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就業政策不斷更新,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將面臨著各種問題和挑戰。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由于專業的局限性。就業同樣面臨各種問題,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是學生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文章就近年來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就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工作對策。
關鍵詞:畜牧獸醫;學生;就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3)04-0060-03
畜牧獸醫專業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只有農業大學和農類高職院校開設,該專業畢業生人數占畢業生總人數的比重較小,加之國家對畜牧業的投入加大,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缺口也就增大,給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就業留下了很大的空間。但是,從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下稱“廣西農職院”)近五年來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看,就業率達95%以上,而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協議或勞動合同的學生,所占的比重較小,與大企業或事業單位簽約的學生就更少,且穩定性較差。要想使學生在就業的空間里就好業,就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就業能力培養,使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務實就業期望值,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1影響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就業的因素
1.1教學模式的因素
1.1.1理論知識不夠牢固
當前,高職院校多數采用“2+1”的教學模式,即在校學習兩年,頂崗實習一年。由于此模式將三年的課程壓縮到兩年上,很多知識的學習都只停留在表面,不夠扎實,而一些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考評方式比較放松,導致了學生“寬出”的現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不高。
1.1.2實踐操作能力不強
由于學校實訓場地有限,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實踐不多。最后一年到校外實習,一些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缺乏好的實習規劃,只跟著實習單位的師傅做小工,甚至是混日子。由于對工作崗位定位不明確,換崗、跳槽頻繁。一些學生對崗位工作不了解,期望值較高,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遇到困難不能及時處理,導致了對本行業厭倦的心理,從而改行,出現不對口就業。
1.1.3教學方式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高職課程教學的重心,應該從理論知識講授向職業技能訓練的方向上轉化。畜牧獸醫作為一門技術類學科,實踐能力才是關鍵,更應該以職業技能訓練為教學的重點。而高職院校當前的教學沒有擺脫傳統教學方法的羈絆,教學方式總體上“產”、“學”、“研”結合不夠深入。
1.2學生自身的因素
1.2.1缺乏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根據對近五年來與廣西農職院長期合作的企業用人標準調查分析,畜牧獸醫行業的用人標準重視學生的責任感、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當今的學生多為“90”后一代,缺少耐心、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1.2.2缺乏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目前,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學校雖然設立了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機構,但是,缺乏師資力量和系統的指導方法。另一方面,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實行雙向選擇,自主就業”的形式,使得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局面,沒有受過正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高職學生,在就業競爭面前不知所措,迷失目標和方向,導致擇業的盲目性。
1.2.3就業觀念理想化現實中,大學生就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使得某些高端就業領域出現人才飽和的局面。而相當多的大學畢業生和家長,常把擇業目標鎖定在大城市、大企業等待遇高的工作崗位。同時,在具體的擇業過程中,畢業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益取向的制約,往往對工作的報酬、工作地點以及工作是否穩定等諸多實際利益的考慮多于對事業發展的考慮,而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就業由于專業的局限性,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幾乎不可能實現能滿足如此多考慮的就業。
2相應對策
2.1采用科學方式的實施理論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1.1
以就業前景為導向,培養學生學習畜牧獸醫專業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很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肉類食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進而對畜牧獸醫科技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給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帶來新的就業機遇和光明的就業前景。
2.1.2目標引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現在高職院校的學生中相當部分存在學農厭農情緒,畜牧獸醫專業的苦、臟、累,更使一些學生缺乏專業學習興趣,對今后的前途一片茫然。針對這一現象,正確引導學生確立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非常重要。教師應該結合本地畜牧業發展的現狀,正確地引導學生。結合已畢業學生的成功事例,讓學生從師兄師姐們身上看到自己明天的希望。此外,還要帶學生到當地的一些畜牧企業參觀,把參觀和教學相結合,實現實景教學,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和興趣。
2.1.3改革考核手段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考核手段的主要依據是試卷成績和平時課堂表現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程度,許多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而靠考前的突擊記憶通過考試,達不到考核學生基本技能專業能力的目的。考核手段的改革勢在必行。應根據社會對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調整考核方式。廣西農職院的一些教師的做法值得借鑒:理論課程的考試成績調整為總分的40%,社會實踐環節為20%,實驗成績為20%,現場技能考試為20%,并將學生課堂和實踐中的出勤相應地納入考核體系之中。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教學考核方式的改革的探索,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獸醫技術人才。
2.2推進“校企合作、產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圍繞畜牧獸醫行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校企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和師資隊伍,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共同編寫教材,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在校外的實訓基地和合作企業中,實施“工學結合、崗位輪換、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深化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的“校企合作、產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生產實訓和頂崗實習,讓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磨合,學生畢業時就能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或就業合同,成為正式員工。這樣,不但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企業在用人上的穩定性。
2.3加大校內實踐實訓教學資源的投入
廣西農職院除了強化本校教師教學水平外,還經常聘請行業精英、技術能手、成功校友作為兼職教師給學生授課、指導學生實訓。在校內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新建實驗室、種豬場、種雞場、飼料加工廠、動物養殖實訓場、動物教學醫院等,還引進校企合作企業開展生產經營,實現了生產車間與教師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共同探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該院還成立了院級學生社團“動物養殖協會”,由專業教師指導,供學生實習實訓。該院還與桂林力源集團共同成立了學生社團“力源合作社”,并設立了“力源獎學金”、與正大集團共同成立了“正大班”,為企業和學校、員工與學生共同開展活動,共同進行行業交流,提供平臺,實現了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
2.4加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職業規劃指導
目前,大學生就業主要來源于于市場,就業的競爭壓力更大。一些大學生在就業選擇面前變得十分的盲目,沒有明確的定位,甚至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因此,高校加強職業規劃指導迫在眉睫。筆者認為,主要思路有如下幾點:
2.4.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念和就業觀念畜牧獸醫主要培養養殖業一線需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就業面向基層,又苦又累,需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學校要通過講座、職業規劃課的形式,讓學生能客觀的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實現正確的自我定位,努力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質,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
2.4.2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由于畜牧獸醫專業自身的特殊性,學生普遍有成為“豬老板”、“雞老板”的夢想。因此,創業教育是畜牧獸醫專業職業規劃指導的重點,學校應該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創新課程,開展相關的創業模擬比賽,鍛煉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此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創業創新活動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2.4.3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培養要根據市場需要和用人單位的特點來對學生進行專業素質的培養。廣西農職院做法是:組織學生深入養殖類企業開展教學生產實訓、頂崗實習等,學生在校期間組織開展職業能力比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通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今后就業的競爭力。
2.4.4完善學生就業指導體系,科學指導學生就業高職院校應該在學生就業工作隊伍的基礎上成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指導隊伍,主要由學院的招生就業處、學工處、團委、分管學生工作的黨政領導、專職輔導員、班主任和專任教師組成。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隊伍可以聘請行業專家、企業管理人員、成功校友擔任兼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師,定期開展培訓、講座、參觀等學習活動。此外,定期組織學生到行業企業參觀,使“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爭取提高對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水平。
3結語
面對高職高專學生特別是農類專業的學生就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的形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對口就業競爭力,只有通過強化實踐,科學的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在就業前了解行業現狀和崗位要求,堅定信念,提升個人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養成吃苦耐勞、積極向上、勇于鉆研的精神,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敬業精神,才能在就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