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運動可以強身健體,是高校大學生校園活動健身娛樂的主要方式,同學們在健身運動中以及體育比賽中享受著運動的快樂。可是,由于同學們缺乏體育運動衛生知識、對掌握體育運動量的大小、體育比賽強度大等原因,在運動中尤其劇烈運動會出現運動中腹痛的現象。運動性腹痛是造成運動中運動中腹痛的重要原因。該文對運動性腹痛的原因和和發病原理、癥狀和特點、處理進行了分析和闡述,使同學們了解運動性腹痛的原因,并且掌握如何預防運動性腹痛。
關鍵詞:運動性腹痛 原因 處理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c)-0-01
體育運動可以強身健體,是高校大學生校園活動健身娛樂的主要方式,同學們在健身運動中以及體育比賽中享受著運動的快樂??墒牵w育運動在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給同學們帶來不少麻煩,即運動性疾病。運動性疾病是指運動員訓練不當造成體內各系統和器官的疾病或異常。而運動性腹痛就是運動性疾病其中的一種。由于同學們缺乏體育運動衛生知識、對掌握體育運動量的大小、體育比賽強度大等原因,在運動中尤其劇烈運動會出現運動中腹痛的現象。如在運動會中,中長跑、馬拉松、競走以及自行車運動容易防守運動性腹痛。是什么原因造成運動中運動中腹痛呢?出現腹痛的原因,大體上分為腹腔內疾?。ㄈ绺窝?、膽道疾病、消化性潰瘍、闌尾炎等)、腹腔外疾?。ㄈ缬蚁路窝?、胸膜炎、腎結石以及腹直肌慢性損傷)和運動性腹痛三大類。由于運動性腹痛是造成運動中運動性腹痛的重要原因,以下重點介紹、分析運動性腹痛。
1 原因和和發病原理
1.1 肝脾淤血
肝脾淤血的原因可能是準備活動不充分。開始運動時速度過快或強度太大,以致內臟器官還沒有提高到應有的活動水平就承受過大的負荷,特別是心血管系統還未充分動員或心肌力量較差時,心收縮力較弱,下腔靜脈壓上升,肝、脾靜脈回流受阻,肝、脾瘀血腫脹,肝脾被摸的張力增加,使被膜上神經受牽扯,而引起肝脾區疼痛。
此外,劇烈運動時,呼吸急促而表淺,或呼吸無節奏會引起胸內壓上升,使下腔靜脈和肝脾靜脈回流障礙,導致肝脾淤血腫大而引起腹痛。
1.2 胃腸痙攣或功能紊亂
運動時,肌肉和內臟血流量重新分配,骨骼肌肉血流量增加,胃腸道血流量相對減少(僅為安靜時的30%~40%),胃腸道缺血、缺氧,可引起胃腸道痙攣或蠕動紊亂,使腸壁和腸系膜上的神經受到牽扯,因而出現疼痛或絞痛。另外,飯后過早參加運動;運動前吃得過飽和喝水過多都會使胃里充滿食物,由于食物的重力作用,以及運動時震動較大,牽扯了腸系膜而引起疼痛;運動前吃了容易產氣或難于消化的食物(如豆類、薯類、牛肉等),均可引起腸蠕動增強或者腸痙攣而引起
腹痛。
1.3 呼吸肌痙攣
運動中呼吸缺乏節奏,以致呼吸急促、表淺,使呼吸肌(如胸肌和肋間?。┦湛s過于頻繁,活動紊亂,引起呼吸機疲勞和痙攣。另外,當準備活動不充足,而運動負荷又增加過快時,心肺功能跟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使呼吸缺氧、痙攣,都會加速腹痛的出現。其疼痛性質一般為鈍痛,且與呼吸活動有關,患者往往不敢做深呼吸。以季肋部和下胸部疼痛常見。另據調查,運動性腹痛還有約1/3是原因不明的。另外,也說明一下,患有病毒性肝炎、膽道感染、潰瘍病或慢性闌尾炎的人參加劇烈運動,可以產生腹痛。腹痛的部位同病變部位一致。這是因為病變部位常有充血、水腫,比較敏感,運動時受到牽扯和震動,即產生疼痛。
2 癥狀和特點
運動性腹痛以中長跑、馬拉松跑、公路自行車、籃球、射箭等項目發生率最高。其疼痛部位多發生在右上腹,其次是左上腹和右下部,呈鈍痛或脹痛。多數人安靜時不疼,運動時才疼痛,疼痛與運動負荷大小和運動強度成正比。一般除腹痛外,不伴隨其他癥狀。個別運動員腹痛時伴無力、胸悶和下肢發沉等癥狀。
3 處理
運動中出現腹痛,應適當減慢跑速,加深呼吸,調整呼吸與動作節奏(如三步一吸氣或四步一吸氣),用手按壓疼痛部位,或彎腰慢跑一段距離,上述處理后常有助于緩解疼痛。如無效,或癥狀加重,就應停止運動,服解痛藥物(如阿托品、顛茄片普魯苯辛或十滴水等),電掐或針刺足三里、內關、大腸俞等穴,并熱敷
腹部。
如果是腹直肌痙攣引起腹痛,可同時做局部按摩(揉、按壓)。如仍無效,就應請醫生進行診斷和處理,已排除腹腔內和腹腔外疾病。
4 結語
綜上所述,同學們應遵守科學訓練原則,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負荷,加強全面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技術訓練。實踐證明,全面身體素質訓練不夠者容易引起運動性腹痛。
長跑運動員要注意跑速的合理分配,若速度增加過快可能引起運動性腹痛。參加劇烈運動和比賽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不要吃得過飽和飲水過多,也不要吃平時不習慣吃的食物。
飯后應休息1.5~2 h后才進行劇烈運動。運動中注意調整動作與呼吸節奏的配合。病未痊愈者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曲綿域.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2]黃叔懷.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體育出版社,1997.
[3]王步標.人體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