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8集團軍是我軍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部隊,在各集團軍中兵力最多,兵種最齊,武器裝備最優良,其突擊力、快速反應能力、防御力、獨立作戰能力、縱深打擊能力、作戰保障能力、后勤技術支援能力都在全軍首屈一指。38集團軍現隸屬北京軍區,軍部位于河北保定。
前身都是英雄部隊
38集團軍的前身是1946年編成的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1948年11月,1縱改稱解放軍第38軍,下轄的第1師改稱112師,第2師改稱113師,第3師改稱114師。
可不要小瞧這3個師。112師的前身,是彭德懷領導的湘軍獨5師第1團,它1928年發動平江起義,后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1930年,以紅5軍為主的紅3軍團一舉攻克長沙,這也是1927年至1937年紅軍攻下的最大城市。紅3軍團是當時的中央蘇區紅軍兩大主力之一,抗戰中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斗。1939年被編為山東軍區第1師,隨羅榮桓進軍山東。
113師的前身,是徐海東大將領導的紅25軍1部,它在長征中孤軍奮戰,率先到達陜北。抗戰中,它被編為八路軍第115師344旅,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其中一部進入山東,抗戰后期編為山東軍區第2師。
114師的前身是張學良的東北軍第53軍111師。1942年,它在中共地下黨員萬毅指揮下,在山東起義,編入八路軍。
由這些部隊組成的1縱,當年是東北野戰軍的“猛虎軍”之一,以善打大仗、硬仗著稱,1947年,李天佑調任1縱司令員,在他帶領下,1縱更是揚名東北。
血戰四平
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是1縱的成名仗,電影《李天佑血戰四平》就是以這段歷史為題材拍攝的。
李天佑1914年出生在廣西臨桂,14歲便到桂系當兵。由于他肯吃苦,不怕死,很快被提升為上等兵,不久又被送到由中共黨員張云逸領導創辦的南寧教導總隊當了學兵。1933年,李天佑任紅3軍團第5師13團團長,參加東征福建朋口、連城等戰斗。在南平縣西芹,他指揮13團殲滅國民黨號稱鐵軍的第19路軍366團,開創了紅軍1個團在運動中殲敵1個主力團的輝煌戰績,受到彭德懷嘉獎。彭德懷拍著19歲的李天佑的肩頭說:“小鬼,你年紀不大,指揮打仗還真有本事!”
抗戰爆發后,李天佑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戰斗。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平型關附近伏擊日軍。按照作戰部署,時任343旅686團團長的李天佑和副團長楊勇率領部隊正面向敵人進攻。戰斗中,李天佑發現日軍占領老爺廟制高點,對我軍構成威脅,他于是大喊:“跟我來,拿下它!”話音剛落,我軍300多人很快沖了上去,將老爺廟拿下。此后,日軍拼命反撲,雙方展開拉鋸戰,但制高點牢牢掌握在李天佑手中。平型關一戰,115師共傷亡500多人,686團尤為慘烈,9連甚至只剩下十幾個人。
1948年3月,身為1縱司令員的李天佑和5縱司令萬毅受命指揮3個縱隊攻打四平。總攻發起后僅半個小時,主攻部隊就突入四平城內,激戰23個小時,國民黨守軍近2萬人全部被殲。此后,李天佑成為指揮攻堅的名將,1縱也成為攻堅勁旅。在同年秋的遼沈戰役中,李天佑率領1縱攻打錦州,取得勝利后,又率部隊參加殲滅廖耀湘的遼西會戰,消滅了部分國民黨主力,后攻克沈陽。
1縱在遼沈戰役結束后,改番號為38軍,李天佑擔任軍長,梁必業任政治委員。
1948年底,李天佑率38軍6萬精兵直插華北平津之間,與兄弟部隊共同擔負主攻天津的任務,這也是38軍第二場成名仗。1949年1月14日,戰斗如期打響,李天佑指揮城西部隊從西向東,率先攻克金湯橋并活捉守敵司令陳長捷。戰斗僅進行29個小時,國民黨軍自詡為“固若金湯”的天津市迅即解放,守敵13萬人全部被殲。
在向全國進軍的路上,38軍還參加了宣沙、衡寶、廣西、滇南等大小戰役。在整個解放戰爭中,38軍從中國最北的松花江邊一直打到云南中緬邊境,縱橫5000公里,轉戰11個省市,殲敵16余萬,攻占大小城市100多座。1949年4月,李天佑調任第13兵團副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病逝于北京。
王牌軍里的叔侄搭檔
38軍第二任軍長是梁興初。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侄子梁必業,曾在他任38軍軍長時,在該軍任過政委。而且,這也不是這對叔侄第一次做搭檔,上一次是在1945年,梁必業被任命為山東軍區第1師政委,當時梁興初是第1師師長。叔侄倆人在同一個軍擔任軍政一把手,這在解放軍歷史上絕無僅有。
梁必業1916年生于江西吉安縣文陂鄉,十來歲就加入兒童團。1930年1月,紅4軍軍部進駐該地區,梁必業接受了更多的革命熏陶。其間,他參加了青少年骨干訓練班學習,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后來,在紅軍九打吉安時,梁必業率領100多名兒童團配合大部隊攻城。紅軍占領吉安后,梁必業和父親梁興教一道報名參加了紅軍。父子參軍的故事在當地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
1932年,梁必業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期間,他參加了開辟晉西根據地和保衛黃河的戰斗,以及魯南、沂蒙地區的多次反掃蕩斗爭。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師政委、縱隊政委以及軍政委,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沈戰役、天津戰役等。
梁必業擅長做思想政治工作。在攻打天津時,他向38軍發出“一仗、兩勝、三好”的號召,即“打好天津一仗,奪取軍事、政治兩個勝利,努力做到完成任務好、遵守政策紀律好、互相禮讓團結好。”強有力的政治工作,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的斗志,為38軍打好天津戰役提供了保障。不過,梁必業在38軍干的時間很短,1950年4月,他調任中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后歷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等職,2002年在北京逝世。
興初生于1912,1930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梁興初是我軍高級將領,1948年第47軍成立時的首任軍長,后調任38軍軍長。1950年,梁興初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讓38軍在抗美援朝中打出了威風。
“最可愛的人”從中走來
在朝鮮戰場第一次戰役中,38軍與美第1騎兵師步兵第5團遭遇,由于動作遲緩,貽誤戰機,梁興初被彭德懷批評。第二次戰役中,38軍擔負關鍵的穿插任務,113師14小時走了72.5公里,趕在了全機械化的美軍前。337團3連快速搶占松骨峰,切斷了美軍南撤退路。敵我激戰兩晝夜,我軍死守陣地,使敵軍南北兩部相距不到1公里,卻始終無法會師,最終大部轉道新義州,才避免了全軍覆沒。這一仗,38軍共殲敵1.1萬余人,繳獲坦克14輛,大炮200余門,汽車300余輛,一舉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嘉獎電的最后親筆寫下“第38軍萬歲!”從此,“萬歲軍”名揚四海。著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作家魏巍采訪38軍337團“松骨峰阻擊戰”的英雄事跡寫成的,為志愿軍贏得了“最可愛的人”的贊譽。
在第四次戰役中,38軍背靠即將開凍的漢江,依托簡易工事,頑強抗擊兵力、火力均占絕對優勢的敵軍,使其每晝夜前進還不到900米!38軍以巨大代價完成了掩護任務,受到志愿軍司令部的嘉獎。抗美援朝戰爭在第38軍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該軍有3個連隊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二級戰斗英雄連”稱號,涌現出“一級戰斗英雄”2人,“二級戰斗英雄”14人,1萬多名指戰員榮立戰功。
從朝鮮戰場返回后,38軍駐防吉林通化。1967年2月調到保定地區,接替69軍防務,護衛京師。1982年,38軍在全軍首先開始進行編組合成集團軍試點。1983年,112師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1985年,38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