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某于2011年3月到某公司上班,從事行政工作。雙方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約定試用期兩個月,試用期工資2500元。試用期滿后,公司對黃某的工作表示滿意,將其工資調整至3000元,并到所在區的社保中心為其建立賬戶,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了社保。2011年9月,黃某有一個更合適自己發展的機會,于是向公司提出辭職。在辦理離職手續過程中,黃某發現公司未給自己繳納試用期內的社保,同時社保繳納基數也不是按自己的工資申報的,于是向公司提出質疑。公司認為,試用期間黃某不是正式員工,無權享受繳納社保的待遇。雙方為此產生爭議并申請了勞動仲裁。勞動仲裁委員會裁定公司為黃某補繳試用期社保。
在員工試用期間,企業是否應當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因此,只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了正常、合法的勞動關系,單位和個人就應按規定依法繳納各自應承擔的社會保險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第四款規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因此,本案中,黃某的試用期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中,同樣屬于勞動關系的存續期間。公司應當為其繳納社保。
第二,關于繳費基數,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是社保繳納基數?社保繳納基數一般是指當月的工資,社保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繳納的基數可以是600—3000元。在計算時,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如下:
1.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于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
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本案中,黃某就職的公司應當如實申報繳費基數。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