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橫行
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發展受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且這些因素之間常常看似并沒有什么必然聯系。中國葡萄酒的進口量正在激增,其中大量的產品質量很一般。有些葡萄酒通過散裝的形式進口,之后在中國國內貼標,起的名稱多多少少都與相對應原產國的知名品牌有著相似度,可謂創意無限——我最“欣賞”的一個是對眾所周知的波爾多一級列級酒莊(Bordeaux first growth)拉菲莊園(Chateau Lafite)的山寨,這款葡萄酒的名字叫做Chateau Lateet。拉菲莊園的名望和美譽在中國市場達到頂峰時,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除了Chateau Lateet之外,還有一個創意也“很不錯”,那就是在酒標上標注“波爾多港口”(Bordeaux Port),同時還裝飾有拉菲莊園酒標的雕刻圖案。
三年前,葡萄酒中間商尼克·巴特曼(Nick Bartman)向我尋求過幫助,咨詢葡萄酒出口商宣傳行業遇到的問題。他常駐香港,最近對中國在葡萄酒標注冊法規方面的寬松程度瞪目結舌:“我們主要的工作重心在山東省,假酒在那里給我們帶來的損失,目前估算已經超過了三千萬歐元。我已經與警方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協同作戰多次,最終的結果是那里的多家葡萄酒公司倒閉,幸存下來的公司也在嚴格的監管之下。展望未來,雖然要做的事還很多,但至少我們在前進。”
面臨沖擊
在中國市場,法國、西班牙、智利和澳大利亞這幾個產酒國在大批量低利潤產品領域中的競爭尤其激烈。澳大利亞等南半球國家期望中國上調歐盟葡萄酒的進口稅,從而找到競爭優勢,但是在中國市場,稅率在這種檔次產品上的影響肯定要遠小于在精品葡萄酒(fine wines)上的影響——尤其是這些葡萄酒大多都是先運往零關稅的香港而后又進入內地市場。中國內地的葡萄酒關稅稅率是貨值的一半,明顯高得離譜且帶有懲罰性。
對中國葡萄酒市場沖擊更大的是政府新規——大力打壓政府禮品消費。禮品消費一度是中國精品葡萄酒市場極其重要的因素,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葡萄酒生產商對葡萄酒進行過度包裝,以及這種做法所產生的問題和麻煩。為了更好地銷售葡萄酒,中國國產葡萄酒在包裝上完全不惜工本,有時包裝費甚至超過葡萄酒產品本身。確實有一部分消費者在購買葡萄酒時遵循著“買最貴而不買最佳”的原則——盡管這部分市場日漸脆弱,但目前看來還沒有到崩塌的時候。中國消費者熱衷于品牌,典型的例子是,與常駐波爾多的著名飛行釀酒師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有關聯的最優質中國葡萄酒,價格遠遠高于他本人在波美侯(Pomerol)的出品。順便說一下,隸屬于中國投資者的波爾多莊園有一張“成長大名單”,米歇爾·羅蘭賣給中國投資者的龐巴酒莊(Chateau Bon Pasteur)近期入選其中。
勃艮第成下一個目標

最初的中國精品葡萄酒市場由波爾多紅葡萄酒(red bordeaux)所統治,部分原因是人們多年來對法國業主們堅持不懈的參觀拜訪造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象。不過目前來看,僅占中國人口數量很少部分的葡萄酒飲家(即便他們可能只在一些特殊場合才喝葡萄酒,但也可以稱其為葡萄酒飲家)已經開始拓寬自己在選酒時的產區范圍。勃艮第(Burgundy, Bourgogne)顯然是他們追逐的下一個目標——如此小的精品葡萄酒產區本身產量就非常有限,而中國人介入之后,那些本來就很難拿到配額的人將來的日子只會越來越不好過。
大批葡萄酒進口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這個新興市場上瘋狂掘金并努力尋求獨家代理權,造成的結果是本在原產國完全默默無聞的眾多品牌在中國市場內大行其道。對于這個現象,上海一位葡萄酒愛好者施曄(Young Shi)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在中國市場,有太多糟糕的勃艮第葡萄酒。”施曄擁有葡萄酒與烈酒信托基金(Wine Spirit Education Trust, WSET)品酒師文憑,這是一個總部位于倫敦的世界領先葡萄酒教育機構,預計今年在香港和中國其他地區的學員數量將超過英國本土。
中國式莊園
在中國生產葡萄酒,表象至關重要,因此討好外貌協會勝過一切。如今,中國廣袤的鄉村被很多獨具特色的葡萄酒莊園所裝點,你可以稱這種特色莊園為“沃爾特·迪斯尼莊園(Chateau Walt Disney)”。如此建設的意圖是想打旅游牌——來訪者呼吸著這里的空氣,撫摸著由大理石材料堆砌的建筑,有時候讓人覺得形式已經大于內容,作為主角的葡萄酒本身反而成為了陪襯。目前看起來現在也有數不清的中國富豪有著釀造中國最好且最貴(或者但求最貴)葡萄酒的夢想,為了釀造最好的葡萄酒,大量的釀酒技術進入中國,其中一些引進技術的鄉村地區之前連葡萄植株是什么樣子都沒有見過。
澳大利亞釀酒師莉莉安·卡特(Lilian Carter)曾在寶樂利加(PernodRicard)位于寧夏自治區釀造賀蘭山(HelanMoutain)品牌的酒廠工作了三年,與中國最受推崇的釀酒師之一李德美教授共事。現在的她受雇于望中酒業(WangZhong),這是一座位于新疆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西南方的酒廠,占地130公頃。烏魯木齊是穆斯林城市,位于中國西北部,距離上海有五個小時的飛機航程。與中國其他主要的葡萄園一樣,望中所種植的也是中規中矩的波爾多紅色品種,如加本納(Cabernet)和美樂(Merlot),不過考慮到德美先生也參與其中,倒是讓人對初次登臺的2012年份出品很是期待。
在名氣和技術上與米歇爾·羅蘭不分伯仲的法國釀酒顧問斯蒂芬·德儂古(StéphaneDerenoncourt)也被中信集團(CITIC)前董事長選為帶頭人,幫助集團在烏魯木齊西邊的瑪納斯縣建立葡萄園。此地靠近古老的絲綢之路,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喜馬拉雅宏大的規模令其顯得渺小而被人們所忽略。相比于中國其他產區(如拉菲莊園投資建立葡萄園的中國東部山東地區),瑪納斯地區的優勢在于其地勢特點導致了低濕度和低病害率。不過這里的劣勢也很明顯,那就是種植農必須在秋季進行非常費時費力的葡萄植株掩埋工作,以幫助其度過寒冷的冬季。
還有一個合作項目正在云南省靠近西藏邊界的地區進行,那就是圣艾米利永(St-Emilion)一級酒莊(first growth)白馬莊園(Chateau Cheval Blanc)和路威銘軒(LVMH)的擁有者與當地一位投資者的合作項目。目前看來這個項目最為漂亮,與世隔絕、高海拔和雪域高原是它獨有的特色。另外,這里緯度很低,所以冬天可以不用為葡萄園做防護措施——野性的東方氣質(Wild East)果然非浪得虛名。
(本刊轉載此文章為傳達更多觀點,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