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提倡心離煩惱之系縛,通達無礙為自在。
哲學上,自在是指一種不因他物的在場或不在場而自為的存在。
詞典里這樣解釋:自在是一種無拘無束的逍遙境界,既可指身體的不受羈絆束縛,又可指心靈的自由放逸。
于我而言,自在,即為自我的存在,這是一種青春張揚的色彩,是一種天馬行空的心靈放逐。
也許描繪自在的畫面是這樣的:一覺睡到自然醒,陽光從窗簾的縫隙擠進屋內,當我打開門,撲面而來的是暖暖的氣息,一直滲透到心底。
也許描繪自在的畫面是這樣的:赤腳站在松軟潔凈的沙灘上,細沙像調皮的小蟲在腳趾間鉆來鉆去,海風托起我的長發,那些斑斕的夢就四散開來,貼著海浪,起起伏伏。
我希望,面對這個世界,我是安靜的,是清澈的,也是振奮的。因為自在,我的生活四季常青,芬芳馥郁。
然而,在搖曳變幻的霓虹燈下,在高速變換的都市節奏里,“自在”這個詞匯顯得愈來愈矜持而高貴了,仿佛“水中之月”——看起來很美,卻無法觸及。
太多的人為生計所累,為名利所絆,為戒律所制。即便是青春年少的我們,能夠將自在擁攬入懷的,又有幾人?
自在難得,卻不是自在本身資源稀缺,而是因為心靈的狹隘逼仄,才使得自在無處安身。
把心緒放平,把速度放慢,把目光放遠,自在就會不請自來。
自在是大境界,是大智慧,是大胸懷。在青春胸膛里孕育的自在,是無所羈絆的輕裝上陣,是求索道路上的鮮明旗幟,是思想靈魂的自由釋放……
但,自在絕不是隨心所欲,更與散漫頹廢格格不入。
任意享用珍饈佳肴算不得自在,隨意挑選錦衣華服算不得自在,獨享瓊樓玉宇算不得自在……自在,是生命的刪繁就簡;自在,是心靈的豁達灑脫。
掙脫那些絲絲縷縷的束縛吧,讓最本真的自我蹁躚于天地之間。
自在,是生命最優雅的底色。
自在,讓我的青春歲月輕靈而豐盈!
【作者系江蘇省南通中學高一(15)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