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近年來廣州花城廣場、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各大公園廣場以及大型活動場館等立體花壇進行分析,概述了廣州立體花壇的發展歷史和現狀,總結了主要應用技術和方法。立體花壇在廣州有較佳的發展前景,未來立體花壇的創作思路應更為開闊,注意技術層面的革新,并與廣州城市景觀相融合,為廣州地區的園林景觀添色。
關鍵詞:立體花壇;應用特點;建議;廣州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3-02-25
修回日期:2013-03-22
立體花壇起源于歐洲,是將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種植在二維或三維立體鋼架上所形成的植物藝術造型。其構圖靈活多變,方便安裝和拆卸,能較好地表現藝術主題,滿足現代城市景觀需要和高效需求,代表了當今世界園藝的最高水準,被譽為世界園林藝術的奇葩。立體花壇在歐美發達國家較為普及,從街頭綠化到公園景觀隨處可見。中國于80年代開始利用立體花壇造景,主要用在天安門廣場上;近年,中國的立體花壇也逐漸普及,各個城市的街頭開始大量出現與節日或大型活動主題相關的大型立體花壇。
立體花壇包括二維和三維兩種形式。二維立體花壇又稱標牌花壇,是把花壇做成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或垂直或斜面的廣告宣傳牌樣式,一般為單面觀賞。三維立體花壇可四面觀賞,是由固定結構、介質、介質固定材料和植物材料共同組成立體造型。依據表現形式,三維立體花壇又有造型花壇和造景花壇兩種形式[1]。
1 廣州地區立體花壇應用歷史和現狀
廣州又稱花城,花市文化起源于明朝或明以前,廣州市民喜愛花卉,花卉文化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后,廣州注重在城市建設中融入濃濃的花意,逐步發展出富有本土特色的立體花壇文化。
廣州立體花壇發展可粗略分為萌芽、發展、成熟三個階段。萌芽階段的花壇布置,以二維或簡單的三維立體花壇為主,主要用于重要節日營造氣氛(圖1),在2001年廣州市舉辦的九運會曾發揮過重要的景觀效果。而以2006年9月28日的“廣州市首屆立體花壇展覽”為標志,立體花壇開始成為廣州園林景觀建設重要的一部分,該展覽以“綠色花城·和諧云山”為主題,在云臺花園展出了25組包括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種類型的立體花壇(圖2),標志著廣州立體花壇進入全面發展階段。第3個階段則以2012年廣州亞運會為契機,以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推廣為依托,全民參與,創造了良好的全市整體規模效果(圖3),而且立體花壇的造景技術達到了較為成熟的水平[2]。目前廣州地區的立體花壇應用有較好的發展空間,也具備一定的技術,發展態勢良好。
2 廣州地區立體花壇應用特點分析
2.1整體具豐富的嶺南文化特色
要不斷創新立體花壇設計觀念,立體花壇因設計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思想性而具有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3]。80年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立體花壇的設計主題離不開政治內容,例如運用五角星或政治口號等元素;后來,出現了以龍鳳等傳統元素為表現主題的立體花壇,動物也是比較受歡迎的表現題材,表現形式較抽象。近年,立體花壇則多以廣州地方文化為題材,包括市花紅棉(圖4)、賽龍舟(圖5)、舞獅(圖6)、嶺南特色建筑(圖7)等,更有表達祥和、和諧、幸福等美好愿望的抽象題材(圖8);表現手法較為含蓄,具有時代感。
2.2 施工技術不斷革新
隨著園林行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立體花壇的施工技術也得到長足的發展,由單一的二維平面或五色草插制的立體花壇發展為三維四面觀賞花壇,藝術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2.2.1 LED燈照明技術提升夜景效果 大型立體花壇應用LED等先進的立體照明系統,打造日景與夜景的差異化景觀,大大地豐富了立體花壇的景觀效果(圖9)。
2.2.2 大型運輸、吊裝等機械設備廣泛應用 隨著廣州地區大型市政項目建設的發展,立體花壇的體量不斷增加,大型機械設備的應用日漸廣泛。2012年“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花卉布置”應用了大型運輸和吊裝等機械,圓滿完成了近年最為復雜的大型立體花壇項目。該花壇位于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西廣場,其主題為“黨旗飄揚引前路”(圖10),為立體花壇與平面花壇的結合,立體花壇高度約10 m,平面花壇面積約為2 400 m2。立體花壇的施工包括:骨架制作安裝、泡沫安裝、圖案放線、插絹花、維護、清運,平面花壇的施工包括:基底處理、搭設承臺、鋪設土工布。施工期為盛夏,廣州氣溫較高,基地的處理要達到降溫、保濕的效果,避免廣場高溫影響花卉生長,保障花卉景觀效果。由于立體花壇構架達10 m高,是施工難點所在。項目組訂立了周詳的施工計劃,將整個項目分為預制和現場焊接兩個環節。工場內先進行部分鐵質構架的預制(圖11),利用大型貨車,將重達10多噸的構架運抵現場后,利用大型吊機輔助定位和固定(圖12),由20多名焊工進行現場焊接。完工后的立體花壇主題突出,色彩明快靚麗,造型流暢、富有動感,得到了各界的好評。
2.2.3 微灌技術不斷發展 隨著微灌技術的不斷發展,立體花壇的養護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不再單一地依靠人工澆灌。人工澆灌雖然方便,但是由于水壓難以控制、養護人員素質參差等原因,花壇的造型易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影響觀感。而微灌技術管道不僅安裝和拆卸十分方便,而且能夠根據設計意圖配合造型進行多種形狀的安裝,噴淋的范圍可以精確計算和控制,因此在很多大型廣場的立體花壇中應用廣泛[4]。
除了大型運輸、吊裝等機械設備的配置外,全方位立體照明技術和形式多樣的塑料種植缽的采用都使得施工現場能更容易快速地安裝盆花植物(圖13),也有利于打造各種造型,令立體花壇的施工工藝得到較大的改善,明顯縮短施工周期,在短時間內取得良好的園林景觀效果,這也是近年來廣州地區園林建設中立體花壇越來越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2.3 植物材料豐富多樣
廣州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氣溫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風速小、雷暴頻繁,年平均氣溫約為21.9℃。氣候怡人,可選擇的花材比較豐富。
傳統立體花壇多采用紅綠草等植物作為主花材,近年也采用了不少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或本土優質品種,如矮牽牛Petunia hybrida、何氏鳳仙Impatiens holstii(圖14)、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百日草Zinnia elegans、一品紅Euphorbia pulcherrima、一串紅Salvis splendens、三色堇Viola tricolor、四季海棠Bedding begonia、彩葉草Coleus scutellarioides、長壽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 cv.、銀葉菊Senecio cineraria等,色澤艷麗的花卉豐富了立體花壇的顏色和形態。在條件受限或處理復雜造型時,采用色彩鮮艷、不同尺寸的絹花,可營造更為艷麗和明亮的造型(圖15)。
就廣州而言,近年立體花壇建設中也采用了不少新穎的材料。2013年新春,花城廣場“吉祥樹”主題立體花壇(圖16),施工單位以新穎的材料和先進的施工管理技術制作出頗具創意的立體花壇。該項目采用了朱砂桔 Citrus erythrosa、四季桔Citrus mitis為主要的植物材料,制作高達13 m的巨型桔樹,是廣州地區首次以桔樹為主題的大型立體花壇。“吉祥樹”造型為古典的圓柱形,由3 500盆金桔樹組合而成,采用了微灌技術,并有全方位的立體照明技術配合,使得這棵特別的“吉祥樹”成為了新春期間花城廣場的景觀亮點。
3 廣州地區立體花壇應用建議
以北京為典型的北方立體花壇體量大、氣勢磅礴,廣州地區的立體花壇受到展示場地、文化特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體量較小,多注重細節表現,在欣賞方式上以靜觀近賞為主、動觀瀏覽為輔。立體花壇在廣州地區得到蓬勃發展,百花齊放,未來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發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創新創作思路
在設計立意上更多地體現嶺南文化特色和城市時代精神,同時要豐富施工工藝的形式;廣州地區的城市景觀日新月異,立體花壇的設計要與周邊的景觀相融合,從而體現出城市的整體景觀風格。
3.2 體現環保生態效益
從設計入手,充分考慮立體花壇的環保效益。在材料的選用上,盡量采用環保型和可循環使用的材料,減少立體花壇布置后所產生的廢棄物。施工方應盡量重復使用硬質構架,減少浪費。同時,應熟悉本地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當季時花,延長立體花壇展出時間。
3.3 革新施工技術
微灌技術雖已優于傳統的噴淋系統,但要達到植物水份得到充分供給的目標,還需要不斷的改良。在比較高的立體花壇中,頂部植物供水不足的情況常有發生,應不斷改良水壓供給系統的技術。LED等照明技術已經在立體花壇中得到初步應用,但是安全性仍有待提高,也亟待與其它施工技術相融合。
3.4 提升養護水平
不斷提升養護管理水平和養護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根據花卉品種、生長特性和布置的形式、展覽的季節,制定適宜的養護方式。
3.5 植物選材本土化
在植物選材方面要注重本土化策略,充分利用本地優秀的品種資源,積極開發系列栽植產品,使整個市場國產化、本土化。
參考文獻:
[1]韋菁.立體花壇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12):205.
[2]王顯紅,彭光勇.試論首都大型節日花壇的發展及展望[J].中國園林,2002,(6):17.
[3]溫紅.如何提升立體花壇設計制作品位[J].河北林業科技,2010,(3):79.
[4]李強年.城市綠地的微灌技術及工程應用[J].甘肅科技,2007,(11):150.
審稿編輯:代色平 趙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