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一只蚊子正趴在你的身上,如癡如醉地吸你的血,你的本能反應肯定是這樣:手起掌落,一巴掌拍死它!不過,勸你下次千萬別再這么做。因為……
想弄清這些問題,我們得先從蚊子針一般的嘴巴說起。在昆蟲學上,蚊子的嘴巴叫口器。我們肉眼看到的蚊子的口器只是一根針,其實這根針由6根口針組成,蚊子就是靠它來吸食我們的血液。另外,蚊子的口器中還有一條唾液管,能在吸血的同時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一種抗凝劑,可以阻止我們的血液凝固,這樣蚊子便能很容易地吸血了。為了抵抗蚊子的抗凝劑,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釋放出一種稱為組胺的化學物質。組胺能夠導致皮膚被咬部位出現紅疙瘩,還會刺激皮膚中,的神經末梢,使我們覺得癢癢。
如果蚊子正在吸血時被打死在皮膚上,那么它的口針完全有可能會斷在皮膚里,但是口針能在皮膚里存留的時間極短,被叮咬的傷口中滲出的血液,完全能夠把蚊子的“斷針頭”給沖掉。況且,我們的皮膚還有一種名叫“排異”的自我保護能力,能夠自己把異物排出去。
天哪,病毒藏在蚊子的腿上!
當蚊子吸血時,如果突然被人拍死,蚊子的嘴來不及拔出來,那么人皮膚上的傷口就不會立刻愈合。而蚊子腿上攜帶的病菌,就可能隨著還沒來得及愈合的傷口,侵入人體而引起細菌感染,最終致人死亡。
當然,如果人身上本來就有傷口,無論蚊子有沒有咬人,把蚊子拍死在傷口上,都可能會有危險。或者拍死攜帶病菌的蚊子后抓撓傷口,也會引起病菌感染。不過,像這樣的感染方式,發生的幾率非常小,而且有一定的地域性,這還跟蚊子的種類及其攜帶的病毒種類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