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遺傳所一項關于企鵝的研究認為,企鵝高效的游泳和潛水行為可能提高了其飛行成本。企鵝在進化的過程中,雙翼越來越適應游泳和潛水,但也使得其飛行成本越來越高,而其飛行的原有功能便逐步退化,直到最后徹底消失。科學界還有一個旁證,是對企鵝的近親海鳩的研究:海鳩不但外型像企鵝,同樣也是水中高手;但和企鵝不同的是,海鳩會飛。英國亞伯丁大學的生物學家通過在海鳩身上安裝追蹤器,分析其飛行消耗的能量,結果發現海鳩輕輕松松就能潛入水中,但飛行卻讓它們元氣大傷。海鳩飛行行為所需的能量,是其基礎代謝率的31倍,在所有有報道的飛行鳥類中是最高的。科學家認為:“飛行消耗的能量非常高,由于它們的翅膀短小,為了在空中飛行,它們必須以高速拍擊翅膀。”研究還發現,和體積相近的企鵝相比較,海鳩游泳時消耗的能量也更多,顯示企鵝放棄飛行,是為了提高其游泳效能。可以設想,動物既要成為“水中之王”,又要實現“空中之王”的理想是難以實現的。科學家認為,這種高效的潛水和低效的飛行行為的結合,充分地印證了生物力學模型的預測。可以設想,如果海鳩在未來的潛水體能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則其飛行的成本很有可能得到繼續攀升,若干年之后海鳩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企鵝,即選擇了潛水就會犧牲掉飛行。
由此想到當今的人才評價制度。當前,許多用人單位都要求自己使用的人才在各方面表現非常優秀:低薪無房,儀表堂堂,經謀緯略,績效顯赫,十八般武器樣樣都精通。這樣的人才現實中即使有,也不具備普遍的開發價值。遺傳學的研究表明,一般人總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賦與素質,而特殊智能突出的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并不突出,甚至在一般人之下。人才的這種生理現象與動物的活動行為有點相似之處。在現實當中,有的人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優勢,有的人邏輯思維上具有天賦,還有的人在觀察事物上有獨到之處,他們都有可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人才,不能因為有一兩門課程不及格,或某一方面有缺陷,而全盤否定他們的發展前景和才華價值。在天文學史上,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擅長天體精密觀察,積累了數十年的第一流的觀察數據,卻疏于梳理而未能洞察其中深層次的駭世秘密;第谷的學生開普勒雖然不擅長天體觀察,卻精于數學計算,憑借著自己的驚人數學天賦將第谷的觀測資料數學化,最終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為科學界做出了卓越貢獻。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普通的人才怎么能夠做到門門精通呢?一個人的精力是極其有限的,對于一般的科學工作者而言,充其量也就是三十來年的科學生涯,除去吃喝休息、社交娛樂之外,還有買房、養老、撫幼等家庭工作要做。科學創新需要前赴后繼,技術創新呈現日新月異。若干年后,他們都能在科學上留下一點兒成就,就會最終匯聚成知識創新的海洋。如果我們的人才政策制定者不能顧及到這一點,評價一個教師的晉升,教材要全國統編多少部,論文要SCI多少篇,著作要什么規格的出版社,課題要國家級多少項,專利要高端發明多少個,外語要過六級,計算機要會編程等等,這對于大多數人才而言,很可能會淪為荀子講的“梧鼠五技而窮”:會飛卻飛不上房,會爬樹卻爬不高,能游兩下子卻游不過小河,能挖洞卻藏不住身子,能跑卻跑不過普通人。“樣樣通”的思維帶有小農經濟的烙印,其政策的長期運行導致許多人才會講外語卻不能與人正常交流,會搞技術創新卻得不到市場的生產需求,會撰寫論文卻沒有新思想,會講授課程卻無人愿意聽,能爭取到國家級課題卻沒有實質性的科學創新。或許會有人講,人才要適應評價制度,這樣才會顯得公平公正。然而這種貌似“公平公正”的評價框框,卻是以扭曲我們多數人才的有價值的棱角來實現的,這樣必然會以犧牲中國夢的實現速度為代價,其中耗費了多少人才的旺盛精力,又有多少人才為了適應這種評價體系而“委曲求全”,以致于在創新的道路上“雪擁藍關馬不前”,甚至禁不住誘惑在學術不端的道路上鋌而走險!所以講,尊重科學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犧牲掉大多數人效率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從某一種角度講,破除束縛人才的條條框框,為人才評價進行減負,是另一種實實在在的“人才資源紅利”。
其次是各地區的產業結構布局。中國之所以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是為了以某些具有較低生產成本的產品與其他成員國的低成本產品進行貿易,充分發揮各個成員國的產業優勢,來降低各自的生產成本,以加深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關系,增強互補性,以達到經濟的共同繁榮。當前,一些地方的企業熱衷于鋪攤子、上規模、“避風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搞獨立園”,導致不同地區之間的產業布局嚴重趨同。各個地區由于在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技術儲備、人才資源和產業鏈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產業結構的差異。地方政府應當發揮本地區的潛在的產業優勢,優先發展那些具有較低成本的產業鏈條,做到有的放矢,最終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的產業,而不是一窩蜂地發展眼下的急功近利產業。中國的DVD生產線,曾經由于惡性競爭,導致企業利潤降低,部分企業鋌而走險使用劣質配件,嚴重地影響了產品的品質,損壞了企業的形象,直至倒閉。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種惡性競爭不宜重演。當前,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出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但是彼此之間存在明顯的產業趨同現象。盡管相關部門正在組織編制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但如果偏離了本地區發展的低成本優勢,未來的產業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能躲過國內的產業競爭障礙,未必就能躲過國際的產業競爭障礙;能躲過眼下的產業競爭障礙,未必就能躲過未來的產業競爭障礙。近來,中國的光伏產業被歐盟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其中就隱藏著我們的新興產業規劃趨同問題,這很值得我們的產業布局進行深思。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