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加坡人口變動及其成因分析

2013-01-01 00:00:00張瑩瑩
人口與經濟 2013年3期

摘要:本文利用新加坡的歷史人口數據,對新加坡人口變動狀況及其成因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生育政策的調整是造成新加坡人口增長變動和結構變動的重要原因之一,移民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作為一個與中國有著相似文化傳統、人口發展過程也有諸多相似之處的國家,新加坡人口變動的歷史經驗無疑值得我們去深思。

關鍵詞:新加坡;人口變動;成因

中圖分類號:C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13)03-0035-08

一、引言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城市島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華人占多數的國家,2010年在近377.17萬新加坡居民人口(包括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中,華人占74.1%。中新兩國淵源頗深,在地理位置上,新加坡與中國一衣帶水,是中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兩國在文化傳統上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在人口發展過程中,兩國也表現出很多相似的特點,譬如:兩國都曾經采取過嚴格的抑制生育政策,兩國老齡化速度都較快,等等。故而,探討新加坡人口變動史,研究其人口變動歷史當中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或許能夠為我國人口發展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

人口變動是人口狀況隨著時間和所處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過程,包括人口的自然變動、機械變動和社會變動。人口的自然變動和機械變動不但會引起人口數量的增長變動,同時也會帶來人口結構的變動,而人口老齡化正是當今世界社會經濟變化過程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是人口變動的一個重要結果。本文著重研究了新加坡人口變動的總體態勢、人口的增長變動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狀況,并且對影響新加坡人口變動的因素進行了分析。

影響一個國家人口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等。假定自然因素變化不大,那么非自然的社會經濟因素將對一國的人口變動起決定性作用。世界上已有一批靠政策力量降低生育率的例證,其中較為顯著的當推新加坡,它僅用一代人的時間就使每個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由6個降至2個以下;同時世界上也有一批老齡化速度較快的國家,其中速度較快的也當推新加坡,其老齡化倍增時間僅用了17年。那么,新加坡人口變化為何出現上述特點?歷史上新加坡人口變動到底是怎樣一種狀況?導致這些變化的原因何在?這些正是本文研究關注的焦點。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將在后面對新加坡人口數量變動和人口結構變動狀況及其成因作進一步探討。

二、新加坡人口變動狀況

1.歷史人口變動的總體態勢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世界上靠政策力量降低生育率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除經濟因素影響之外,這一巨大的變化是與該階段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密不可分的。1950年以來,新加坡的總人口是在波動中增長的。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業部有關人口統計的中位預測數據,本文將新加坡歷史人口變動的總體態勢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較快增長階段、增長趨緩階段和再次回升階段。

(1)較快增長階段。1949~1965年,新加坡總人口增長較快,人口增長率在28‰~48.8‰間。這一時期政府并沒有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來對人口進行干預。該時期對家庭計劃干預的是由一個志愿者團體自發成立的新加坡家庭計劃協會。該協會為公眾提供家庭計劃教育,并向他們提供避孕設施以滿足已婚夫婦擴大或者限制其家庭規模。從聯合國人口統計中位預測數據來看,這一時期新加坡總人口增長比較平穩,總人口從1950年的102.2萬人增加到1965年的188萬人,共增加了858萬人,每年增加大概在5.7萬人。

(2)增長趨緩階段。1966~1986年,總人口增長幅度明顯趨緩,人口增長率在13‰~23‰之間,較上一階段明顯下降。總人口的這一變化態勢是與該時期政府實行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密切相關的。1966年起,新加坡政府開始實行抑制生育政策,其中:1966~1982年為嚴格控制人口增長階段,1983~1986年為鼓勵部分人口群體生殖階段。從總人口變動來看,1966~1974年間,新加坡總人口年增長在4萬人左右;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總人口年增長僅為2萬~3萬人,1977年以后總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成為這一時期人口增長的最低點,這一時期新加坡絕育和墮胎自主化等政策的實施是這一結果形成的助推器。80年代后,新加坡開始鼓勵部分人群,主要是高學歷人群多生育孩子,這一時期總人口年增長幅度又開始回升,大概每年增長6萬余人。

(3)再次回升階段。1987年以后,新加坡總人口再次回升,人口增長率回升到21.5%o以上,較上一階段高,但低于第一階段的人口增長率。1980~1985年,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由1950~1955年間的6.61下降到1.59。政府意識到生育率過快下降可能給經濟社會帶來的問題,于是從1987年起新加坡政府開始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從圖1可以看出,這一時期人口開始大幅增加,1987年新加坡總人口為282.3萬人,2011年新加坡總人口增加到518.8萬人,共增加236.5萬人。但是從總和生育率來看,到2011年,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37,一直處在世代更替水平以下。

此外,從圖1來看,新加坡男性與女性人口的數量變動基本能夠擬合成一條曲線,這說明新加坡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數量差異很小。

2.新加坡人口增長變動

二戰后,尤其是1965年新加坡獨立后,新加坡人口增長變動主要表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戰后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下降,人口自然增長變動主要受粗出生率變動的影響。人口自然變化是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變動引起的。如圖2所示,從整體趨勢來看,戰后人口自然增長率呈下降趨勢,人口自然增長率與粗出生率變化曲線走勢基本一致,死亡率的變化對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長變動影響很微弱,人口自然增長變動主要受粗出生率變動的影響。

從具體數字來看,1950~2010年這60年間,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大幅下降,1950~195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5‰,2005~2010年為4.3‰,下降幅度高達33.2個千分點。另外,二戰后,隨著新加坡居民居住環境的改善,以及現代醫療和公共衛生設施的引進,新加坡人均預期壽命也大幅提高。自1965年新加坡正式退出馬來西亞聯邦并宣布獨立后,截至2010年,新加坡人口粗死亡率一直徘徊在4.3‰~5.5‰,變動幅度很小。正如圖2所示,新加坡人口粗死亡率曲線為一條相對平穩的曲線,死亡率的變動對人口自然增長變動影響不大。

與變化不太明顯的死亡率相對應,戰后新加坡生育率迅速下降的特征非常明顯,對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動起到了決定性影響。而國內生育政策的調整造成新加坡生育率迅速下降。

(2)從新加坡獨立到20世紀80年代前,人口增長變動主要受生育率變動的影響。由圖2可知,從1965年新加坡獨立到20世紀80年代間,粗出生率曲線、自然增長率曲線和人口增長率曲線走勢基本趨于一致。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該期間人口增長率曲線與人口自然增長率曲線基本重合,這說明該時期人口增長變動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長變動的影響,而受遷移變動影響微弱。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死亡率變化小,從而使得人口自然增長率主要受粗出生率變化的影響。從圖2來看,1965~1980年,粗死亡率在5.1‰~5.5‰之間徘徊,變化幅度僅為0.4個千分點,也即是說粗死亡率變化對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的影響不大,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主要受粗出生率變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人口凈遷移水平低,人口變動增長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長變動的影響。從1965年新加坡獨立到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人口凈遷移率在1.2‰以下,使得這一期間人口增長變動主要得益于新加坡人口的自然增長變動。

由上述分析可得知,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到20世紀80年代以前,新加坡粗死亡率、人口凈遷移率變動的走低,使得這一時期新加坡的粗出生率曲線、自然增長率曲線和人口增長率曲線走勢基本趨于一致,人口增長變動主要受生育率變動的影響。

(3)20世紀80年代之后,移民凈遷入的增長是新加坡人口增長變動的主要動力。正如前面所述,從新加坡獨立到20世紀80年代以前,新加坡人口凈遷移率很小,人口增長變動主要受生育率變動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之后,這一狀況發生了轉變。1980年以后,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長率呈下降趨勢,這一時期人口凈遷移率較80年代以前增長幅度明顯,移民凈遷入的增長成為該時期新加坡人口增長變動的主要動力。

自1975年以來,持續低于更替水平的出生率導致人口增長率減緩,使得新加坡有必要放寬移民政策來吸引外國人前往新加坡,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維護高水平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在這些外國人變成永久居民并最終成為新加坡公民后還可以維持人口的增長_。新加坡一系列吸引移民的政策措施起到了很大成效,促使每年凈移民率增加。從圖2中曲線來看,1980年以后新加坡人口增長率主要受凈遷移率的影響,人口增長率的波動與凈遷移率的波動基本保持一致,1995~2000年凈遷移率為1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o,凈遷移率開始超過人口自然增長率,此后,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這說明移民成為新加坡總人口增長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3.新加坡人口年齡結構變動

新加坡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2000年以后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時間短、速度快。同時,隨著死亡率的逐步下降,以及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高齡人口增長較快,其比例不斷提高。

(1)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基本狀況。國際社會通常認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時,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階段。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人口年齡結構較為年輕,老齡化不明顯,195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僅為2.4%,到1970年這一比例也僅僅達到了3.3%。7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新加坡絕育和墮胎的自主化,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達到并最終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另外,死亡率也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進步而持續下降,老齡化程度明顯加深。2000年,新加坡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7.4%,正式進入了老年型社會。此后,隨著生育率的穩步下降以及人口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新加坡人口老齡化水平呈現出更加驚人的發展速度,同時高齡人口(80歲及以上)在總人口中增長速度也很快(如圖3)。根據聯合國對新加坡人口發展的中位預測,2065年新加坡65歲以上人口規模將達到峰值,為200.4萬人,占比為33.7%,從而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人口金字塔和老年人口支持率來說明新加坡人口老化狀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觀地、綜合地反映該國或地區人口的性別年齡結構特征。從圖4新加坡人口年齡性別金字塔來看,新加坡人口金字塔呈縮減型,塔形上尖下窄中寬,表明少年兒童所占比重越來越少以及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較長。同時,從新加坡老年人口支持率來看,1970~2010年間,該國老年人口支持率呈下降趨勢。1970年支持單個老年人的勞動年齡人口有17人,到2010年這一數字下降到8.2人,這也說明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加,老齡化程度在逐步加深。

(2)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特點。新加坡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是在其生育率迅速下降的過程中迎來的,老齡化速度快是其老齡化的一個重要特點。20世紀6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嚴格的生育控制政策,并在短短的十幾年中將總和生育率降至世代更替水平,且此后一直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在此過程中,新加坡于2000年進入了老年型社會。

老齡化倍增時間和人口老齡化在單位時間內的提高程度都是衡量老齡化速度的重要指標。國際社會大多用老年人口比例從7%(65歲及以上)和10%(60歲及以上)翻一番的時間(即老齡化倍增時間)來衡量人口老齡化速度。若僅對2007年及其之前已進入老年型社會的7個亞洲國家(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朝鮮、泰國、斯里蘭卡)計算人口老齡化倍增時間,那么,無論是從65歲及以上老齡化倍增時間,還是從60歲及以上老齡化倍增時間來看,新加坡人口老化速度都是最快的,僅用了17年。另外,中國65歲及以上、60歲及以上老齡化倍增用時分別為26年和25年,人口老齡化速度也較快(見表1)。

三、新加坡人口變動的成因

新加坡人口變動,包括歷史人口變動的總體態勢、人口增長變動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等,并不是孤立的人口現象,其背后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政策等原因。我們可從生育率下降和預期壽命的延長、生育政策因素和移民政策因素等三大方面來分析新加坡人口變動的成因。

1.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預期壽命的延長,是新加坡人口年齡結構老化的重要原因

前面已經介紹了新加坡人口結構變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2000年以后該國進入老年型社會,而且老齡化的時間短、速度快。從人口統計學角度來看,一般而言,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上升或由生育率下降引起,或由預期壽命延長引起,也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新加坡人口結構老化是由新加坡人口預期壽命延長,尤其是新加坡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戰后新加坡人口出生率的急劇下降是造成新加坡人口結構老化的重要原因,這一時期國內生育政策的調整促進了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從粗出生率來看,1950~1955年間新加坡粗出生率為46.5‰,2005~2010年為8.9‰,60年間下降了37.6個千分點。同時,從戰后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來看,1950~1955年為6.61個,1975年以后由于絕育和墮胎的自主化,總和生育率迅速降至世代更替水平以下(1975~1980年僅為1.84個)。從1950年到1980年,新加坡用了一代人的時間使每個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由6個降至2個以下,這在世界人口發展史上也是較為罕見的。1980年以后,新加坡總和生育率的下降態勢并未停止,到2005—2010年總和生育率為1.25個,已經低于超低生育率水平(見表2、表3)。

其次,戰后新加坡人口預期壽命不斷提.高,加劇了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二戰以后,一新加坡改善了居住環境,引進了現代醫療和公共衛生設施,使得人們的預期壽命也明顯延長。根據聯合國人口中位預測,1950~1955年新加坡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0.2歲,到了2005~2010年間,人均預期壽命上升到80.6歲,短短60年中提高了20.4歲。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使得高年齡組人口數量增加,進一步加劇了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程度。

2.生育政策的調整,是造成新加坡人。口增長變動和結構變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歷史上新加坡生育政策變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政府對家庭計劃活動的間接干預階段(1949~1965年)、抑制生育階段(1966~1986年)和鼓勵生育階段(1987~現在)。

(1)第一階段:間接干預階段。1966年以前新加坡沒有家庭計劃和生育控制方面的官方政策。1949~1965年間,家庭計劃協會是家庭計劃服務的主要提供者。該協會是由一個志愿者團體建立的,主要為公眾提供有關家庭計劃教育、避孕工具、不孕和小型婦科疾病的治療等服務,并且鼓勵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這一時期粗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都比較高,1950~1955年粗出生率為46.5‰,總和生育率為6.61;1960~1965年粗出生率為33.6‰,總和生育率為5.12(見表2、表3)。

(2)第二階段:抑制生育階段。1965年8月,政治上取得獨立的新加坡,面臨著關系其生死存亡的重大課題。島國資源的有限性、較高的人口增長率和總和生育率水平,給剛獨立的政府帶來了較大壓力,人民行動黨不相信一個沒有自然資源的島國能夠獨立生存下去。為此,新加坡政府推行了廣泛的人口控制計劃促使生育率下降,以降低人口增長率。這些計劃包括:政府家庭計劃、墮胎、自愿絕育,以及一些旨在降低生育率的獎勵與限制政策。需要說明的是,這一階段的人口政策對此后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和人口年齡結構老化起到了深遠影響。

新加坡政府實行限制生育政策,具體包括:宣傳晚婚、少生和小家庭模式。家庭計劃局提出“一個家庭,兩個孩子”計劃,號召節制生育,對晚婚、晚育和少生的家庭給予分配房屋和教育上的優惠;對多生實行懲罰,如對生育第三胎以上的家庭征收高額所得稅,生第四胎的母親不能享受帶薪假期,對生三、四胎者,醫院提高醫療收費;鼓勵公務員實行絕育手術。1967年8月,政府宣布墮胎合法化。1969年12月通過墮胎方案。1969年,政府又通過自愿絕育法案,1974年該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而且條件進一步放寬,人們只要提出申請,就可以施行絕育手術。

這一系列控制人口增長的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政策實施后,粗出生率從1960~1965年每千人口生育33.6個孩子下降到1985—1990年每千人口生育17.9個孩子,下降幅度高達15.7個千分點。總和生育率也在1975~1980年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為1.84。截至1985—1990年新加坡總和生育率為1.7,遠遠低于政策實施前的水平。另外,人口年齡結構老化速度也在加快,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也從政策實施前1965年的2.6%上升到1990年的5.6%(見圖3)。

(3)第三階段:鼓勵生育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新加坡政府開始意識到未來人口發展可能會給本國帶來的危機。于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新加坡政府開始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來鼓勵有負擔能力的家庭生育3個或者更多的孩子。這些措施包括:①降低撫養孩子的財政負擔(對生育第三個孩子和第四個孩子的家庭進行部分退稅的激勵、對生育超過四個孩子的家庭進行所得稅減免的激勵);②減輕女l生工作和撫養子女之間矛盾的激勵(兒童保育補貼、保姆退稅、照顧生病孩子的休假、無薪假和公共部門的兼職);③對早期兩孩激勵政策的修正以及與之相一致的新政策(取代過去對兩孩家庭的激勵政策,對三個孩子的家庭的住房分配以及小學入學注冊給予優先權利)。此外,還包括:要求有墮胎和絕育需求的有兩個或者更少孩子的婦女接受咨詢服務并重新考慮她們的決定;通過住房津貼和兒童教育獎學金鼓勵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的夫婦履行家庭計劃(盡管不要求墮胎)并限制他們的家庭生育兩個孩子。

新加坡人少生育的觀念已經形成,生育意愿也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雖然新加坡政府為鼓勵本國人口多生育子女做了很多努力,但事實上并未達到預期效果。人口出生率并未因此而提高,新加坡的總和生育率仍在世代更替水平以下,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速度也在逐年提高。2000年以后新加坡總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進入了超低生育時代,同時人口也開始進入老化階段;2005~2010年,總和生育率更低,僅為1.25,201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9%,而且這一比例呈快速上升趨勢,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23.3%(見圖3、表3)。

3.鼓勵移民遷入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

1975年以來,新加坡總和生育率持續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這導致了新加坡人口增長率的減緩。20世紀80年代中期,盡管新加坡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措施,但總和生育率低于人口更替水平的態勢并未扭轉。這使得新加坡人口政策發生很大轉變,尤其是在移民政策上,開始把吸引外來移民作為補充本國人口數量的關鍵措施。

為此,新加坡政府放寬了移民法規,移民政策更加有利于吸引外國專業人才和商業人士移居新加坡,并且給予他們在新加坡的永久居住權;同時,公民身份法律也變得更為寬松靈活,從而使得那些已經獲得新加坡永久居住權的人可以更容易地通過“入籍”而獲得公民身份。

新加坡近期的一些機構設置也反映了人口政策的這一轉變。2006年6月,新加坡在總理公署設立了一個永久性機構——國家人口秘書處(NPS)。該秘書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立人口政策發展目標,同時為增加出生人口和在吸引外來移民方面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該機構由3個署組成,分別是國籍與人口策劃署、新加坡僑民聯系署以及策略與計劃署。國籍與人口策劃署主要負責協調和推動各政府部門和機構的移民和融合計劃;新加坡僑民聯系署的職責是負責策劃和協調跨機構的計劃,協助在海外工作、學習的新加坡人保持相互聯系以及與新加坡國內的聯系;策略與計劃署的工作職責范圍更為寬泛。另外,2011年新加坡又成立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該署成立以后,負責由新加坡國家人口秘書處、國民融合理事會、內政部、社青體部、人力部和貿工部等部門所掌管的三個主要政策領域,即:擴增人口,吸引人才、移民事務與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以及聯系海外新加坡僑民。

這一系列鼓勵移民遷入的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使得移民人口成為20世紀80年代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長的主要補充來源。

四、結語

前面筆者就新加坡人口變動,包括人口變動的總體態勢、人口增長變動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做了分析,同時還對新加坡歷史人口變動的成因進行了探討。不難發現,新加坡的人口變動史與人口政策調整史是密切聯系的,20世紀新加坡獨立后采取的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政策措施,對新加坡人口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增加本國人口、緩解人口老化對本國社會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新加坡又開始采取一系列旨在鼓勵本國人口生育的政策和一系列鼓勵移民遷入的政策。新加坡包括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等在內的一系列人口政策措施的實踐和探索,體現了新加坡和新加坡政府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特點、社會治理理念和人口發展理念。中國是一個與新加坡有著諸多相似文化傳統的國家,同時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也實行過與新加坡相類似的嚴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因而新加坡社會治理理念和人口變動的歷史經驗無疑會為我們提供很多有益啟示。

此外,新加坡人口政策的調整歷史和其當前人口所面臨的困境,也說明新加坡在某一歷史階段對本國人口發展規律的認識還存在局限性。新加坡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特點不斷調整本國的人口政策,力促其人口結構更趨合理,以滿足其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這一段調整人口政策的過程反映了新加坡對人口對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人口結構的認識更加趨于理性。對比我國30多年來所執行的相對穩定的人口政策,新加坡的人口變動史和政策調整史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鑒,不能不引起我們對此進行深刻的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三区| 69视频国产|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天天躁狠狠躁|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AV网站中文|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免费毛片a|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九色视频一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伊人中文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青青草91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精品主播|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亚洲无限乱码| 色综合综合网|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网|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青青国产视频|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国产门事件在线|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91网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美女被操91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天天更新|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