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天耀邨和金沙洲社區為例,通過對景觀營造、植物應用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出經濟型住宅區綠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規律。總的來說,經濟型住宅區的兩大特點是經濟性和適用性,其園林綠化建設應該結合宅旁綠地、公共綠地等布置小沙地、游戲器械、座椅及涼亭等低造價的小品和設施,為居民提供游戲場所、休息場地,增加居民之間的室外交往。
關鍵詞:園林綠化;種植設計;經濟型住宅區;社會住宅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7-04
修回日期:2013-07-31
經濟型住宅區是為了滿足中低收入人群的需求而建,經濟性和適用性是它的兩大特點。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人居環境質量,經濟型住宅區的綠化建設也逐漸受到關注。香港和廣州市均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土壤、氣象和原生植被等自然條件均很相似。但由于香港與廣州市的社會人文狀況、空間結構和發展歷史等方面不盡相同,穗港兩地的經濟型住宅區綠化建設有著顯著的差異。本文通過對天耀邨和金沙洲社區景觀營造和植物應用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經濟型住宅區綠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規律,探討保障經濟型住宅區綠化建設可持續性發展的標準。
1 公共綠地對比
公共綠地指滿足規定的日照要求,可以適當安排游憩活動的居民共享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居住區小游園、組團綠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規模的塊狀、帶狀公共綠地。
香港公屋早期的公共綠地主要為大廈之間的空地,零碎、狹小且沒有規劃。1958年1月竣工的北角邨,其公共綠地設計成圍繞樓群分布的庭院,目的是使休憩用地分布平衡,并栽種了各種植物和設置了便利的康樂設施,成為日后公共屋邨公共綠地規劃設計的模式[1]。隨著時代的發展,住宅區規劃設計理念得到更新,天耀邨的規劃除沿用北角邨的模式外,還引入了高低錯落的設計、廣場式、組景式的設計(圖1),同時采用平臺花園和底層架空等方式來增大人均戶外場地。與其他類型的居住區相比,經濟型住宅區里面的住戶更樂于參加社區活動,以解決居室內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因此有一個能夠滿足多種活動要求的中心廣場顯得尤為重要[2]。在廣場周圍適當栽植樹木,并利用一些開敞綠地布置小沙地、游戲器械、座椅及涼亭等低造價的小品和設施,為兒童和老年人提供游戲場所、休息場地,增加居民之間的室外交往。
雖然香港的氣候條件有利于樹木花草的生長,但其嚴格控制公共綠地上草坪的面積,增加供人們活動的場地,有效地擴大了居民的活動空間及減少后期養護與管理費用。總的來說,經濟、耐用、不花哨和便于維修是香港公屋公共綠地建設首要的目標。
廣州市早期經濟型住宅區主要采用行列式布局,因此其公共綠地多采用集中式設計,或在住宅區的邊緣以小游園的形式出現,當時庭院綠地僅僅是住宅區的點綴[3]。常沿用中國古典園林的組景式或亭臺樓閣造景的設計手法,注重空間的變化與植物的搭配。金沙洲社區受西方園林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以中心公園、組團綠地為主的公共綠地類型,并采用開敞草坪、疏林草地式的設計手法(圖2)來營造戶外公共空間。
2 道路綠地對比
道路綠地指宅間小路和公建專用道路以外的各級車行道、人行道及步行道綠地,包括地面停車場、回車場等。道路綠地是住宅區的空間形態骨架,是住宅區功能布局的基礎。合理的道路系統能營造出豐富、生動的居住區通行空間,為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提供有利條件。就住戶的居住心理而言,道路是居民開展日常活動的通道,有著最基本的交通功能。
天耀邨道路系統規劃是以公交出行為主導的,具體來說就是要將住宅到公交站點的步行距離控制在5 min或400 m 以內[4]。此外,道路系統與綠地系統有機結合,使得居民能夠方便地、不受干擾地到達戶外活動場地。住宅單元入口到公共交通設施的步行道上空常常覆蓋有遮陽雨棚,被稱為“飛廊”,通過“飛廊”可以到達公共屋邨的各個主要建筑物,并完全與車道分隔,增大了居民步行的安全性(圖3)[5]。道路綠地通常采用人車分流的形式,保證住宅區內部居住生活環境的安靜與安全,使人們能正常舒適地開展各項生活活動;靠近城市主干道的區域設置有大型的停車樓。通常情況下車輛不能在小區內通行或停車,避免對居住生活環境的影響,提高交通安全,減少噪音、空氣污染等。
廣州市經濟型住宅區早期采取四邊形環路的道路綠地形式,以方便組織和圍合居住區及組團院落。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住宅區規模增大,道路綠地布局多呈網格狀,并且人車混行。如今,經濟型住宅區已有較清晰的道路結構,各級道路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夠形成較好的分工,如金沙洲社區已開始在組團內布置人行道,組團間的交通聯系由直接穿越組團的近距離步行道和環繞組團外圍布置的車行道組成,防止交通對居民內部生活的干擾,形成了人車部分分流的交通系統(圖4)。
3 宅間宅旁綠地對比
宅間宅旁綠地是住宅內部空間的延伸和補充,多位于住宅單元入口附近、拐角處等居民喜歡駐足聊天的地方,可以適當布置休息座椅及提供安靜休息的場地[6]。此外,宅間宅旁綠地也是居民出入住宅的必經之處,是鄰里交往機會最多的場所,對居民間的溝通交流影響最為直接。
天耀邨結合宅間宅旁綠地適當設置一些棚架、欄桿等小品或休息座椅、兒童游戲場等設施,既可以豐富宅間空間,又可促進鄰里交往,較大程度地減弱現代住宅單元樓的封閉隔離感(圖5)。在一些因常年照射不到陽光或者別的因素而不利于植物生長的地方,也可以通過配置兒童游戲場、休憩平臺等公共服務設施來增加休憩空間。
金沙洲社區對于宅間宅旁綠地布置通常以植物配置為主,較少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圖6)。
4 天臺綠化對比
香港公屋通常采用建設停車樓的方式來解決停車問題,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停車樓的天臺往往進行綠化建設,以提供更多的休憩活動空間。考慮到天臺綠化在承重及防水方面的特殊要求,天臺綠化景觀營造通常采用小喬木及灌木,并通過適當地安排兒童游戲場、運動設施或休憩服務設施等來吸引住戶使用。廣州市經濟型住宅區一般是住戶自行對天臺進行綠化利用,較難形成規模。
5 防護綠地對比
香港是典型的丘陵地區,山地比較多,公共屋邨多設置在遠離市區的郊區山地上,在規劃建設時多數保留原有的次生林,在需要開挖建設的山坡也通過坡面灌注混凝土的方式來進行防護,并在坡面上預留植物種植穴。在處理城市道路及周邊環境對屋邨內部影響的問題上,一般通過種植一定厚度的防護林來解決,并采用喬、灌木植物相結合的形式,較少采用圍墻的形式。
廣州市目前經濟型住宅區多位于地勢平坦的地方,沒有山林坡地的考慮。在處理城市道路及周邊環境對住宅區內部影響的問題上,一般通過建筑退讓城市道路紅線的形式來解決,在退讓范圍內采用種植防護林及圍墻的形式。
6 小結與討論
總的來說,經濟、耐用、不花哨和便于維修是香港公屋戶外環境規劃設計的首要目標,對草坪、水體景觀的運用是比較謹慎的,并通過天臺綠化、底層架空等手段來增加休憩用地的使用面積。其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的規劃設計側重功能性與實用性,并結合小沙地、游戲器械、座椅及涼亭等低造價的小品和設施,為兒童和老年人提供游戲場所、休息場地,增加居民之間的室外交往。道路綠地注重安全性、舒適性與功能性,并通過高大的喬木及“飛廊”來營造道路景觀。此外,香港公共屋邨還擁有天臺綠化、防護綠地等綠地形式,天臺綠化主要是對停車樓的樓頂加以利用,并結合兒童游戲場、康樂設施的配置來提高對住戶的吸引力。
相對而言,廣州市經濟型住宅區戶外環境規劃設計則注重視覺景觀的營造,并擅于利用植物造景,其公共綠地主要采用廣場式或組景式的設計手法,以植物景觀或園林建筑小品來形成視覺中心。宅旁宅間綠地以院落式的植物景觀為主,道路綠地種植行列式的喬木,通常采用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小葉榕Ficus microcarpa var.pusillifolia、大葉榕Ficus virens、塞楝Khaya senegalensis等高大的常綠闊葉型喬木。
參考文獻:
[1]楊汝萬. 香港公營房屋五十年:金禧回顧與前瞻[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1-15.
[2]許廣. 我國城市低收入者住宅設計研究[M].湖南大學,2006.
[3]姜彬,沈軍. 經濟適用住房景觀設計淺析[J].住宅科技,2007(9):54-57.
[4]劉佳燕,萬旭東. 借鑒香港經驗談租賃型公共住房在我國的發展前景[J]. 北京規劃建設,2007(6):69-75.
[5]劉家麒. 香港住房的室外環境[J].中國園林1997(3):10-14.
[6]華亦增,樊書培. 經濟適用住宅小區的綠化也應[經濟適用] [J]. 北京規劃建設,2000(1):50.
審稿編輯:林廣思 劉先鋒
作者簡介:
陳秀玲(1983-),女,廣東清遠人
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E-mail:1210368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