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作為社會的主導力量,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企業文化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進企業發展的獨特要素和寶貴資源,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顯著標志,也是展示企業形象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如何通過培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建立以人為本、健康和諧的企業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基礎和保證,是時代賦予企業的神圣使命和重要的社會責任。
一、以人為本,尊重職工的文化主體地位
企業文化的本質特征在于倡導以人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重挖掘人的創造性,激發人的主動性,將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過文化環境和文化體系的內化功能,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實現企業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統一,實現人的全面進步與企業和諧發展。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就是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培育當代鐵路職工核心價值觀、弘揚新時期沈局精神為主線,按照有作為、善跟進、重創新、謀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把鐵路企業文化建設作為育人鑄魂、凝聚隊伍、提升管理、推進發展的基礎工程和戰略工程,堅持統一規劃,典型引領,大力加強以“七個文化”為重點的企業文化建設。內聚力量,外樹形象,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競爭力。
企業文化建設,重點關注人在經濟過程中的地位與發展,不斷豐富企業發展以人為本的觀念,這一思想打開了一條將文化研究中的人本問題引入社會基層實踐的綠色通道。企業文化幫助企業管理者改變了認識方式和行為方式,重視人的文化主體意義,注重啟發人的創造能動性和自覺性,在管理方式上使企業管理者由物本觀轉為人本觀。在實施過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廣大職工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才能凝聚推動企業穩定發展的強大動力;只有引導廣大職工群眾樹立企業發展的共同愿景,才能激發全體干部職工為實現企業的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因此,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在實踐中我們有效地利用小電視臺、企業自辦報刊、手機短信平臺和職場標識等宣傳教育載體,對職工進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持續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以企業發展目標和愿景激勵職工,以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鼓舞干勁,確保職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不斷提升。
二、夯實基礎,科學推進企業文化基礎建設
企業文化基礎建設,就是企業文化基本要素的構建和基本條件的打造。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化企業文化基礎建設做到了“七有”:一是有年度規劃。段黨委每年都要制定與本單位發展戰略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并圍繞落實規劃,制定明確的推進方案和具體措施;二是有基本投入。發揮黨政工團合力作用,從不同角度,共同投入,循序漸進、有計劃地改造和完善生產生活設施和環境,保證企業文化建設每年都有一定投入,每年都有新的發展。三是有理念體系。做到段、車間、班組層層有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企業精神、車間班組精神和安全理念等,使之成為干部職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四是有陣地平臺。建立了小電視臺、段報、訴求熱線、短信平臺、手機報等宣傳陣地和訴求渠道,并充分利用好這些媒體陣地,不斷提升企業文化的覆蓋面、輻射力和影響力。五是有行為規范。在建立健全企業管理各項制度的基礎上,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干部職工普遍認同的各工種、各崗位的行為規范體系。六是有健全的職工生活設施。每個車間班組都要有實用、美觀、整潔、溫馨的小食堂、小浴池、小宿舍、小活動室和小學習室等生活設施,并且要保證這些設施的使用率、完好率。七是有優美的環境。實現凈化、美化、綠化、靚化,建設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花園式”職場環境。
實現企業文化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目標,不是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領導重視、健全機制、重抓落實,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一要健全領導協調機制。要站在提升全段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提高重視程度,帶頭組織對全段企業文化建設進行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定期研究全段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推進措施,不斷加大企業文化建設的軟件和硬件投入,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證。二要健全主體落實機制。要結合企業實際,科學制定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實施步驟,強化落實,有序推進,做到年度有計劃、季度有考核、年終有總結,定期考評各車間企業文化建設的績效,確保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深化并取得實效。三要健全指導考核機制。實行“檢查指導—評估考核—改進完善”的閉環管理。
三、營造氛圍,凝聚企業強大的攻堅合力
和諧企業應當是以人為本的企業,是制度健全的企業,是活力迸發的企業。面對日益復雜激烈的競爭,企業的進步需要一種既能展現職工個人聰明才智的平臺,又能實現群體創造能力的和諧文化觀。這就要求在健全企業文化建設機制的同時,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我們著力從三個方面加以強化。一是把創建學習型組織作為素質教育基本制度長抓不懈,著眼于培養復合型人才,著力提高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為企業正確決策和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建立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旅行服務段作為后組建的單位,職工來自五湖四海,為不斷提高職工素質,適應崗位實際需求,必須對職工進行上崗資格培訓,促進職工知識結構符合現實需要。三是建立技術練兵制度,對整備、保潔、洗滌等主要工種定期開展技術比武、崗位練兵活動,通過以賽促學,以學促賽,不斷提高職工的崗位技能。
凝聚力是企業的向心情感,是企業發展的保障。企業文化建設的凝聚功能,是其他任何管理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我們從全段實際出發,通過層層培育和提煉企業精神,全力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努力豐富職工文化生活,不斷增強職工的歸屬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有效地凝聚人心,形成克難攻堅的強大合力。與此同時,我們從注重建立企業和職工間的心理契約進行探討。所謂心理契約,就是企業和職工間的文化認同、情感溝通的心靈承諾,是基于共同愿景的認同,更是職工內心能夠感知的濃重氛圍。健康的心理契約,是使企業與個人和諧共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方式,會使企業與職工保持良好的協調關系,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得以充分釋放,積極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實現人力資源的自主能動開發,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如果一個單位缺乏建立心理契約的文化氛圍和道德基礎,職工就會對企業缺乏歸屬感;如果職工在企業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就意味著職工發展的權利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職業道路受阻,職工與企業就不會有良好的心理契約基礎,最終導致人力資源的效能低下。
四、融入中心,切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通過將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管理,可以有力地促進管理理念轉變和管理方式改進。企業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用核心價值觀引導職工形成行為自覺,實現文化管理。通過堅持培育和實踐企業發展理念、安全理念、服務理念、經營理念,積極構建普遍認同、深入人心的核心價值理念,使職工逐步樹立了遵章守紀的行為準則和標準化作業的職業操守。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我們既堅持嚴格管理不放松,又堅持關心關愛真到位,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有效提升了管理的實際效果。同時,通過定期召開職工代表對話會和組織職工代表視察等方式,充分維護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鼓勵職工的成長,才能使職工發揮聰明才智,為企業創造效益。
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密不可分。企業管理發展到現代企業管理階段后,一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企業文化,用先進的理念、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行為準則塑造和規范職工行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為此,我們設計、提煉、制作了包括段歌、段標、企業精神、工作理念、管理理念,以及干部勤政廉政準則,職工行為準則,職場管理公約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在內的一整套企業文化建設方案。制成統一規格的揭示板,在各個車間上墻揭掛。充分運用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努力使企業文化更深地融入日常管理,促進管理水平提升。通過將企業文化的先進理念融入到制度建設和管理實踐中,讓先進文化理念成為管理制度的靈魂,讓管理實踐成為釋放文化能量的載體。同時,堅持把滿足職工群眾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的宗旨,不斷提升職工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廣泛開展寓教于樂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創新活動內容和載體,豐富職工文化生活,陶冶職工道德情操,激發職工拼搏奉獻、建功立業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