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器物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構成,人類文化遵循著制器造物、建立和改變制度、產生和演進思想而發展。器物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蘊涵了人類文明的理念和價值觀。
關鍵詞:現代紫砂陶藝;陶瓷藝術;影響
1 前言
經過長期的沿用、發展,形成了一些法度和規律,紫砂大多數作品皆是秉承了這些法度及規律,或是在此種度量語言上加以擴展。可以說是,即便到目前為止它還是紫砂造型語言的主流,是紫砂美學內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陳鳴遠等為代表的仿真作品俗稱“花貨”的出現,又開創了一個新的格局。這類作品用提煉、細膩的手法,通過對物象作逼真的、微妙微肖的塑造及紫砂式的轉換處理,構成了另類形象,開創了紫砂陶的又一流派,至此紫砂的傳統制作語言基本形成。再是以曼生為代表的文人墨客因酷愛砂陶而使書畫陶刻介入,使紫砂作品平添了幾分書卷之氣,加重了文化氣息及純藝術傾向,使之介于工藝與純藝術之間,形成了紫砂的又一風格。以后紫砂陶創作基本上是在這三大語言體系中流連、徘徊、豐富和完善。久而久之,愈積愈厚,在樹立起自身形象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又制約了自身的進展。
2 現代藝術影響紫砂陶藝
現代生活造就現代藝術,現代藝術是現代生活的必然產物。隨著人類精神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紫砂陶的發展逐漸受到了一些現代設計思想的影響與沖擊。由于一些藝術家、美院人士的直接參與,這種影響日見明顯。特別是較為年輕的一代陶人,他們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層次的普遍提高,較多地接受了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其作品更多地注入了純藝術因素,如人性、現代理念等等。更多地傳達出作者的審美個性、主觀感受和內心世界。傳達出現代文明氣息,將現代意識與傳統觀念融為一體,展現出一種新的境界。
現代陶藝,是用陶瓷材質作為創作手段來展示作者個性、認識、審美、情緒、意念的一種純藝術表現形式。它的創作是一個純美術的思維審美過程。它是陶瓷,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陶瓷,它具有比一般陶瓷產品更多的文化內涵及精神特質,它同傳統的陶瓷在美學上有著較大的本質差異,一般地說它強調主觀感覺,強調手工制作。
傳統的紫砂陶是將設計作為第一性,作者首先要考慮功能效用,其次要合乎工藝操作規范(即傳統的制作方式與語言)。譬如一把壺,首先要可以泡茶,且使用方便,然后在此基礎諧調整體關系及局部處理,追求美觀。用傳統的制作方式進行制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的創造力與表現力。現代陶藝是以主觀意識為第一性,注重自我表現。它的制作可以是一個具象的形。也可是一個抽象的形,或是一個器皿之形,即便是一個器皿之形也并不一定首先考慮它的實用功能,而是通過這個實體來抒發表述作者的感覺、理解,將他的審美結果通過作品傳達出來。它的手法可能是寫實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可能是傳統的,也可能是前衛的,可能是對某個情節的描寫,也可能是某些意念的抽象表述。此時,這個實體本身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形、色、空間處理后,這個實體所傳達出來的作者創作的心理審美過程——所思、所想、所喜、所怒、所哀、所樂,及他對陶瓷特質的自我理解,其它因素相對來說是次要的。它帶有更多的精神生活痕跡及文化因素,比之于繪畫,此時陶土似乎成了筆墨紙張,只是表露作者心跡的手段而已,它可以不考慮其它因素如實用功能等等,也不一定排斥這些因素。簡言之,傳統的紫砂與現代陶藝最主要的差異在于:前者屬于工藝美術范疇,后者屬于純美術范疇;前者重實用、重制作,后者重“思”、重學識和個性;前者形式程式化,制約較多,后者思路廣,少約束;前者風格相秉,后者多變求新;前者傳統因素重,后者現代味濃。
3 總結
當然作為一名現代作者,雖然作品規模、大小不同,但必須有新的東西、新的體會、新的表現,也就是有鮮明的個性,作品才能豐富生動,才能有價值,才能流傳成為傳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