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覽前賢家與國,成由勤儉破由奢”,前人血的教訓如同長鳴的警鐘時時警醒著黨的領導干部: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黨中央2012年12月4日出臺的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中,再次提出厲行勤儉節約,要求基層調研輕車簡從、不安排迎送宴請,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幾次外出視察時更是親歷親為,堪稱領導干部之表率。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卻曝出了“一天八泡”的新聞——內蒙古某縣分管外宣工作的副縣長,臨近年關接待了多個前來參觀考察、檢查驗收部門,在一天之內,他竟然接待了十來批客人,陪洗了八次溫泉。此消息一出,唏噓聲不斷,不僅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議論,而且使民眾對領導層的廉潔性和執政能力持懷疑態度,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
呂本中《官箴》:“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一天八泡”這個現象,已違背了“當官之法”的“三事”。首先,不“清”,公務接待是由納稅人為其買單,如此鋪張浪費,執政中何以見“儉”?無儉不能助廉,無廉何來清?
其次,不“慎”,當官也有當官的門道,迎來送往就是一大負擔,甚至有人調侃“酒場如戰場,把胃獻給黨”,為了走這些所謂的門道,副縣長“一天八泡”想必也是身不由己。但為官者當清廉、輕利益、重民意,要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而不只是一味為自己仕途的飛黃騰達而苦苦掙扎,做任何事時當慎而行之,當思而往之。
最后,不“勤”,官員所到之處,不管是為了參觀考察、檢查驗收,還是為了盡心工作、盡力為民,如果每到一處不是泡在溫泉里,就是浸在酒場上,或是流連于娛樂場所中,那又何來時間和精力工作呢?“一天八泡”折射的不只是官場陋習,更主要的是它反映出了一種現象:執政者只保祿位,不顧百姓。
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領導密集發聲反腐,一批官員相繼被宣布接受調查——太原市公安局局長李亞力、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深圳市原副市長梁道行……在中央反腐力度空前強大的環境下,“一天八泡”事件無疑是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一只帆船,相信這也是眾多“副縣長”們執政身影的代表。雖然該副縣長的行為還沒有到被停職接受調查的程度,但身為人民的父母官,行為荒誕、舉止不端,他為人民所做的貢獻何在?在黨的十八大精神如同潤物春雨浸潤神州大地之時,在“為官清廉”的古訓貫徹黨魂時,他是否會感到慚愧?那些和他一樣“只保祿位,不顧百姓”的官員是否能從中受到警醒?
“臣門如市”,官員們很容易被世俗所浸染,急功近利,只為當官而當官。殊不知一位廉潔的官員,始終以“儉”為首要準則,拒奢靡于千里之外,甘于與簡樸、清貧為伍;一位篤定的官員,凡事“三思而后行”,敢于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行事做人皆光明磊落;一位成功的官員,始于勤政,肯于尋找、善于發現、苦于付出,方能做出一番成就;一位高尚的官員,當深諳“民為貴”的道理,把“人民”放在首位,傾盡畢生精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古有周公“一飯三吐哺”,是恐失天下之賢;今有副縣長“一天八泡”,卻又是怕失去什么?而在中央大力改進工作作風、不斷加強廉潔建設的大環境下,他們害怕失去的東西,果真是通過“一天八泡”能保住的嗎?愿眾多“副縣長”們能深思!
責任編輯:熊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