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太炎是辛亥革命時期上海灘的風云人物。他是浙江余杭人,然其一生大半時間在上海度過?!短K報》案發,章太炎一時名播海內外。章太炎晚年移居蘇州,兩年后在蘇州逝世。
1936年6月14日上午7點45分,一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因鼻咽癌并發膽囊炎、氣喘病等癥,在蘇州錦帆路住所走完了他風云激蕩的一生。章太炎一生著作豐盛,留給后人約有400多萬字,其著述除刊入《章氏叢書》、《續編》外,遺稿刊入《章氏叢書三編》。此外,他一生主編或參與編輯的報刊、雜志共15種。
突然發病自撰預留《遺囑》
章太炎致命的病因是鼻咽癌。他在中年的時候,鼻子就不太好,常常流清鼻涕甚至無端出血,但他從未介意,以袖子一擦了事,所以他的袖子經常是亮晶晶的,也許這就是鼻咽癌的早期征兆。
他身體狀況的變化,最早發生在他大兒子結婚的婚宴上。那天,章太炎突然倒下并陷入昏迷,搶救以后脫離危險,但自此以后身體的狀況就如江河日下。醫生診斷為“鼻衄病”,此病今日稱作鼻咽癌,是一種異常兇險的癌病。他生平嗜煙,自清晨起床至夜間睡眠,紙煙一根接著一根,幾乎終日不離手。雖然得知患了鼻衄病,他也沒有停止吸煙。
患病后,章太炎已有預感。他自撰預留《遺囑》?!哆z囑》內容分為兩項,前部為政治遺囑,叮囑子女“凡人總以立身為貴,學問尚是次之,不得因富貴而驕矜,因貧困而屈節”、“入官尤須清慎”、“若異族入主,務須潔身”。后部為財產遺囑,章太炎對財產作了分配。章太炎的遺產有7項:一為善本書;二為自著書;三為勛位證書及勛章;四為存款22800元;五為蘇州房產兩套;六為余杭土地30畝;七為古玩若干。所有遺產,除萬元贈女兒外,余皆歸兩個兒子共有。章太炎預留《遺囑》后沒有活到3年即離開人世。臨終前,沒有再立《遺囑》。
蔣介石托同盟會元老贈幣
逝世前1年,章太炎在病榻上想起辛亥前后昔日并肩的戰友,有的已經作古,有的已經風燭殘年,不禁感慨萬千。他囑咐門生搜集資料,欲為他們一一作傳,以示后世。章太炎雖有雄心,但已無此力,僅作了《焦達峰傳》、《秦力山傳》等數篇,未能完成夙愿。
章太炎移居蘇州后,開辦“章氏國學講學會”。章太炎在北京、南京等地的弟子紛紛請他講學,章太炎以身體欠佳為由婉然謝絕。1935年3月的一天,國民黨中央給章太炎來電,邀請他到南京講學,并告訴他講學地點及住地安排在中山陵附近,均已籌備完畢。章太炎復電國民黨中央,表示身體患病,無法離蘇。
電報拍發后的一天夜晚,章太炎已經入睡,時在南京中央大學任教的章太炎弟子黃侃突然到蘇州造訪,把門拍得很響。夫人湯國梨見是黃侃,告訴說先生已入睡,有事明天再說。黃侃要去敲先生的門,被湯國梨阻止。黃侃吞吞吐吐地說,日內如有人來找先生,請先生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云云,言罷匆匆連夜離去。
黃侃離開蘇州后兩三天,果然有人來訪,來者是國民黨中央委員丁惟汾。原來蔣介石獲悉章太炎病情后,特派同盟會元老、國民黨中央委員丁維汾作為國民政府代表前往蘇州慰問,并贈幣1萬元作療疾之費。章太炎與丁惟汾是舊識,曾同為同盟會同志,兩人一見如故,開懷暢談并同游蘇州名勝。3天后,丁惟汾到章太炎居所告辭,章太炎將他送到大門外。章太炎回到居所,發現茶幾上有一封信,打開以后,竟是一張1萬元的銀行支票,附一信箋。信箋上廖廖數語,以“都下故人”名義“致萬金為療疾之費”。
當時,1萬元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章太炎知道他的病沒有什么特別的治療方法,無功不受祿,想把支票退回去。湯國梨想到黃侃的連夜造訪,一定與丁惟汾到蘇州有關。湯國梨提議,“章氏國學講習會”缺少資金,除延聘講師外,學生食宿等均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學生的經濟情況各不相同,有的學生經濟十分困難。湯國梨說,不如以蔣介石給他治病的錢作為國學講習會的助學金,章太炎十分贊同,表示此舉正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意。
1936年春,章太炎病體日漸沉疴,自知來日無多,在病榻上作《太炎通告及門諸子啟事》殷殷告誡及門諸子: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繼承傳統,光復華夏。
國民政府下達“國葬令”
1936年6月7日,章太炎吃了晚飯后照例在夫人的攙扶下在住宅的院子里散步。章太炎步履踉蹌,突然昏倒在地。湯國梨立即請博習醫院主任醫師、美國人蘇邁爾診治。經過搶救,章太炎睜開了眼睛,但已無法起床。
章太炎在醫學方面頗有造詣,曾經有人問章太炎:“先生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章太炎回答:“實不相瞞,我是醫學第一?!币哉绿椎尼t學功底,他對鼻衄病的兇險應當是十分清楚的。但對于這樣兇險的病,章太炎自己也束手無策。
6月13日,章太炎高燒至40度,持續不退。14日凌晨,章太炎口中吐出鼻菌爛肉2塊,隨即進入彌留狀態。夫人湯國梨、好友李根源、醫生蘇邁爾等圍繞在病榻周圍,國學講習會的學生每人手舉一支點燃的香跪在臥室門外,為先生祈禱。夫人湯國梨貼著章太炎的耳朵問他有什么話要說,章太炎斷斷續續地吐出兩句最后的囑托:“設有異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孫毋食其官祿?!睖珖娴热它c頭稱是。
7點45分,臥室中傳出湯國梨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最后的時刻來到了,弟子們低低的啜泣變成號啕大哭。章太炎除了患致命的鼻咽癌外,還患有膽囊炎、氣喘病和瘧疾。逝世前數日,章太炎已不能飲食,章太炎仍堅持執卷臨壇。他的家人勸告他臥床,他說:“飲可不食,書仍要講。”弟子湯炳正與李恭見“先生目已瞑,而唇微開,像有什么話還未說完”,遂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以手托先生下頷,使唇漸合。
章太炎逝世的消息公布后,國民政府撥專款3000元作為章氏治喪費。社會輿論呼吁政府給予國葬,張繼、居正、馮玉祥、李根源、丁惟汾、程潛、謝武剛、陳石遺等提議請國民政府討論。7月1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作出“章炳麟應予國葬并受國民政府褒恤”的決定。7月10日,南京《中央日報》正式公布“國葬令”。
蓋棺定論不愧“國學大師”
“國葬令”下,原本沉寂的錦帆路突然成為車水馬龍的世界,蘇州、南京、上海及全國各地到章府吊唁者,絡繹不絕。親自到南京來吊唁的有丁惟汾、張繼、段祺瑞。拍發唁電或派代表到蘇州吊唁的有蔣介石、馮玉祥、張群、張學良、楊虎城、孫科、于右任、陳果夫、吳佩孚、孔祥熙、李烈鈞、唐紹儀、馮自由等?;ㄈ?、挽聯從廳堂一直擺放到大門,連矮墻上的紫藤也掛滿了白花,人們痛惜一代國學大師的仙逝,向這位國學大師表示最后的敬意。
章太炎的靈堂上,花圈、挽聯無數。章太炎的弟子錢玄同撰寫了一副114字的長聯,對章太炎的一生作了總結:
纘蒼水、寧人、太沖、薑齋之遺緒而革命,蠻夷戎狄,矢志攘除,遭名捕七回,拘幽三載,卒能驅逐客帝,光復中華,國土云往,是誠宜勒石記勛,鑄銅立像;
萃莊生、荀卿、子長、叔重之道術于一身,文史儒玄,殫心研究,凡著書廿種,講學卅年,期欲擁護民彝,發揚族姓,昊天不吊,痛從此微言遽絕,大義無聞。
章太炎的弟子馬裕藻、許壽裳、吳承仕、周作人、沈兼士、錢玄同6人合撰挽聯一副:
素王之功不在禹下;
明德之后必有達人。
在數不清的挽聯和唁電中,人們都稱章太炎為國學大師。張群則以8個字高度概括了章太炎的一生,這8個字是:“革命先進,國學大師”。
章太炎的弟子馬裕藻、許壽裳、朱希祖、錢玄同、吳承仕、周作人、劉文典、沈兼士、馬宗薌、黃子通等在北京發布《通啟》:“先師章太炎發生不幸于本年六月十四日卒于江蘇吳縣,先生為革命元勛,國學泰斗,一旦辭世,薄海同悲。”章太炎的弟子們在北京為先生舉行了追悼會。
章太炎的弟子魯迅獲悉章太炎逝世的消息時,他自己的身體已經出現某些癥狀。魯迅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與章太炎逝世時間僅隔4個月零5天。魯迅在病中專門撰寫了《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文中說:“我以為先生的業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史上還要大?;貞浫嗄曛?,木板的《訄書》已經出版了,我讀不斷,當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時的青年,這樣的多得很。我的知道中國有太炎先生,并非因為他的經學和小學,是為了他駁斥康有為和作鄒容的《革命軍》序,竟被監禁于上海的西牢?!计渖?,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的包藏禍心者,并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并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p>
湯國梨為章太炎選擇了一口貴重的楠木棺材,價值3000元。棺材店老板素來仰慕章太炎的學問,僅以999元的成本價出售。章太炎身披五色旗安葬,這是他生前的安排。據他的家人回憶,當時一時找不到五色旗,即以五種顏色的絲綢拼接而成。章太炎的一生與中華民國結下不解之緣。1906年12月2日,在《民報》創刊1周年紀念會上,孫中山發表關于“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的演講,演講中述及“中華民國”。次年,章炳麟在《民報》第17號發表《中華民國解》一文,正式提出“中華民國”這一稱號。中華民國成立后,以紅、黃、藍、白、黑五色圖案作為國旗,象征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章太炎身前留言“死后當披五色旗”,以示自己的民主共和理想不滅。
“金鏢”首領成為不解之謎
章太炎去世后不過兩個月左右,章家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直到今天還是一個謎。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年約40多歲的婦人,操著廣東口音的普通話輾轉找到蘇州錦帆路章家,對湯國梨自我介紹說,她從南洋經上海到蘇州。她所在的組織以章太炎為首領,每日與首領保持聯系,近日消息忽然中斷,始悉首領去世。
南洋婦人問湯國梨說:“組織中有3支金鏢,其中一支系由首領執管,未知首領去世前是否將金鏢交給了夫人?”來人的一番話聽得湯國梨一頭霧水,湯國梨從來沒有聽說過章太炎在國外組織擔任什么首領,也沒有聽說過什么金鏢。至于每日保持聯系,更是天方夜譚。
南洋婦人送40元禮儀,在章太炎遺像前跪拜行禮,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離去。湯國梨感覺此人并不像騙子,送來人50元作為程儀,從此以后沒有消息。
來自南洋的婦人雖然蹊蹺,但也不像是無中生有。章太炎一生出國4次,其中3次是日本,1次是南洋,而且在南洋時間不短。
1916年8月,章太炎赴廣東肇慶面見岑春煊和李根源,謀“鏟除帝制余孽”問題,然無人響應。章太炎十分氣餒,遂出國赴南洋考察,謀在南洋華僑中尋找支持革命的力量。章太炎12月回國,在南洋時間長達4個多月。在這4個多月期間發生了什么?章太炎從來沒有提起過。如果說章太炎被南洋組織公認為首領,他的夫人湯國梨不知道,這是有可能的。而如婦人所說,每日與首領保持聯系,近日消息忽然中斷,始悉首領去世,與章太炎共同生活的湯國梨不可能不知道。
南洋夫人不像是騙子。南洋夫人贈禮儀40元在前,湯國梨贈程儀50元在后,不存在騙財。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能成為永久的歷史之謎了。
國難當頭未能“入土為安”
章太炎生前曾兩次為自己選擇過墓地。章太炎向來崇敬抗擊異族的英雄,他希望自己百年后能與英雄為鄰。第一次選擇墓地系在被袁世凱軟禁期間,他說百年后希望葬在“攘夷匡夏”的明朝劉伯溫墓側。1936年,章太炎第二次談到墓地問題,說百年后希望葬于抗清英雄張蒼水墓側。
章太炎逝世后,當時年已57歲的湯國梨顛簸著一雙小腳,在杭州西子湖畔落實了墓地問題??墒?,國民政府的“國葬”遲遲未能落實。據說當時章太炎的墓穴工程已完成過半,計劃在墓側建“太炎圖書館”的事情拖了后腿。章太炎逝世當年發生“雙十二事變”,次年盧溝橋事變爆發,舉國抗戰,湯國梨據此斷定安葬之事不得不暫停。
湯國梨對章太炎安葬一事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章太炎雖出生杭州余杭,但在杭州并無根基和產業,其遺宅和家屬都在蘇州。安葬杭州,完全是為了尊重章太炎的遺愿。蘇州紳士李根源等得知湯國梨的想法后,建議改葬蘇州穹窿山,至少要在蘇州筑章太炎衣冠冢,以資蘇人敬仰。
盧溝橋事變后,湯國梨快刀斬亂麻,決定就地入土。章太炎住所稱章園,章園有一干涸的水池,下為防空洞,湯國梨決定將靈樞在此臨時安置,遂于1937年7月將章太炎靈柩暫時入土,未料這一臨時的安置竟長達18年之久。
章太炎靈柩暫時入土,著名畫家張大千為章太炎畫像,馬相伯以陳子昂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題字,李根源請蘇州集寶齋將畫像與題字刻成石碑,豎立在章太炎墓前。
8月,章氏全家離開蘇州。11月,蘇州淪陷。一日,一群日軍進入章太炎住宅,在章家后花園看到一座沒有墓碑的墳墓,認定墳墓里埋有財寶,不顧章氏看門人顏壽榮苦苦勸止,開始動手挖墓。此時,一個日本軍佐聞訊趕來,喝退了無禮的日軍。數日后,這個日本軍佐在墓旁立一木柱,上書“章太炎之墓”,此后章太炎墓沒有再遭受日軍騷擾。這個日本軍佐至少在日本就知道了章太炎,此人是誰?沒有人知道。
汪偽時期,浙江偽省長以國葬章太炎為誘餌,力邀湯國梨出任偽職,為汪偽政權涂脂抹粉,遭到湯國梨拒絕。直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黨還都南京,湯國梨再次為章氏國葬奔走,國民政府部門之間相互推諉,一直到蔣介石離開大陸,國民政府所發的“國葬令”終成一紙空文。
18年后終于實現國葬
全國解放后,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沈鈞儒、高等教育部部長馬敘倫、浙江省省長譚震林、上海人民法院副院長葉芳炎等為章太炎安葬西子湖畔一事多方磋商,達成共識。
1955年4月3日,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為章太炎舉行安葬儀式。墓址選在杭州南屏山麓荔枝峰下抗清英雄張蒼水墓之側,這正是章太炎先生生前看中的地方。先生靈柩遷入張蒼水墓之東南,全部費用由國家負擔,實現了真正的國葬。葬禮由被稱為“現代三圣”之一的浙江省文史館館長馬一浮先生主持,全國政協及江、浙兩省黨政機關送了花圈,各地發來的唁電、挽聯等無數。章太炎先生生前的愿望,終于在18年后得到實現。章太炎靈柩移至杭州后,蘇州原址作為章太炎衣冠冢,碑刻留原處。
遺憾的是,“文革”風暴來臨,在風靡全國的“破四舊”運動中,章太炎的墓被“紅衛兵”破壞,墓園遂成荒蕪廢冢。1981年10月,杭州市政府根據中央指示,重新修復章太炎墓,將其重新安葬。墓碑刻“章太炎之墓”,系章太炎生前親筆所書,時間是先生在北京為袁世凱囚禁期間。原文“太”字,下為兩點,系古體。
全國解放后,湯國梨定居蘇州,曾任蘇州市政協委員、民革蘇州市委主委。“文革”中,湯國梨受到不公正待遇,家中許多文物不知下落。1979年,湯國梨整理章太炎書稿,出版《章太炎全集》。1980年7月27日,97歲高齡的湯國梨病逝于蘇州,葬于杭州南屏山麓章太炎墓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