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棗莊的中興煤礦,是由清朝洋務運動主要倡導者李鴻章上書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所創辦的官督商辦的地方煤礦,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百年中興,百年滄桑,最早的由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資的“山東嶧縣中興礦局”是洋務運動的產物,幾經演變,到了清朝末年,商辦山東嶧縣(今屬棗莊)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民族工業實行股份制的首創,它的盛衰見證了一段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史。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產生了近代工業,煤炭用量大增。1875年,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和兩江總督沈葆楨上書光緒帝,力陳開采煤、鐵的重要性。1878年春,李鴻章派米協麟、戴華藻來到棗莊,籌集商股銀2萬兩,創辦了由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資的“山東嶧縣中興礦局”,中國煤礦最早的民族股份制企業由此初露端倪。1881年至1882年初,為了擴大煤礦生產規模,戴華藻又聯絡直隸候補道張蓮芬,以及官僚賈起勝、戴宗騫、陳德浚等人,續辦中興礦局,分頭在上海、天津等地募集股銀,購機排水,開始出煤。1883年,李鴻章奏請皇帝為中興礦局減免稅賦,中興礦局得以迅速發展,礦井增至12座,礦工增至數千人。然而好景不長,后因發生重大透水事故被迫停辦。
1898年10月,以張蓮芬為首的一部分官窯局股東決定稟告直隸總督王部堂,要求復業開礦,辦理北洋通商事宜。在取得清政府同意后,于1899年春招收德股,集股白銀200萬兩,將公司定名為“華德中興煤礦公司”,張蓮芬自任總辦,德璀琳為洋總辦。在隨后的合作中,隨著華股資金的壯大,德國商人以“定章太嚴”為由不按協議入股。1908年,公司奏請朝廷注銷“華德”字樣,完全由華資經營,更名為“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從而使中興公司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民族資本獨資經營的大型煤礦公司,圓了清朝末年無數仁人志士“復興中華”的一個夢。
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實業救國”的產物,是解放前中國“惟一能與外煤競爭”的民族資本股份制企業,發行了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支股票——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據現存股東名冊,中興公司發行股票后,股民有2600多人,遍及中國各個角落,幾乎全是軍政要員及社會名流。我們所熟知的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黎元洪曾任中興煤礦公司董事會會長;北洋政府代理國務總理朱啟鈐、國民政府財政次長錢新之曾任中興煤礦公司總經理。除此之外,一些軍界、商界名流,如張學良、張勛、倪嗣沖、吳炳湘、葉揆初、胡希林、陳景韓等都曾是中興公司的大股東、董事。作為民族資本企業,這么多高級軍政要員持股做東,在當時的條件下,對中興煤礦公司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中興公司的文化史料展館中,我們見到了張學良當時所持的股票,印證了張學良曾經是棗莊中興煤礦公司股東,且在公司董事會任職的史實,由此揭開了中國企業股票史上一段塵封的歷史。
1912年1月1日民國政府建立后,全國仍處于軍閥混戰、割據分裂的狀態。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大總統職后,北洋軍閥內部分為直、皖、奉三系,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興公司為了自身發展,開始大肆拉攏軍閥頭目入股中興,以期達到軍閥庇護企業發展的目的。
1915年12月12日,發生了袁世凱稱帝的鬧劇,其賣國稱帝的復辟罪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公憤。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獨立,接著,貴州、廣西也響應,組成“護國軍”進行討袁戰爭。北洋軍閥內部也發生了分化,袁世凱手下的兩員大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對帝制都抱消極態度,馮國璋甚至暗中和“護國軍”聯絡。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不得不在1916年2月25日下令緩辦帝制,撤銷大典籌備處,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廢除“洪憲”年號,仍以“大總統”的名義發布命令。袁世凱從稱帝到取消帝制,總共經歷了83天??墒?,“護國軍”仍不肯罷休,堅持要袁世凱下臺;孫中山也繼續發動武裝反袁斗爭;全國各地紛紛發表宣言、通電,要求懲辦袁世凱。馮國璋接連發電報,催促袁世凱退位。袁世凱在南方的爪牙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相繼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夾攻的情況下,一病不起。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萬人唾罵聲中狼狽地死去。
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1916年11月,經民國國會議長、中興公司監察人、張作霖的好友趙爾巽的介紹,張作霖拿出6萬兩白銀做股份,入股中興煤礦公司,成為大股東。但張作霖在入股中興時并未以個人名義參股登記,而是以其子張學良的名義。張作霖之所以這么做,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袁世凱復辟失敗病亡后,張作霖受到北洋軍閥重用,任奉天督軍兼省長,一心想獨霸東北,做“東北王”,忙于軍政要務,無暇顧及煤礦經營;二是考慮到自己文化不高,不如讓有文化的張學良參與其中,對其也是鍛煉?;谶@種情況,當時年僅15歲的張學良便成了中興公司的大股東,也是歷屆股東中最年輕的一個。
或許是機緣巧合,張學良任中興公司股東期間,公司董事中還有一個張學良,他就是中興公司創始人張蓮芬之子。1915年2月,中興公司因發生透水事故遭到重創,張蓮芬在憂慮中辭世。翌年,張學良繼承父業,先后擔任中興公司主任董事、公司協理、首席協理等職。為防止重名,張蓮芬之子張學良遂以其字“張仲平”為名登記或簽署文件;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在股東簽名時,也均用“張漢卿”3字。1916年前,中興煤礦公司的文件中有“張學良”的簽字。1916年以后,就只有“張仲平”、“張漢卿”,再也沒有出現“張學良”3字。
1925年,在中興公司第14屆董事會上,已經是奉軍中將師長、東北三省空軍司令的張學良(漢卿),當選為中興公司董事。該屆當選為董事的共有13人,按得票數排列分別是:張仲平、朱啟鈐、袁祚、任鳳苞、張漢卿……此后,張學良(漢卿)連選連任中興煤礦公司主任董事、公司主任等職。當時中興公司在天津設有辦公地點,張學良曾到天津的中興公司簽署過有關文件。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罹難,張學良主政東北,因為軍務在身,不可能到中興煤礦參與公司管理等事宜?,F在的檔案中,還保留著他寫給董事會的請假條和一些信函。信中說:“張學良膺選董事,深以公務羈身不能按時出席會議為憾,茲請丁在君博士為學良代表,凡有會議等事均請其出席或接洽一切,以免貽誤?!?/p>
張學良雖然不能親自到中興公司視事,卻憑借其地位為中興公司解決過重大難題。1925年8月,山東軍閥張宗昌為增加軍費,強行向中興公司征收煤炭生產稅每噸4角,勒索中興公司在10日內交款28萬元。中興公司上繳了10萬元,張宗昌仍不肯罷休,以中興礦井護衛隊勾結土匪為由,收繳了礦井護衛隊的全部武裝,這意味著中興公司的財產隨時都有被洗劫一空的危險。由于張宗昌投靠奉系,董事會決定請張學良找其父張作霖出面干涉。張作霖下令干預后,張宗昌才交還了中興公司礦井護衛隊的武裝。
張學良從1916年入股中興,1925年被選取為公司董事、主任董事,到1937年西安事變后不得已“辭去”董事會職務,雖然張學良在中興煤礦公司直接和間接參與管理的時間只有21年,但他的股東資格和股份在中興煤礦公司的時間卻長達42年。自入股當年起,張學良或其家人一直享有股息分配。在中興公司文化史料展室里,保存著一張1957年第一季度的“中興煤礦公司股東領息單”,上面寫著:股東張漢卿,領息人簽章:張學銘。查閱有關資料我們得知,張學銘是張學良同父異母的二弟,解放后住在天津。據當時財務票據顯示,張學銘曾領取張漢卿當年分得的721.68元的股息金額,扣除互助金、公債,實領311.58元。
隨著20世紀50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1958年,中興煤礦由公私合營改為國營,張學良的股票于1958年8月27日過戶,張學良(張漢卿)的“股東”歷史宣告結束。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在夏威夷檀香山病逝,享壽101歲,這使他成為中興公司在世時間最長的一位股東。2007年7月,棗莊市市長陳偉到香港考察,向在香港定居的張學良侄女張閭蘅贈送了張學良當年在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影印件,上面的股東名是“張漢卿”3個字。張閭蘅收到這份“意外禮物”時,激動不已地連稱“太珍貴了”。
中興公司在長達百年的經營過程中,歷盡艱辛,屢挫屢興,發展為純民族資本的企業。它嚴格實行股份制管理,筑鐵路、辦電廠、建港口、經營輪船公司,開創了一條“以煤為主,多業并舉”的發展道路。歲月悠悠,中興百年;斯人已去,往事可追。張學良與中興公司的這段“舊情”,不但為中興公司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也讓我們從中讀出百年中興,百年風雨中的滄桑歷程和風云變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