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很多人眼里,上海是座名副其實的魅力之都,這里有熙來攘往的南京路、淮海路、靜安寺、徐家匯,還有浦東新區(qū)高聳入云的環(huán)球金融中心、標志性建筑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處處都是世人矚目的焦點。正因為上海如此繁華,如此之“大”,才被稱為“大上?!薄Ee目四望,全中國沒有哪座城市像上海這樣,在市名前曾被或能被冠以“大”字了。
2012年6月9日,為喜迎“中國文化遺產日”,上海市文物局免費向公眾開放了舊上海特別市政府、江灣體育場等80處近現(xiàn)代文物建筑,每一處建筑都承載著上海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尤其是近80年前建成的“大上海計劃”核心建筑——舊上海特別市政府辦公大樓,還在無聲地向后人講述著“大上?!蹦嵌熙r為人知的屈辱歷史。
一
鴉片戰(zhàn)爭之后,西方列強根據(jù)強加給中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在上海劃定租界,并在租界內設立司法、審判、警察、監(jiān)獄、市政管理機關和稅收機關等殖民統(tǒng)治機構。到了20世紀初,租界地橫貫上海市區(qū),已將華界的南市、閘北阻隔為二,成為西方列強的“國中之國”,上海市民由北入南,均需假道租界。國人對此痛心疾首,而殖民者卻意猶未盡,居然又拋出一個“大上海計劃”,意欲將南市、閘北全部并入租界,將上??h治遷到閔行。此議既出,國人震驚,“亦謀自行規(guī)劃以抗之”。
其實,早在民國8年(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實業(yè)計劃》一書中就曾提出:“上海現(xiàn)在雖已成為全中國最大之商港,而茍長此不變,則無以適合于將來為世界商港之需用與要求”,進而提出“于上海建一世界商港”的設想。1927年7月,中華民國上海特別市政府宣告成立,為了謀求自己管轄區(qū)的發(fā)展,上海特別市政府根據(jù)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多次提出城市建設計劃草案,并于1929年7月在上海特別市政府第123次會議通過了“大上海計劃”,將北鄰新商港、南接租界、東近黃浦江,地勢平坦的江灣一帶(占地面積約7000畝、合460公頃土地)劃為市中心區(qū)域。
民國政府之所以相中了位于上海東北角的江灣,是因為此地東鄰黃浦江,南近租界,既有建設深水碼頭的優(yōu)越自然條件,又有與海港直接相銜的北站延伸鐵道,水陸交通極為便利。同時這里平疇遼闊,少有住宅需要動遷,可收平地建設之功,卻無改造舊區(qū)之煩。此后“新市區(qū)”還可南北推展,開發(fā)潛力很大。1930年,由中國建筑界一代宗師董大猷親自設計的“大上海計劃”在江灣7000余畝的田野上破土動工了,280萬上海市民的眼光聚焦江灣。
二
董大猷早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在美國留洋6年,但他心系祖國,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渥的生活待遇,回來報效祖國。1929年,董大猷領中國建筑家學會會長之銜,出任“新上海市中心區(qū)建設委員會”顧問兼建筑師辦事處主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上海中心區(qū)”的建設之中。董大猷設計的“新上海中心區(qū)”南傍翔殷路,北倚閘殷路,西臨淞滬路,東至黃浦江;規(guī)劃建造行政區(qū)、商業(yè)區(qū)、住宅區(qū)3大部分,主要建筑有民國上海特別市政府大廈(今為清源環(huán)路650號上海體育學院院部)、上海圖書館(今黑山路181號同濟中學內)、上海歷史博物館(今長海路174號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內)、上海運動場(今國和路346號江灣體育場)、上海市立醫(yī)院(今長海路174號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國立音樂??茖W校(今民京路918號公安部上海822廠內)、三十六宅(今市光路、民府路36幢別墅群)、航空協(xié)會會所及陳列館(今長海路174號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內)等,另外還有紀念塔、噴水池、美術館、文化宮以及五孔巨型牌樓等。
區(qū)內公路以五角場環(huán)島為圓心,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延伸,100多條道路縱橫交錯,密如蛛網。這些道路的路名,一改租界采用西文譯音命名的慣例,分別以“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為街名的首字,具有濃烈的政治色彩和現(xiàn)實意義。五角場周圍東西向的路名以“政”字打頭,南北向的路名以“國”字為首,如政通路、政肅路、政府路,國權路、國順路、國濟路,置身五角場,讓人倍覺莊嚴。而行政區(qū)域的規(guī)劃如同一個“中”字,以“新市政府大廈”為中心,向正西、正東、正北、正南開辟4條主干道,分別為三民路(今三門路)、五權路(今民星路)、世界路(與今同)、大同路(未建成),鮮明地反映了當時國民政府“三民五權”與“世界大同”的政治主張。
可工程尚未過半,日本人就來了。1932年1月28日,日軍悍然在上海挑起戰(zhàn)端,正在建設中的江灣一帶首當其沖。政府無能,時局危淺,“一·二八”之后,停戰(zhàn)協(xié)議規(guī)定,中國軍隊從此不得在滬駐扎。國將不國,新市何存!望著遍體鱗傷的工地建筑,董大猷心如死灰。
三
1933年10月10日,“新上海市政府大廈”竣工,舉行落成典禮那天,市政大廈門前的廣場上人山人海,足足有10萬人,老百姓興高采烈地來觀看。天上飛來9架中國空軍飛機,組成編隊,場面煞是壯觀?!笆姓髲B”的西側,是名噪一時的高級住宅區(qū)——“三十六宅”。百歲老人湯蘭生既是當年“三十六宅”的建造者,又是后來的看護者,還是今天的居住者,他對“三十六宅”的舊事了如指掌。
湯老先生已不能走動,他坐在藤椅中,靠3只枕頭撐起腰背,話語凝重而緩慢:“‘三十六宅’是當年根據(jù)‘大上海計劃’首批建造的36棟新式花園洋房。當年建造‘三十六宅’時,施工要求很嚴,每幢樓形體各異,完工后特別引人注目,達官巨賈紛至沓來,很快就以大洋1.5萬元至4萬元的高價賣完。記得當時在‘三十六宅’沿街還造了一排店鋪門面房,冠生園等十多家老字號店都在這里開了分號。南面有菜場,北頭有銀行,當時,頗有點人氣。”
然而好景不長,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日本鬼子又打了進來,居民紛紛逃難,一時人去樓空。豪華的“三十六宅”被炸毀6棟,剩下的30棟成了日本軍官的家宅。
日寇入侵上海,市政府進駐新大廈才不過3年多,簇新的“新上海中心區(qū)”轉眼就成了鬼子兵駐軍大本營。國破山河在,草木皆驚心。市政大廈入口處鐫刻的文字說:“此舉也(國民黨市政府遷入新上海),實所以挽回滬市90年來太阿倒持之局,使之大上海計劃,操之自我!”
90年“倒持之局”,豈能是一座“市府新廈”所能挽回?
四
1937年底,上海淪陷,日本鬼子入城后,燒殺搶掠,又急需屯兵之處,但華界破爛,租界一時又不敢越步,便看中了已有相當規(guī)模的江灣五角場“無主建筑”。
1938年10月16日,日軍扶持大漢奸傅筱庵擔任上海市長,進駐“市府新廈”,組建偽市政府,幫助日本軍隊維持上海統(tǒng)治,破壞抗日,捕殺抗日軍民。
傅筱庵進駐五角場新市政府辦公大樓后,還把五角場地區(qū)的一些路名改成日偽名稱。國人對他這一連串賣國行為深惡痛絕,在滬抗日地下組織對他進行了兩次行刺,均因其保衛(wèi)嚴密而未能成功。1940年10月11日凌晨,軍統(tǒng)上海區(qū)第2行動大隊特工成功策反傅筱庵的廚師朱升源,將其刀斃于上海市虹口日租界的傅宅書房中。次日,重慶《大公報》報道,傅被砍3刀,“一在眼部,一在下頦,一在頸部,尤以頸部傷勢最重,頭顱幾將割斷”。隨后,繼任者陳公博也頻頻出入于五角場“市府新廈”。
原“新上海中心區(qū)”的所有路名被日偽悉數(shù)更改,以“中、日、協(xié)、同、建、立、新、東、亞”9字取代“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作為路名的首字,于是,出現(xiàn)了中原路、日旭路、協(xié)睦路、同化路、建同路、立新路、新民路、東和路、亞民路等路名,日寇霸我領土之野心昭然若揭。
除此之外,日軍還掀翻了“市府新廈”樓前國父孫中山銅像,撬下了“市府新廈”門庭上的雕花石榴,將銅像和石榴作為戰(zhàn)利品運回東京。二戰(zhàn)后期,日軍戰(zhàn)略物資極度匱乏,他們竟將國父銅像回爐熔化,制作成射殺中國人民的子彈。
侵華日軍占領上海不久,國民黨政府以江灣五角場為中心實施的“大上海計劃”便毀于一旦,但日寇對這個計劃“情有獨鐘”,就以此為模本,著手炮制“上海大都市計劃”。1938年初,日本特務部通過陸軍部木土局羅致建筑人才。同年3月,日考察隊來上海考察,在四川路阿瑞里(原閘北水電廠辦公樓)設辦事處,9月制定出“上海大都市計劃”和“實施方案”。由陸軍特務部部長原田少將等日方代表與漢奸政府“協(xié)商”,以“中日合作”的名義,制定“上海大都市建設計劃章程”,籌建公司負責具體實施。9月2日,由日、偽雙方各出5人成立委員會?!吧虾4蠖际杏媱潯钡闹攸c是五角場地區(qū),計劃將這一地區(qū)建成移民56萬、建筑面積2240萬平方米的新殖民區(qū),并與虹口、楊浦等日軍控制區(qū)連成一片,以便限制美英法的租界勢力,有效控制整個上海。
倘若該計劃得逞,日本在滬人數(shù)將占上海市區(qū)全部人口五分之一強!屆時上海的江灣將淪為日本的“國外之縣”。在這個計劃中,政肅路周邊的房子為日本空軍宿舍,大八寺駐扎日軍騎兵部隊,東體育會路為日軍特種部隊駐地,建造于翔殷路、黃興路轉角處的扇形辦公大樓與四平路、邯鄲路交會口的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大樓遙相呼應,成為侵華日軍對我華中和上海軍事、經濟侵略的最高機關。更有甚者,日寇強行圈地8平方公里,建造海軍飛機場(后為江灣機場),該機場內原1華里長的街市、400多年歷史的殷行古鎮(zhèn)及周邊68個村莊、6000間民宅,悉被焚于一炬。
五
“市府新廈”作為府治,廢止于1943年。此時,中國抗戰(zhàn)勝利曙光已現(xiàn),英、美政府也早在1942年10月10日發(fā)表聲明,放棄在中國的特權(租界),并將于1943年1月11日與中國國民政府正式簽署相關文件。“收回租界”、“還我主權”,這是中國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百年的目標。四面楚歌中的日偽政權驚恐不安,為了騙人心、搶旗幟,居然搶先在1943年1月9日,由汪偽政府出面,滑稽地宣布“中國”對英、美宣戰(zhàn)。在同一天,日本聯(lián)絡歐洲個別偽政權宣布放棄在華的租界“特權”。
這是大勢將去的日寇在上海上演的一出蹩腳雙簧!且不說汪偽政權是一個紙糊傀儡,有何面目代表中國對英、美宣戰(zhàn),更可笑的是,日本太過惺惺作態(tài):偷襲珍珠港后,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立即占領了上海的公共租界,此時上海已完全成為日本的掌中物,還說什么“聯(lián)絡歐洲個別政權歸還租界”!要說有什么變化,那就是日偽政權組建的“上海市政府”,裝模作樣、煞有介事地搬離了五角場的“市府新廈”,一路招搖過市,搬到市區(qū)江西中路(后為上海市民政局大樓)。
自此,曾經喧囂一時的江灣逐漸歸于沉寂。
若干年后,人們懷著滿腔的悲憤,又一次回望五角場。據(jù)當?shù)鼐用穸啻畏从?,二?zhàn)期間,日軍為了掩蔽軍隊、軍火和僑民,在五角場黃興路、翔殷路一帶修筑了大量地下工程。施工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工程進口兩旁村落全被拆光,日軍晝夜看守,發(fā)現(xiàn)有人窺看,格殺勿論。經過仔細勘探,發(fā)現(xiàn)7處總長7100余米的大型地下隧道。如此巨大的工程,到底用了多少中國勞工?直到地道被發(fā)現(xiàn),始終沒找到一個參加挖地道的活人作證。然而,在其中一處地道入口的洞壁上,發(fā)現(xiàn)一塊水泥板,上面用帶血的指甲刻著“中國好比主人,日本鬼子好比狗”13個漢字。也許是在極端絕望時,這位中國勞工刻下最后一行血淚控訴,這又何嘗不是對國家主權最沉重的一次呼喚!
1949年,解放戰(zhàn)爭的隆隆炮聲,震撼了這座百年屈辱的城市。5月28日,弄堂里的人家推開窗戶,聽到清亮的鼓角聲,斑斕的色彩隨著鼓聲漸行漸遠,接著,一隊年輕的士兵擎著鮮紅的旗幟,穿巷而過。共產黨的軍隊解放了上海,這座“東方巴黎”正式進入了紅色時代。
上海解放這天創(chuàng)刊的《解放日報》,在題為“慶祝大上海的解放”發(fā)刊詞中寫道:“我們當著大上海解放的日子,站在這中國歷史轉變關頭,我們應該慶祝,應該快樂,應該揚眉吐氣??窗?!一個被侵略、被損害的古舊的中國的歷史,已經完結;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新中國的歷史,已經開端。歷史證明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創(chuàng)造力,是多么雄偉,多么堅強……以大上海之解放為標志的中國人民的翻身,正如歷史上所有的大革命的凱旋一樣,最有力地再一次證明,這個真理是值得我們在慶祝大上海解放的歡樂聲中,來鄭重傳揚,來深切回味的。”
……
征往史而昭來者。清王朝昏庸、舊政權腐敗、侵略者無道,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真正當家做主,才能救中國,才能興上海!
(責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