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聽覺要素為切入點,研究現代園林中聲景觀的設計與營造。通過分析與歸納聲景觀的概念、組成要素及其特征以及水景在聲景觀營造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利用不同形式的水景來營建聲景觀的方法。
關鍵詞:園林設計;水景;聲景觀;廣東園林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2-07-18
修回日期:2013-02-27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高速增長,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大量的城市景觀不斷涌現,人們游走于景色優美的現代園林景觀中,在得到視覺享受的同時,開始向往聽到自然界的鳥鳴、蛙叫、風聲,懷念那些能勾起人回憶的聲響。人們感知外部最為重要的是視覺,其次就是聽覺,聽覺是“認知的”和“理智的”感官。因此,相同的聲音在特定情境中會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聲景觀的感官效應也會因個人的主觀意愿、行為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而不同。水景是聲景觀中一個重要的直接的表達方式。由于水具有特殊性,會產生各種多姿多彩的聲音效果,應結合水的各種形態營造氛圍,掩飾噪聲,達到和諧美化環境的聲學效果[1]。
2聲景觀
2.1聲景觀的概念
聲景觀(Soundscape)是由“landscape”一詞演化而來的,最早是20世紀60年代末加拿大作曲家R.Murray Schafer教授提出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聲景觀的意義就是“聽覺的風景”,或者說“用耳朵捕捉的景觀”。
與傳統意義上的聲音相比,聲景觀有兩點轉變:第一,從單一到整體的轉變,聲景觀不是單純的聲響,而是對多種聲音進行整合后產生的聲音效果和環境;第二,從聲音單純的物理特性到社會性、感覺性和美學性的轉變。傳統的聲音一般側重于物理特性,通常采用定量的方法對聲音進行分析,而忽略了聲音的歷史性、社會性和環境性等。現代的聲景觀是將聲音作為一種景觀要素進行綜合規劃設計的,主要包括人工聲、自然聲、人類活動聲等[2]。另外,一些能帶給人美好回憶、聯想和歸屬感的聲音也是聲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讓游人從“被動地聽”和“無意識的去聽”轉變為“主動地聽”和“積極地聽,并去感受、聯想”,從而提高游人對環境的認可程度,觸發游人對環境的親近感。聲景觀目前己成為環境學新興的研究領域之一,主要研究聲音、自然和環境之間的關系。
2.2聲景觀的三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聲景觀設計的三個要素是聲音、園林空間以及游覽者,因此在進行聲景觀設計時應當著眼于這三者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2.1聲音 聲音是聲景觀設計中最核心的元素,一般將其劃分為背景聲和標志聲。背景聲一般是作為其它聲音的背景而存在的,主要指在綠地空間中可以頻繁聽到的聲音,如水聲、風聲、鳥鳴等。例如在港口,輪渡聲就是這一區域最具特色的背景聲;在火車站,播音員及火車的汽笛聲就是這一區域的背景聲;在海濱,大海的波浪聲是背景聲[3]。標志聲是現代園林中具有獨特場所特征、能夠帶給人愉悅感受的聲音,包括自然聲和人工聲,如噴泉聲、瀑布聲、傳統的活動聲等。標志聲為特定區域的居民所熟悉,居民對這種聲音產生親切感。
2.2.2園林空間 園林空間是聲景觀感受和欣賞的場所。人們對聲景觀的感受會受到園林空間及其周邊甚至整個區域內的背景聲或者特殊聲源的影響。優美的景致會提高人們對聲音的好感度,因此,在進行聲景觀設計時,一定要注意與周邊環境視覺景觀相協調。
2.2.3游覽者 游覽者是聲景觀的欣賞者,也是園林綠地的使用者,既在園林空間中欣賞聲景觀,也在欣賞景觀的過程中創造獨具特色的聲景觀。
2.2.4聲景觀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傳統的景觀設計學重視視覺景觀的表現,而對聲景觀的考慮非常少。人對環境的審美體驗是通過多個器官完成的,視覺、聽覺,甚至嗅覺、觸覺,而且通過多種感官協同完成的景觀體驗會帶給人更深刻的記憶,也更有利于促進人們對景觀主題的理解。因此,協調好聲音、園林空間、游覽者這三要素是設計良好景觀必不可少的條件。
3 利用水景營造聲景觀
水是現代園林造景四要素之一,由于水具有流動性特征,不同的流量、高度、速度、空間尺度以及與不同的物體撞擊都會發出完全不同的聲響,因此水就成了聲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由于人類具有天生的親水性,也使得水成為最能引起人注意的標志聲。
3.1水景形式
水景按面積分為大湖面、小水池、沼、潭、港、灣、灘、渚、溪等不同的水體。按構造分為泳池、噴泉、瀑布、跌水、池塘、溪流、湖泊、混合等形式的水體。按照水的動勢分為平靜的、流動的、跌落的和噴涌的四種基本形式,反映了水從源頭(噴涌狀)到過渡的形式(流動狀或跌落狀),到終結運動(平靜狀)的一般趨勢。在水景觀中往往不止使用一種,可以一種形式為主,其他形式為輔,或幾種形式相結合。按照聲響強弱效果大致可分為滴水、落水、噴水、瀑布。
3.2聲景觀中的主要水景形式
3.2.1泉 泉主要有自然泉水和人工噴泉兩種形式。自然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樹”,這些詩句描寫的都是自然泉水營建的聲景觀。出水量不同、位置不同,泉水形成的聲音也不同。“雪濤數尺,聲如隱雷”是對濟南趵突泉聲音的描寫,趵突泉的“觀瀾亭”就是結合這一聲景觀營建的建筑,堂廳兩側“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楹聯,突出趵突泉聲響如雷,為園林平添些許趣味(圖1)。杭州西湖的“水樂洞口”也是以聽泉聞名,水樂洞中由于空間的開合變化以及周邊巖石的阻隔,泉水聲呈現出多種變化,有些鏗鏘悅耳,有些絲絲入耳,有些聲若雷鳴,在洞口的石壁上,前人題刻遍布,“天然琴聲”“清樂梵音”“聽泉”“空谷傳聲”等都是對這一聲景觀的贊美。
因為自然泉水屬于自然資源,并非處處可見,因此,在現代園林聲景觀營建的過程中,若規劃用地范圍內有泉水資源,可結合具體情況對泉水周邊的環境進行適當的修整,對于泉水聲音較小之處,要注意消除周邊噪音,力圖通過營建幽靜的環境突出泉水的聲音,并可考慮在周邊設置亭、廊、水榭等建筑,為人們提供絕佳的觀賞和休閑空間。
噴泉作為現代水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聲景觀的塑造有著相當大的作用和影響。它是現代景觀中的標志聲,是最吸引人的景觀焦點。它以噴射優美的水景取勝,多設置在建筑物前、廣場中央、主干道交叉口等處。在園林中,噴泉常為局部構圖中心,與水池、彩色燈光、雕塑、花壇等組合成景。音樂噴泉更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園林聲景觀類型,例如西安大雁塔北廣場的水景廣場,就通過超大的音樂噴泉產生震撼的效果,并成為西安旅游線路中必看的一個景觀(圖2)。現代噴泉的噴頭是形成千姿百態水景的重要緣由之一,噴泉的類型多種多樣,有蒲公英形、球形、涌泉形、扇形、蓮花形、牽牛花形、雪松形、直流水柱形等。它們可以是從水下冒起的小小水泡的涌泉,也可以是射向天空的擎天水柱。常有旱池噴水、淺池噴水等噴水形式,由于噴水形態變化多姿多樣,使水聲猶如一首交響曲,聲音激昂多變,氣勢宏偉,振奮人心,使觀賞者身心舒暢。
設計大師凱利設計的達拉斯噴泉廣場是利用噴泉營造聲景觀最成功的案例。整個廣場由植物、水體和噴泉組成。噴泉廣場建立了兩個重疊的5 m x 5 m的網格,一個網格的交叉點上布置了圓形的落羽杉的樹池,另一個網格的交叉點上是加氣噴泉。除了通行路和中心廣場等特定區域外,基地的70%被水覆蓋,在有高差的地方,形成一系列跌落的水池,水也隨地形呈階梯式布置,水池間形成了層層疊疊的瀑布。這種高差的設計使水增強了動勢,使得水在立面上以密布的橫向條狀水簾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水的形態富有變化性,也使廣場的氣勢顯得宏大,充滿了活力。廣場中心硬質鋪裝下設有噴頭,由電腦控制噴出不同形狀的水造型。在廣場中行走,如同穿行于森林沼澤地。尤其是夜晚,當廣場所有的加氣噴泉和跌水被水下的燈光照亮時,具有一種夢幻般的效果。在極端商業化的市中心,這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可以避開交通的嘈雜和夏季的炎熱(圖3)。
3.2.2瀑布 瀑布在地質學上又叫跌水,流動的水在遇到近乎垂直跌落的地質環境時,就形成了瀑布景觀。瀑布有自然和人工的兩種形式。落差不同、水量不同等造成瀑布發出的聲響大小不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雄壯景觀。瀑布根據巖壁的傾斜角度不同可劃分為懸空型瀑布、垂直型瀑布和傾斜型瀑布。根據有無跌水潭又可劃分為有潭型瀑布和無潭型瀑布。不同類型的瀑布還會因周圍環境的不同而發出不同的聲響。中國古典園林中“涌翠巖”“觀瀑亭”和“千尺雪”等都是表現聲景觀的景點。
隨著園林工程施工技術及工藝水平的提高與進步,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可進行人工瀑布的營建,而且瀑布的類型、落差、水量等均可做到精準的控制,因此可根據造景主題的需要進行景觀設計。美國最著名的景觀設計師勞倫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為波特蘭市設計的演講堂前庭廣場(Auditorium Forecourt Plaza)[4],在混凝土的方形廣場的上方,一連串的清澈水流自上層以激流涌出,從寬約24.4 m、高約5.5 m的峭壁上筆直瀉下,巨大的水瀑、波濤、粗糙的混凝土地面、茂密的樹林在城市人工環境中為人們架起了通向大自然的橋梁,它使人想起那有著如畫的瀑布和高山植物的綿綿山脈(圖4),給人感覺雄偉有力,水聲也特別具有沖擊力與彈性,讓人的心情立刻振奮起來,煥發出激情與力量。
3.2.3 跌水 跌水是最多變化的水景形式,可根據落差、接觸表面的物理性質不同和水體流量多少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立體水聲效果(圖5)。上海大劇院入口的水流石臺階,各個臺階不盡相同,堆疊出如螺旋形、放射形等形狀。各個不同高差臺階的搭配使水姿有聚有散,有急有緩,創造的聲音效果忽高忽低,或激烈或輕微,像一部動聽的交響樂,意味無窮。
園林小品流水、滴水景觀的水聲能營造靜謐的氛圍。特別在庭院設計中,具有節奏感的水聲不但能給單調的庭園或者平淡的角落帶來無窮生機,還能為庭院增添音樂的旋律和樂趣。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和式庭院,常設置類似江戶時代流傳至今的傳統發音裝置——水琴窟的發聲裝置(圖6),能讓人聆聽水滴石的聲音,讓人的心情頓時安靜下來,沉穩而安定,給幽靜精致的庭院添一層深沉美感。
3.2.4 溪澗 溪澗是指兩山之間的河溝,也是水從山間流出的一種動態水景,溪澗周邊多為自然山石,兩岸一般植被良好,水流聲音多變,水的形態豐富。杭州的“九溪十八澗” (圖7)、“曲水流觴”、中南海的“流水音”以及頤和園的“玉琴峽”等都是利用溪澗的流水聲形成聲景觀的杰作。無錫寄暢園的“八音澗”就是通過對溪澗的環境進行分段處理,山泉由山腹流出,幾經曲折,形成安靜的潭、傾瀉的溪澗、空排注的流瀑,再加上周邊環境,有的傍山,有的有浮石裸露,溪澗忽斷忽續、急緩不一、聚散變化,產生出各種不同的聲響,恰似“金、石、絲、竹、鮑、土、革、木”等八種材料制成的樂器,故名“八音澗”,營造出“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意境。
根據我國傳統園林利用溪澗營建聲景觀的經驗,在現代園林中利用溪澗進行聲景觀的營建必須注意兩個方面:第一,要注意豐富溪澗周圍環境,通過溪流周邊空間的開合、水流的緩急、河床的材質、落差等多個因素形成不同的聲景觀;第二,綜合溪澗周邊不同環境的植物景觀的配置合園路的布局,做到對聲景觀的控制。
4 結語
聲景觀作為景觀設計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屬于一個交叉學科,包括設計聲學、建筑學、環境心理學、景觀生態學等,很多基本概念尚未有定論,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水是人類與自然、園林藝術聯系的紐帶,是最有吸引力的因素。水體的流動,能使人通過聽覺產生不同的心情,傳達不同的感官情緒,常常讓人感受到水聲的無窮魅力。水景設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更應通過不同手法展現水的性格特質,發揮水的多種特性,讓現代水景設計煥發新的色彩,展現新時代水景設計的新魅力。
參考文獻:
[1]韋爽真.景觀場地規劃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2-60.
[2]秦佑國.聲景學的范疇[J].建筑技術,2005(1):45-46..
[3]吳曉華.聲音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應用[D].河北:河北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
[4]王向榮.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89-92.
稿編輯:李青 趙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