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水稻因地定產、依產定苗、測苗定氮“三定”栽培技術,于早晚稻做對比試驗,結果表明,三定栽培水稻生長比較平穩,無效分蘗少,成穗率高,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374(2013)01-0004-04
超級稻“三定”栽培法是指定目標產量、定群體指標、定技術規范的水稻栽培方法。在目標產量已確定的基礎上(定產),群體指標的調控首先是確定基本苗數和栽插密度(定苗),其次是確定適宜的氮肥用量(定氮),其內涵可簡潔地理解為因地定產、依產定苗、測苗定氮,即定產、定苗、定氮。水稻“三定栽培”技術是湖南農業大學鄒應斌教授等專家提出的水稻栽培管理技術[1,2],已被列為農業部水稻生產主推技術,在我國南方雜交水稻生產中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2012年灌陽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在新街鄉新街村石觀園屯建立水稻“三定”栽培技術推廣示范區,核心示范面積13.33 hm2,輻射帶動周邊群眾應用此項技術667hm2以上。在核心示范區開展早稻和晚稻應用“三定”栽培技術對比試驗,試驗情況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水稻品種
早稻供試品種為株兩優819,晚稻供試品種為Y兩優51。
1.2試驗地點概況
本試驗在灌陽縣新街鄉新街村石觀園屯,選擇肥力相當相鄰的三塊田進行,面積分別為500m2、670m2、830 m2;各試驗田排灌方便,潴育性潮泥田,中性土壤。種植單季水稻的基礎地力產量為300kg/667m2左右。常年施N量為8kg/667m2左右,產量為450kg/667m2左右。
1.3試驗田設計
1.3.1早稻田設計。
1.3.2晚稻田設計晚稻插植密度為23cm×15cm, 每蔸插植2-3苗,6月18日播種,10月21日收獲,目標產量定為550kg/667m2,氮肥用量=(550-300)÷20=12.5kg/667m2。
1.3.3對照田設計對照田水稻種植密度與三定田一致,其施肥方法(用量)按農戶習慣施用,早稻:基肥:尿素11kg/667m2、過磷酸鈣40kg/667m2、復合肥15kg/667m2,蘗肥:尿素4kg/667m2、氯化鉀5kg/667m2;晚稻:基肥:復合肥25kg/667m2、尿素15kg/667m2,蘗肥:尿素5kg/667m2、氯化鉀5kg/667m2。
1.4試驗方法
肥力相當且相鄰的三塊試驗田,面積分別為500 m2、670 m2、830 m2,按簡易對比設計。每塊田分為左右兩半,左邊為“對照”試驗田塊,右邊為“三定”試驗田塊。中間筑田基,田基上覆蓋塑料薄膜,防止串肥串水。兩個處理單獨排灌。三定田按“三定”施肥技術規程施肥并記錄。早稻施肥方案,基肥:尿素13kg/667m2、過磷酸鈣52kg/667m2、氯化鉀7.0kg/667m2;蘗肥:尿素52kg/667m2、氯化鉀7.0kg/667m2;穗肥:尿素7.8kg/667m2。每667m2苗數16.5萬苗,夠苗后分別曬田。晚稻在早稻三定簡易對比試驗田繼續作對比試驗,方法與早稻相同。對照田施肥方法按上述設計方案施用,田間管理與三定田一致。
1.5調查測定方法
試驗調查定點在農戶劉白云的田塊,其它試驗田作輔助調查。調查方式是在試驗區和對照區各定點調查10株,按試驗方案調查分蘗動態、成穗率、病蟲害發生情況。禾苗成熟后,采取三點取樣的方法,每個點實割3.3 m2,每個處理共割10 m2進行脫粒,曬干,稱重測產,并在每個取樣點,調查收割的蔸數和每蔸禾有效穗數,再取有效穗數有代表性2蔸進行室內考種。
2結果與分析
2.1分蘗動態和成穗率
從表1看出,早稻“三定”區的高峰苗為33.5萬苗/667m2,稍低于對照的33.9萬苗/667m2;有效穗為23.2萬穗/667m2,比對照的21.1萬穗/667m2提高10.0%;成穗率為69.3%,顯著高于對照的成穗率622%,提高了7.1%。晚稻“三定”區的高峰苗為30.4萬苗/667m2,低于對照的31.1萬苗/667m2;有效穗為21.2萬穗/667m2,比對照的19.2萬穗/667m2提高10.4%; 成穗率為69.7%,顯著高于對照的617%,提高了8.0%。說明“三定”施肥技術控制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的比重, 對控制無效分蘗具有顯著作用,可以顯著地提高成穗率。
2.2病蟲害發生情況
由于應用“三定”技術,無效分蘗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增強了田間通風透光,群體生長平衡,減少了病蟲害發生。通過田間調查,采用“三定”施肥技術的病蟲害較少,稻瘟病、紋枯病的發生比對照田輕得多。病害發生情況詳見表2。
2.3試驗田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3小結和討論
試驗表明,整個水稻三定施肥技術示范區禾苗前期生長比較平穩,后期十分強勁,較好地控制了無效分蘗,成穗率普遍達到60%以上;增強了田間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群體生長平衡,提高植株抗性,病蟲害發生得以減輕,示范效果非常明顯。
3.1“三定”施肥法在本地比習慣施肥法具有增產增收、省肥節本、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據調查統計,灌陽縣水稻“三定”技術示范推廣平均每667m2增產7%以上,平均每667m2增收100元以上,輻射帶動面上每667m2平均增產6%以上,每667m2平均增收60元以上。
3.2 “三定”施肥技術是一項簡單易學、節本增效、適應性廣的實用技術。該技術在不同推廣示范點都表現為節本增收、增產增效,經濟效益好,具有節省農藥化肥成本、減輕病蟲害和禾苗倒伏、較易操作的特點,適宜在灌陽縣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三定栽培”讓水稻增產[N].工人日報,2012年01月20日第06版.
[2] 李宏.超級稻三定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2,29(2):131.
[3]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湖南農業大學,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 2012年廣西水稻“三定”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實施方案[Z].南寧市,2012,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