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馬遜中國官網(wǎng)悄然上線Kindle商店,提供免費的多平臺Kindle閱讀軟件及多達2萬部Kindle電子書,其中還包括上千本免費書籍。
在網(wǎng)上,擁有Kindle的中國閱讀者為此奔走相告,他們互相提醒去下載收藏亞馬遜提供的免費電子書,并紛紛預測:既然Kindle商店都已經(jīng)來了,那么Kindle入華還會遠嗎?有消息稱,Kindle很可能最早于本月上市,國家無線電檢測中心網(wǎng)站的信息顯示,5款Kindle設備已經(jīng)獲得入網(wǎng)許可。
Kindle是亞馬遜公司在2007年11月推出的款具有顛覆性的電子閱讀產(chǎn)品,它輕便,通過使用電子墨水技術能獲得與紙質書類似的閱讀效果。通過Wi-Fi或3G網(wǎng)絡,讀者還可以即時購買下載亞馬遜網(wǎng)上書店提供的價格低廉的電子書。Kindle一經(jīng)推出即風靡全球,卻直未能獲準進入中國市場。但在中國內地至少仍有百萬級的愛好者通過海淘等各種途徑擁有這款產(chǎn)品。當然,他們對Kindle的使用也很“中國”,破解,然后導入無版權書籍閱讀。
對于讀者來說,Kindle進入中國當然是件好事,但更大的意義還是在于兩個市場:電子書市場和出版市場。
亞馬遜雖然首創(chuàng)了Kindle,卻沒能進入中國,借著這個空檔,模仿力極強的國內企業(yè)迅速推出山寨版占領市場。最典型者是漢王科技,它甚至憑借電子書概念在中小板上市,方正、盛大等也陸續(xù)跟進。但天有不測風云,2010年iPad橫空出世,平板電腦開始風行,國內電子書廠商擊即潰,隨后漢王巨虧,站在ST邊緣。
在國外,Kindle并沒有因為iPad而無法立足,為什么國內的山寨們卻會扛不住?這是因為在美國,Kindle不僅僅是閱讀器,它還代表著種數(shù)字圖書銷售模式,亞馬遜不只賣Kindle,它還賣書掙錢,它控制的銷售渠道對消費者而言常常比閱讀器更有吸引力。而在中國,漢王們
如果Kindle進入后能夠在中國建立起完善的數(shù)字圖書銷售模式,則很可能會替電子閱讀器拿回應有的市場份額。
Kindle模式已經(jīng)顛覆了美國出版業(yè),對于中國出版業(yè)來說當然也是一頭惡狼。但Kindle的前景也并不能說就帆風順。因為中國的出版市場與美國有很大不同,比如出版業(yè)“山頭”太多、出版審查制度復雜、數(shù)字版權混亂等,而且,目前活得還算滋潤的一些國內出版巨頭也很可能會聯(lián)合抵制Kindle商店,畢竟,價格低廉的電子書嚴重削低了出版商的利潤。
但事實上,這些都不是主要障礙,因為隨著移動互聯(lián)和智能終端的普及,電子閱讀已是大勢所趨,傳統(tǒng)出版商再怎么為數(shù)字圖書設置障礙也終歸是螳臂當車。Kindle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盜版以及破解對產(chǎn)業(yè)鏈的威脅,簡單說就是中國讀者對盜版的偏好。
制定一個正確的價格策略將至關重要。事實上,Kindle在美國的成功也是基于正確的價格策略。美國圖書發(fā)行的慣例是,先發(fā)精裝書,大概25美元上下;一年后發(fā)平裝書,大概10美元左右。這就給Kindle電子書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間,均價13美元,與精裝書同步發(fā)行。
在中國,如正版電子書價格足夠便宜,獲得又足夠便捷,則盜版書的吸引力將大大降低——何況很多新書短期內也來不及盜版。由于中國人口眾多,市場總量巨大,出版商最后可通過銷量來彌補降價所造成的缺口。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出版商敢于降價。通過調查可知,讀者希望以紙質書的二折、三折購買,但現(xiàn)在一般的定價則都是四折、五折以上,高昂的價格使盜版趁虛而入。
以起點模式為代表的網(wǎng)絡出版所謂“微支付”模式其實也有這個問題,在起點上看書,閱讀每千字須付費三分錢,看起來“微小”,但網(wǎng)絡小說動輒幾百萬字,上千萬字的也有,算下來一本書付費看完過百的消費很平常,而其中注水內容又遠比實體書為多,最終多數(shù)讀者還是會選擇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