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孝
2013年的2月27日是農歷正月十八,一年一度的女兒節在衢州市柯城區萬田鄉余家山頭村隆重舉行。
衢州是歷史名城,南宋以來的八九百年,中華傳統文化積淀深厚,倫理孝道傳承久遠。去年,衢州市評出周宣靈王廟等首批16處孝文化教育基地。
講孝道,是先人留給后人的人文精神—追求大同社會的理想。當這種精神融入余家山頭村,便出現了《中村余氏宗譜》記載的余氏家族的第一條規定:“孝為百行之源。”小小的余家山頭村人口只有七八百,但儒家道德思想與律令,譬如女兒節般的具體實踐,深深影響了姊妹、姑嫂、妯娌以及婆媳等人眾的普通生活和情感。
據村人相傳,600余年前,該村余氏始祖守益公有一女兒,平日里他疼愛有加。女兒出嫁后因為思念心切,于是每年的正月十八余守益都要她回來。后來家家戶戶看樣學樣,逐漸發展為女兒節。也正是余家山頭村人對家、對親人的血脈之情,形成如此強大的感召力,讓再遠的女兒也在這天回家。
祭祖
早上9點18分,一支浩大的祭祖隊伍出現:四名男子鳴奏著先鋒作先導;84歲的族長余世昌手持太公像作領頭;緊隨其后的是四位手持香燭的長者;八位壯年男子抬著“少牢”祭品一豬一羊跟著;又兩名長者抬著高高疊起、寓示家族蒸蒸日上的饅頭;他們身后的三位老人則手捧寓示家族平安吉祥的橘子、蘋果等果品;接著是舞龍隊、腰鼓隊。隨行在儀仗之后的有女兒與媳婦們及其他參祭人員。
祭祖的隊伍繞整個余家山頭村一圈,最后進入了余氏宗祠。祠堂里早已人聲鼎沸。掛好了太公像,擺好了祭品,村中的長者們依次秉燭進香,接著祠堂內的全體人員向列祖列宗三鞠躬。然后由余氏22代子孫余春良朗讀祭文:“尊敬女性,創立族規,正月十八,女回娘家,為吾族一年之要節,是先祖留下之寶貴文化遺產,增輝煌于雅范……”
衢州文化人李華明觀看了整個活動后說,“十八十八,女兒回家”,在幾千年父系社會中誕生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給女兒留出這塊天地的,惟有余家山頭村。這一活動踐行了“人之行莫大于孝”的中國傳統文化。
頒獎
下午1點半,余氏宗祠舉行了“好女兒、好媳婦”表彰大會。此次共表彰“好女兒”187位、“好媳婦”168位,并將紅榜與祖宗畫像同列一墻,接受人們的瞻仰。這無疑透露出余家山頭村的期許:愿守望孝道的文化傳承與余氏宗脈一道源遠流長。
“好女兒”代表余琴以細心照料72歲的母親而獲獎。余琴母親患骨質增生已有20余年,余琴曾陪母親去許多地方求醫問藥,事跡上了《衢州晚報》。余琴說:“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千萬不能忘記父母的恩澤。”
“好媳婦”代表余土花用濃濃的鄉音說:“媳婦也是家里的頂梁柱,做媳婦應該盡自己的一切能力照顧好老人。每家都做好了,全村的風氣也就好了,社會也和諧了。”5年前,余土花的婆婆唯一的女兒不幸去世,余土花寬慰婆婆:“我們做媳婦的就是你的女兒,一定會照顧好你的。”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熏陶之下,余土花的女兒余文慧不僅孝順母親,也孝敬外婆、外公,同時也被評為余家山頭的“好女兒”,母女共同弘揚孝之美德。
余家山頭村的女兒節拓展了其外延—尊重女性,提煉并深化了其精神—崇尚孝道。村書記余新建說:“小輩孝敬長輩都是應該的,我們整個村都是這樣。”
擴延
當大家聽說衢州大學生村官黃炊獲余家山頭村“好女兒”稱號時,全場掌聲雷動。原來,黃炊罹患白血病,卻將社會捐款轉贈給另一位患肝癌的大學生村官。這是一場超出孝道的愛心接力,但明顯受到孝道大愛的感召,其事跡被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等全國多家媒體報道,感動了大江南北。
當天,余家山頭村還為“黃炊大學生村官互助基金”舉行成立儀式,干部、村民當場積極捐款,籌得善款15萬余元。黃炊的父親黃材運代表女兒來領獎。他說,女兒與家人商定:錢分袋而裝,親戚朋友的捐款是可用、可還、可報答的,而陌生愛心人士的捐款是不可還、無法或較難報答的,因此,女兒能不用盡量不用;我們將社會各界的善款匯攏成立一個基金,幫助更需要的人,讓愛傳遞在世間。黃炊的義舉刻寫下青春的美麗年輪。
黃材運告訴筆者,女兒患病相當于掉到了“坑”里,我們一家希望在救助女兒的同時,往這“坑”里放一把梯子,讓更多的人得到救助。我們想推進骨髓捐獻這個全社會共同的事業,就是在“坑”里放一把“梯子”。
或許在漫長的過去,余家山頭女兒節只是一種思念。當她向我們款款深情地走來,我們看到了對文化傳統的韌性堅守與躬行;我們看到了一種“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的守望;我們更看到了由對長輩的“孝心”而綿延的對人間的“愛心”……
申遺
今年女兒節上,余家山頭村將女兒節相關內容建立起衢州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開館。
女兒節,這個專為女兒誕生的地方民俗,經過一代代的薪火相傳,遺留下文化精髓,那是從中華民族漫長的農耕文化中繁衍出來的遙想,是一種文化守望,一種精神期盼。
作為一種活的民俗,余家山頭村女兒節的儀式過濾了繁文縟節,于2006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余新建介紹說,女兒節當今的現實意義是給新型的養老體制注入內容和形式,下一步要建好孝文化基地和孝文化長廊,準備明年把女兒節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