在,有時哥哥也會在,面對他們,我講不出。
咨詢師:你覺得他們在時,你表達起來會感覺有不妥、擔心或者難為情嗎?
個案:說不清,好像是難為情,反正一次次越來越不舒服。我有時又害怕不能再次看到爸爸的房間,主要是怕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媽媽。
咨詢師:看來你很在意媽媽的感受,難為情也是因為媽媽?
個案:應(yīng)該是的,我覺得媽媽會覺得我很奇怪。以前爸爸在世時和媽媽發(fā)生口角,只要一看到我回來了,就會停止。不管他多生氣,但是對我始終都非常寵愛。
咨詢師:很早以前你就經(jīng)常感覺到自己和媽媽有一個比較的狀態(tài),看爸爸會對誰好?
個案:是的,媽媽常常會主動利用我去對付爸爸,因為爸爸會聽我的。
咨詢師:但是現(xiàn)在爸爸不在了,媽媽不再需要你做這件事了。
個案:是的,感覺媽媽比以前對我冷淡了很多,這讓我更懷念爸爸。
咨詢師:所以你常去爸爸的房里坐著,而且時間變長了,困擾加強了。
個案:我非常糾結(jié),真希望能夠不要這樣,這幾個月我一直想著,希望能有個人替代爸爸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咨詢師:你是說你想找一個男人替代爸爸,給你一個安全感、可依賴感、那種讓自己感到溫暖舒服放松的感覺?
個案:是的,準確點說就是這樣。
咨詢師:就是說不是父親也可以,你需要的并不一定僅僅是父親,只要有那種感覺的男人就行,而你目前還沒有找到。其實你一直對你父親有這樣一種愿望,讓父親承擔著這種情感寄托。
個案:是的,你這么一分析,我感覺腦子清晰了許多。是不是我之所以到現(xiàn)在還不能從悲傷里走出來,原因不在父親,而在于那份感覺沒有了?
咨詢師: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對父親的依戀,已經(jīng)到了一種非常強烈的地步。父親一走你就落單了,開始有了空虛的感覺。所以你會忌諱母親在場時表達對父親的特殊的情感。而且你現(xiàn)在了解到這并非是因為父親的去世而產(chǎn)生的悲傷,而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寄托沒有了,這種痛苦一直隱藏在父親去世的悲傷里,讓你久久難以釋懷。
個案:嗯,我明白了,感覺思路理清了。天吶,難道我還沒有開始真正的戀愛嗎?難怪老公會經(jīng)常抱怨我。
咨詢師:我留意到你笑了,覺得自己釋然了。
個案:是的,謝謝老師。
咨詢師:那你現(xiàn)在感覺一下,你的悲傷還在不在?如果還在的話它的程度又如何?
個案:奇怪,那種感覺好像沒有了,只是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咨詢師:你覺得和父親的這份情感有些特別,一下子感到意外?
個案:是的,我突然覺得我該早些回家。今天周末,老公和孩子都在家,我知道我該干什么了,呵呵。
咨詢師:好的,祝福你。
專家點評
悲傷里不僅有哀愁、憤怒,有時還會藏著秘密,甚至還有沒有發(fā)現(xiàn)的美好。允許自己悲傷是一種慈悲,也是一種成長。更大的意義可能就是去發(fā)現(xiàn)悲傷的真實面目和動機,有時候還會有你意想不到禮物。而人生也許就是從這里開始新的征程。
(編輯:駱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