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媽媽們行動起來了……
“2013年,嶄新的開始,我有好多想法要付諸行動。”牛牛媽媽近日與我們分享了她的育兒規劃:
1. 國內的教育還是不夠先進,為了將來可以讓他出國留學,學英語越早越好,所以,我必須給孩子找個靠譜的雙語學前班。
2. 現在的孩子都需要多才多藝,我也要盡可能地挖掘他的興趣愛好,鋼琴培養音樂氣質、圍棋鍛煉專注力、繪畫書法陶冶性情,都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在某個方面真能成名成家。
3. 空有頭腦但身體不好也不行,所以我還打算給他請教練學學游泳和滑冰。給我們講了這一系列規劃后,牛牛媽媽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也知道是多了點,但是這也是我身邊好多媽媽朋友的共識,你說哪樣可以省呢?”
贏不起的意志較量
從當前社會現實狀況上講,這份教育規劃的內容似乎真是一個也不能少,而牛牛媽媽和許多操心的家長一樣,都想盡力為孩子繪制美好藍圖,以保證他們實現美好人生,如此才能放心、安心。
但矛盾的是,一方面家長在按照自己的設想勾勒孩子的前行軌跡,另一面孩子在成長中開始萌發自己的意愿。當我們問:“牛牛愿意上這么多課嗎?”牛牛媽媽說:“他懂什么?聽他的不就都耽誤了,反正等他長大后就會明白家長的好意了。”因為“不懂事”,牛牛的意愿被忽視甚至被壓制了。
從把自己和其他人區分開來,學習用“我”代表自己,到保護自己的玩具,堅持做自己要做的事兒,堅持對家長說“不”,幼兒就是這樣一步步完成了自我意識的第一次飛躍。幼兒看不到太高太遠,他們首先需要在自主行動中探索自己,只有把建立自我的基礎打好了,才有可能談理想談未來。如果家長事事替代孩子做主,很容易和正在體驗自我能量的孩子處于持續的交戰狀態。回歸到生活中,牛牛的表現就是常常在上課前磨磨蹭蹭或是鬧脾氣,這些都是他試圖反抗媽媽,行使自我意志的表現。
持續的意志壓制,不僅傷害親子情感,更容易羈絆孩子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讓一個急需建立自我意識的孩子,忙于做各種自己既不感興趣,也不知為什么的事情,他會逐漸忘記自己想做的,習慣于依賴別人的意愿。這樣一來,父母所謂的勝利就得不償失了。
畫龍別忘了點“精”
不要小看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它是情商的重要指標,也是“自我實現”能力的根基。自我實現能力強的孩子有想法有動力,樂此不疲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他們猶如擁有一臺內置發動機,會持續驅動,自我激勵,發掘潛力,實現價值。自我實現就是一個人的“精氣神”,能推動一個人想方設法克服障礙,解決問題,一路向著自己的理想推進。所以,有時候孩子的反抗就是想去實現“我想要的”。父母完全從自己的意愿出發去規劃孩子的生活,無論多有道理,如果最終碾壓了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依然是無效的教育,即使畫出來的是龍,也是缺乏自我驅動本能的龍,少了“精氣神”的龍。背負著父母的期待,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這也是越來越多“好孩子”遇到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讓這樣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做家長的真的能放心安心嗎?
教育規劃中的留白藝術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刻有家庭教育的烙印,魯勒?情商不是要求家長在養育中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對生活的態度和期望,而是強調既要引導規劃,又得保護孩子的自我意志,這還需要家長在規劃中保持“留白”的意識。
“留白”就是在藝術創作中留下相應的空白,這片空白不是空無一物,更不是虛無寂寥,而是蘊藏著多種可能性,是為了讓已有的內容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藝術大師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師。養育子女同樣是一門藝術,因此,留白也可以說是一種養育智慧。
有些父母迷失在具體規劃中,卻沒注意到,因為缺少“留白”,孩子上了奧數厭惡數學;學了繪畫卻沒時間按自己的意愿涂鴉;上小學后,發現書本內容都學過了,反而不再專注聽講自以為是;當興趣課一個接一個,孩子非但沒博學多才,做事反而沒有常性……
因此我們說,幼兒期教育需要為孩子的自我意識留白,給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去孕育希望和夢想。他們更有可能長成真正生氣十足的龍,能夠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做自己內心認同的事情,實現自我完善。
魯勒·親子建議
1. 蹲下身來理解一下孩子的要求
家長別急著要求孩子理解大人的設想和道理,否則容易給孩子增加負擔,你可以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小小愿望,對他們的意愿表示尊重。
2 .精挑細選能發揮孩子主動性的活動
放慢節奏,尊重孩子心智成長的規律,確保他參與的活動和課程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判斷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向可發展的方向堅持下去。
3. 給孩子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讓孩子先體驗課程,用商量的口氣和試一試的態度與孩子討論學與不學的好處壞處,真誠地提供建議,但尊重孩子的選擇。如果孩子明確表示反對,可以先停下來,等一段時間,換一個環境和老師再試一試。孩子只要沒有抵觸情緒,當他感覺到自己得到了大人的尊重,反過來他同樣也會尊重大人的建議,以更積極的心態去嘗試。
4 .孩子需要探索自我的自由時空
孩子原本都是有求知欲望的,但課堂中的學習,孩子需要在自主的游戲時間里去消化和應用,即使是純粹的玩樂,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邏輯思維、動手能力等也都能得到鍛煉和發揮,甚至連平日里積壓的情緒都可以得到調節,以幫助他們恢復能量。家長千萬別把孩子自由游戲的時間視為可有可無,否則,孩子很難帶著快樂的情緒繼續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