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廣西武鳴縣動物產品檢疫工作中存在產地檢疫率低、宣傳不到位、檢疫人員素質偏低,檢疫設備不足的現狀,提出了加大宣傳力度,合理選擇報檢點,規范定點屠宰檢疫,加大經費投入,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強化監督,嚴格執法,加強部門協作與配合及加強動物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提升行業整體形象等一系列相應對策,以保障武鳴縣畜產品安全。
關鍵詞:畜產品;質量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S85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3)04-0056-04
在肉、蛋、奶等主要畜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已成為消費者日益關注的問題,由于某些企業和個人不講職業道德,畜產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如2008年9月的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4月雨潤食品“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河南雙匯“瘦肉精”事件等。這些重大畜產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已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使人們產生了畜產品消費信任危機,增加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很多人甚至不敢吃畜產品。因此,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已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武鳴縣動物產品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的現狀
武鳴縣是廣西畜牧業十強縣,已連續六年躋身全國生豬調出大縣行業。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畜牧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畜禽養殖總量不斷擴大,因而畜產品的檢疫及質量安全問題責任更加重大。
武鳴縣屠宰檢疫始于1996年,在城區及主要鄉鎮開展了“定點屠宰、集中檢疫、統一納稅、分散經營”的工作,全縣有生豬定點屠宰場8個,禽類屠宰加工企業1個,這些定點屠宰加工企業都有派駐的動物檢疫員,都能夠按照檢疫程序及有關法規要求對屠宰畜禽進行檢疫,檢出的病害畜禽及其產品都能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武鳴縣產地檢疫工作起步較晚,自2004年1月1日起才正式實行。產地檢疫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群眾性基礎工作,牽涉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2008-2010年武鳴縣生豬產地檢疫數量一直保持平穩。從2011年開始,該縣充分依靠國家惠農政策,積極探索動物產地檢疫工作新模式,通過以檢疫量核定扶持補貼資金的方法,規范和完善規模養豬場的產地檢疫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全縣生豬產地檢疫率,使全縣產地檢疫數量達到了歷年的最高峰(見表1),有效地提高了規模養豬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012年12月1日,武鳴縣屠宰檢疫“電子出證”系統完成調試并正式在城區家畜定點屠宰廠投入使用,使全縣屠宰檢疫工作有了新的跨越,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上市畜產品的安全、放心,市場流通秩序得到了更好地規范。
2007年開始,由于動物疾病的暴發流行,造成我國生豬存欄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對肉食品的需求。國家為了增加生豬存欄,促進規模化養殖業穩步快速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對肉食品的需求,從而出臺一系列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如能繁母豬補貼、保險保費補貼、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補貼、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從表1可以看出,經過三年扶持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礎,2008-2010年武鳴縣生豬產地檢疫數量一直保持平穩。
2產地檢疫及屠宰檢疫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武鳴縣沒有發生過動物產品安全重大事故,但由于養殖量的迅速提高,飼養條件、檢疫條件的客觀限制等問題存在,使得動物產品的檢疫及質量安全問題仍存在著隱患。筆者根據在武鳴縣動物檢疫監督基層工作經歷,發現當地動物產品產地檢疫及屠宰檢疫仍存在以下問題:
2.1產地檢疫到位率低,檢疫質量不高
受飼養條件、經濟條件客觀因素的制約,武鳴縣目前分散飼養仍比較普遍,導致到場到戶檢疫面廣、分散、工作量大、造成管理部門對生產過程監管難度大;而養殖戶食品安全意識參差不齊,報檢率普遍不高,而且一般在動物裝車后再報檢,檢疫難度加大,因此檢疫的人力和物質基礎都明顯不足。
2.2宣傳工作不到位
開展動物檢疫的目的意義和必要性還不能真正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尤其是對產地檢疫的具體做法、要求和一些合理的收費,養殖業主還不能完全接受,因此主動申報檢疫的意識不強。有些養殖業主只求經濟利益,常不報檢或逃避檢疫而出售、甚至隨意收購明知是染疫的病害動物及產品,嚴重影響了動物檢疫的有效實施。
2.3檢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
動物檢疫工作必須由動物檢疫員履行,而大部分的檢疫工作靠鎮一級的檢疫機構來完成,鎮一級的檢疫機構需要大量熟練掌握檢疫專業技能和知識的人才,但鎮一級的檢疫機構往往缺乏高學歷和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檢疫人員,導致開展檢疫工作時出現效率、質量有所偏低。
從表2看出,武鳴縣動物檢疫員隊伍從年齡結構上看,絕大部分集中在中年(30-50歲),青年(20-30歲)所占比例很小,表明后繼人才缺乏。從學歷結構上看,大專以下學歷的檢疫員占了總人數的82.72%,初級和無職稱人員占了大部分。這客觀的說明了高學歷、高技術的檢疫員非常的缺乏。
2.4檢疫設備不到位
檢疫工作“四到位”之一就是強調檢疫儀器設備到位。由于設備不到位,致使一些規定必須進行實驗室檢驗的項目無法開展。對可疑染疫的動物無法及時、準確診斷和監控,造成疫情發生擴散。屠宰場的檢疫設備也相當簡陋,除了縣城區屠宰場配備有相應的檢疫設備外,鄉鎮的屠宰場幾乎沒有必備的檢疫設備,缺乏無害化處理設施和專門的檢疫室,檢疫員實施檢疫就憑一把刀、一把勾、一雙眼睛。有的鄉鎮甚至沒有屠宰場,因此造成農村私宰病豬肉上市時有發生,農村畜產品安全存在較大隱患。
2.5中小動物沒有實行定點屠宰
由于對中小動物的“定點屠宰、集中檢疫”開展不及時,中小動物的屠宰方式都是在自家庭院、住房或近郊租房內就地屠宰,然后批發給零售攤主在各市場銷售。特別是活禽的宰殺方式仍是在各個市場設置固定攤位進行活禽宰殺銷售為主。再加上中小動物屠宰時間不定,屠戶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使得檢疫工作難以實施、難以到位,造成較多未經檢疫的中小動物產品流入市場。
2.6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未能制度化
上級業務部門雖已定期或不定期在定點屠宰場和規模養殖場開展“瘦肉精”殘留等安全檢測工作,但由于經費投入不足,檢測工作開展的面和量遠遠不能達到保障畜產品消費安全的要求,致使畜產品缺乏有效的安全監控。
3確保畜產品安全的主要對策
3.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認可程度
動物檢疫工作,面對的是廣大群眾,群眾對檢疫工作的理解,是檢疫工作進一步提升的主動力。應充分利用一切媒體和機會,采取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自上而下,廣泛深入地開展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的宣傳,增強經營者守法經營的意識和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使生產、加工、經營動物、動物產品的單位和個人自覺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支持動物檢疫員開展工作,提高社會認可程度,優化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環境。
3.2合理選點,方便報檢
動物檢疫申報點的設置和申報制度的建立,扭轉了動物檢疫工作的被動無序局面,使動物檢疫工作進入了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同時申報點的設置及服務設施的配備是實行動物檢疫申報制度的基本硬件和便民服務的重要措施,完善申報檢疫網絡,方便貨主及企業主申報檢疫,從另一個意義上也擴大了申報制度的宣傳和影響,促進了動物檢疫申報制度的規范化建設。武鳴縣根據當地養殖業及屠宰加工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41處既方便貨主及企業主申報檢疫又便于檢疫員開展檢疫工作的地方,設置成為動物檢疫、動物屠宰檢疫申報點,其中動物檢疫申報點27個,屠宰檢疫申報點14個。這些申報點都在顯著位置懸掛統一格式內容的申報點標志牌、工作制度。動物檢疫申報點實行24小時值班制,屠宰檢疫申報點實現定點值班制,均能做到隨報隨到隨檢,做好申報記錄,實施臨床健康檢查和按檢疫操作規程實施檢疫工作,出具規范的檢疫合格證明。
3.3加強屠宰場建設,規范屠宰方式
屠宰場建設的好壞,屠宰方式的先進與落后,直接關系到屠宰檢疫的實施。因此對那些設備簡陋、屠宰方式落后的屠宰場應按照現代化、機械化的屠宰方式進行改建,以便于同步檢疫,同時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立規模化、現代化的動物屠宰及畜產品加工企業。
3.4加強中小動物定點屠宰檢疫的規范化建設
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可以檢查出臨床健康檢查過程中未能檢查出的病害動物,能夠對屠宰、加工場所實行定時消毒,使屠宰過程受到全程監控,同時可改善環境衛生,規范操作,減少污染,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因此,應盡快依法建立中小動物定點屠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才能真正做到有宰必檢、依法檢疫,真正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和身體健康。
3.5加大經費投入,增添必要的檢疫設備
動物檢疫是一項技術極強的工作,檢疫儀器、設備的先進與否,直接關系到檢疫的質量。特別是現在,為了畜產品的安全,除了傳統疫病檢疫外還要進行獸藥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的檢驗。因此應加大經費投入,增添必需的儀器、設備,建立能開展有毒有害物質檢驗的實驗室,把好畜產品的質量安全關。
3.6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
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對規模養殖場和屠宰場的動物和動物產品開展獸藥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測,實現對畜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全程監控,采用先進技術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對檢測出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動物、動物產品要進行溯源,并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予以嚴懲。
3.7強化監督,嚴格執法,加強部門協作與配合
監督管理,嚴格執法,是動物檢疫工作深入開展的有力保障。通過加大動物衛生監督檢查力度,深入開展藥物殘留監測,加強對重點領域的監督管理,著力開展動物飼養、生產、經營、運輸和動物產品的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環節的動物衛生監督檢查工作,促進業主落實和執行國家動物防疫和動物檢疫相關政策,自覺遵守動物防疫法律法規,接受管理,樹立依法養殖、依法防疫的意識。同時嚴厲打擊經營、使用假劣獸藥和違禁藥品的違法行為,嚴格做到有案必查,及時處理,一查到底。
加強部門協作,加大執法力度是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武鳴縣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與公安、工商等有關職能部門密切協作,多次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專項整治和經常性的監管、執法檢查工作,使得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產地檢疫率達80%以上、屠宰檢疫率達100%,保證人民群眾基本吃上“放心肉”。
3.8提高檢疫隊伍整體素質
檢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動物檢疫工作良好開展的關鍵。動物檢疫工作量大面廣,涉及的檢疫員多,他們的文化層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對有關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準確掌握程度不一,在動物檢疫工作中最容易出現誤檢、漏檢、違規等行為,容易釀成事端,造成損失。因此,應依照中長期人才戰略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檢疫人員文化、專業和職業道德素質,引入激勵競爭機制,嚴格考核,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力爭基層檢疫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形象得到較大的改觀,建立一支責任心強、職業道德良好、專業技術過硬的檢疫隊伍,使他們能掌握專業技術、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質量,愛崗敬業,在工作中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方位為人民健康服務。
搞好動物檢疫工作,確保畜產品的安全,是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一旦暴發動物疫情,不僅危害畜牧業生產,制約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因此做好動物檢疫工作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經濟任務,我們應本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探索,扎實工作,穩步推進,將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