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試數學教學知識灌輸多,聯系實際少;統一要求多,個性發展少;平常作業多,實踐活動少。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況,就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讓數學課堂煥發生機,必須從根本上改革教與學的方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搭建數學實踐活動和探討交流廣闊平臺。使學生在活動中交流數學思想、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 活動搭臺 創新能力 實踐中來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c)-0-01
在素質教育要求的大背景下,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擺在了突出位置。現代教育必須從小著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只有重視以活動為基礎的數學課程教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下面就我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的活動為基礎,淺談認識與體會。
1 活動是學生開發智力、茁壯成長的
平臺
1.1 建成“情景、方法、應用”三位一體的基本模式
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來,使學生主動思考去在實踐活動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把實踐活動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實現學以致用。如: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我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在數學課堂上設計“超市購物”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出了商品的價格,知道小數表示的實際錢數。當學生進入角色時,緊接著結合教材的教學出示相關問題。這時學生學習小數已成為自身迫切需要,他們主動參與探索,逐步建立數學知識。課后,又能把所學的小數知識與方法應用于生活具體實踐。這樣,就用活動架起了知識與現實之間聯系的橋梁,激起了學習情緒,使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2 形成“合作、探求、交流、”三點一線的學習方式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應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都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主動權。學生合作主動參與數學活動,通過動手操作、實踐等來研究討論,獲取親身體驗。從而使掌握的知識更加穩固。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我先讓學生回憶“能被2和5整除的數”的探尋過程,并要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點撥學生試著自己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的共同特點。我觀察了一個較差小組的討論情況:開始,學生按著整除2、5書的特征,尋找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點,結果不行。一會兒,一個學生說:“12、15、21、都數能被3整除,這三個數的個位分別是2、5、1,個位是1、2、5的數能被3整除?”這時有同學舉反例:11、22、25個位是1、2、5,但都不能被3整除!正當同學們處在困惑之時,有個學生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每一位上的數字不論怎么互換,都能被3整除。這一思維上質的改變,為找到規律提供了可能。小組學生們為此不斷舉例驗證,得出了能被3整除的兩位數是個位、十位數之和能被3整除。并延伸到三位、四位、五位進一步驗證,最后終于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樣同學們在合作、研究、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收獲了快樂與成功。
2 活動是展現創新、展示個性的最佳平臺
教師創造性地教,小學生創造性地學。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突破書本,標新立異,以新的思維、新的方式,充分挖掘學生的智力去解決實際問題。
2.1 標新立異,讓學生張揚個性
一個問題會有多種解決的方法,教師要善于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敢于標新立異。讓學生主動探求,多方式、多角度思考,使問題得到創造性地解決。我在“圓的認識”教學中,首先出示問題:用多種工具,多種測量手段,對一元的硬幣找出圓心,畫出直徑并測量出直徑的長度。然后同學們分頭做實驗。在讓學生交流做法時,有的是用直尺沿硬幣邊緣找最長線段的方法測量的;有的是同時用直尺定位、兩三角板直角邊加固硬幣邊緣的方法測量的;有的是緊貼硬幣外面畫正方形的方法測量的等等。這樣,多種思維方式、不同的操作方法實現了殊途同歸。在這種熱烈而有趣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自主積極學,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活動中得到了真正發揮。
2.2 增強數感,讓學生煥發創力
怎樣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讓積極而健康的情感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我認為只有將數學融于生活、融入活動,才能培養出學生的良好數學情感,激發出創造力。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我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讓他們交流感情,以煥發出創新的火力。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弄懂元、角、分的關系后,接著,我打破教材限定,設計了“我當銀行專銀員”的實踐活動。當“顧客”拿著1元錢來找“工作人員”(全體同學)換零錢時,大家想了各種各樣的換錢方法,如:10張1角的、2張5角的、2張2角、1張1角、1張5角的……課堂氣氛熱烈,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在此基礎上,又設計購物活動環節,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買東西”。從而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同時注重了學習延伸,讓學生回家幫爸爸媽媽購買物品。使數學課成了活動的課堂,表現自我、激發創造的課堂。
3 活動是學生開放學習、自我發展的
平臺
立足學生發展,只有采用開放性的數學活動。因此,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應把自我發展的空間交給學生,使數學活動形成學生自由開放、整體發展的機制。所以,在開放性的數學學習中,應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成功機會。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強烈求知欲和創新潛能。如“位置與方向”教學,我為學生設定了“為居民小區設計合理布局圖”這一實踐活動,學生在學會辨認方位,并會描述物體所在位置后,前后位的同學結組拿出事先準備的一張居民小區平面圖。課件出示:居民小區應建哪些公共設施?建在哪?為什么?說說這些公共設施的方位。由于活動是開放性的,學生們的設計各式各樣,且富有創造性。開放性的數學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將機械模仿變為探索創造,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4 活動是學生充分實踐、培養能力的
平臺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也是發展的動力。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應努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從而培養實踐能力。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教師在一個盛有水的長方體缸里放入一個圓柱體石塊,水面上升,使學生對物體占據空間這一特性有了直觀理解。然后學生親自觀察體驗、動手實踐,并感性出計算液體體積的多種方法。這種對未知事物的主動探索,使能力在實踐中得以生成。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大膽想象,探索不同事物的關系,讓學生真正體會了到知識來源于實踐,又用于實踐。
參考文獻
[1]郎利民.淺論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J].考試周刊,2011(93):75.
[2]姚興明.談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