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商圈——南大街
追溯南通商業中心的歷史,得從1952年成立的江海公司說起。1958年,市政府決定在繁華的人民路與南大街交匯處,拆遷舊房,新建一幢3層大樓供江海公司使用,這就是當時建筑面積蘇北最大的百貨大樓。至90年代末,百貨大樓在南通零售業領域一枝獨秀,80年代初期開始,商品供不應求,老百姓常常排起長隊購物。
1996年,南通文峰大世界開業;1998年,南通華聯商廈建成。一時間,南通供銷商廈、南通人民商場等零售業商店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南通文峰大世界憑借著其先進的經營策略和優質的服務,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攀升,成為零售業龍頭。隨著人民中路眾商場的沒落,僅有420米長的南大街,文峰大世界、工貿大廈、金鷹國際、南通第一八佰伴、南通僑鴻國際購物中心等商場林立,與東北部區域的八仙城商業街、時尚街和大潤發超市爭相輝映,成為南通市民的“必逛之處”。購物就到南大街,這是南通人已經習慣了的消費方式。
雖然城市核心區的格局和配套齊備,但不免顯得擁擠。市區僅有南大街商圈一個成熟商圈,逐漸顯露出不可避免的“硬傷”:腹地窄、容量偏小,商業網點布局較散亂,行業雷同現象嚴重。
此外,交通擁堵日趨嚴重。即便不在節假日去南大街,也要在路上堵上一陣,到了南大街又遇停車難。住在市區的小張說,“去南大街,一想到堵塞和停車難就寧愿在家,急需物品盡量在小區周邊超市購買。”人群擁堵問題也嚴重。到了節假日除了市區人口,縣區以及周邊城市人口一并擁擠到南大街,商場里人山人海,別說購物了,連正常步行都有一定困難。通州區的李先生說,“節假日趕去南大街,只能人看人。”
南大街經營模式已然滿足不了消費者新的需求。文峰大世界、金鷹國際等商場品牌定位極為相似。消費者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去外地購物。節假日去上海、蘇州,那里折扣多多,要買奢侈品就去香港。
人們消費模式的改變,也使南大街商圈霸主地位岌岌可危。根據研究顯示,人們在逛街購物時的最大步行距離不超過500米。也就是說,每步行500米的距離最好就有相應的休閑休息場所與之配套,一個休息區、一間咖啡店或者一間甜品店,可供逛街的人休息放松之用。南大街上眾商家均無此配套。在文峰大世界逛街的王女士說,“逛街本身就是件體力活,大世界的休息椅很少,有時累了只能在賣鞋子的地方稍作休息,所以逛不了多久就想回家了。”南大街商圈雖集購物,餐飲,娛樂于一體,但餐飲業并不發達,娛樂點與購物點距離較遠。一站式購物無法成型,加之網絡購物日益盛行,南大街商圈再無法一枝獨秀了。
城市化催生商業新布局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形態向高層次發展的客觀表現形式。城市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規劃術語》的定義是:“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由農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主要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這種轉化不僅表現為人口由鄉村向城市轉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以及城市區域的擴張,更重要的,它是一種產業結構及其空間分布結構的轉化,是傳統勞動方式、生活方式向現代化勞動與生活方式的轉化。
2010年南通市常住人口達728.36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27.41萬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對人口的吸納能力逐步提高,南通的城市人口不斷增加。過去的五年,我市緊緊圍繞“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目標,強勢推進中心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5年內我市交通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城市核心區面積也從5年前的28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68平方公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向外圍的擴展,人口和商業網點同步向城市外圍擴展。一定規模和密度的人口是商業網點布局的必要條件,而已形成的商業網點又反過來吸引人口,人口分布與商業網點布局存在明顯的相互吸引效應。南通的商圈格局也正因為如此,將發生巨大的變革。
根據最新《南通市城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商業設施布局的發展方向概括為“東進、南拓、中優、北延”,即以觀音山新城建設為契機發展東進軸線,向南拓展新城區商業中心、能達商務區、優化以南大街為核心的環濠河商圈,結合跨通呂運河橋梁的建設將商業設施向北翼延伸。商業網點總體布局圍繞市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重點打造3個市級商業中心,即南大街市級商業中心、新城區市級商業中心、市北新城市級商業中心;4個區級商業中心,觀音新城、能達商務區、蘇通科技園區、通州城區;7個片區級商業中心,港閘永興、老城西、老城東、新城東、新城南、通州城東、通州城南;10個城市綜合體;18個特色商業街。
市商貿局副局長仇亦文介紹說,“完善的商業網點布局規劃,能更好地推動商業中心的發展,商業中心的優質發展有著多方面的意義,它能優化商業資源,拉動城市消費;弘揚商業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搞活商品流通,引領創新消費;記錄城市繁榮。”
商圈共存共贏
作為老商圈,想要保持并擴大市場份額,只有進行改造升級。文峰大世界首當其沖,去年3月裝修升級,引進新品牌,同時投資文峰城市廣場。金鷹國際購物中心也將其旗艦店開到了圓融廣場,吸引更多顧客。主城區在工農路沿線的商業已然逐步繁榮起來,形成了一條工農路商貿帶。
濠北路運河南還出現了新興的商業綜合體——五洲國際廣場,是南通首座城市商業風情核心綜合體。它與臨運河之北的市北新城昂首相望,與北大街商業中心連貫形成又一新商圈。
市北新城市級商業中心擁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北大街與南大街僅2公里距離,外環北路、通寧大道又創造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條件。北大街這一未來新商圈已慢慢綻放其雛形,南通探險王國、萬科金域廣場、華潤萬象城等優質品牌紛紛落戶港閘,并與南大街形成錯位經營,定能成為南通未來商圈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新城區市級商業中心的發展可謂是“風生水起,如火如荼”,中南中央商務區內的五星級酒店、高檔住宅、大型休閑購物廣場成為新寵兒。中南城一站式消費新模式填補了大型商業綜合的空白,中南城東側的在建高檔百貨商場與日后的星光耀廣場將為這已進入成熟期的新商圈添磚加瓦。
2010年南通市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0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零售業71.08億元,比上年增長約23%,可見人們的購買力在逐年遞增。新商圈的出現及老商圈的升級,都對南通的商業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力,介于每個商圈所輻射的半徑均有所不同,商業格局的大裂變也必會迎來商圈的共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