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興紫砂聞名天下,紫砂陶文化起源于宋代,經歷明、清兩代的成熟,發展到今天壺的造型更豐富,式樣繁多,可謂多姿多彩。
關鍵詞:紫砂壺;花貨;文化藝術
1 前言
在陶瓷藝術中,紫砂是一個特殊的品種,它具有與眾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藝術風格,它是一種實用與美高度和諧、妙不可言的特殊工藝品,紫砂壺以簡練大方之形、淳樸典雅之色、安祥恬靜之態。躋身于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林,深得海內外多方人士的寵愛。
當代紫砂壺要充分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強的優勢,把豐富的想象立體化,作為茶具,紫砂壺要厚薄有度、端握順手、注落流暢,用起來得心應手。作為壺藝,紫砂壺集造型與裝飾藝術于一身,圓器骨肉亭勻、珠圓玉潤,方器線條挺括、輪廓分明,筋紋器節奏有序、紋理精巧,塑器肖形狀類、理趣兼備,體現出高度美學法則。
2 紫砂花貨的特色
制作紫砂壺是離不開敲、打、拍、堆、貼、捏等等,這是在紫砂“花貨”中最常見的。
紫砂“花貨”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僅應具有適度性的藝術夸張,又應著意于風格瀟灑。此類壺藝以松、竹、梅為裝飾題材時。勁松要刻劃出枝干勁拔、針葉挺秀、氣勢鏗鏘;秀竹則要求嫻靜有致、俊逸瀟灑。勁竹喻以中國傳統文人內心的自喻、自尊、自省、自強的精神;冬梅又須主桿蒼勁,嚴寒中獨俏素枝閑花,以簡為主,達到疏中見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氣息的藝術效果,所以紫砂花器不僅要形象生動,構圖簡潔而且應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其藝術效果。
3 紫砂花貨及其思考
談到紫砂花貨,就不得不提到陳鳴遠,他是我們無法繞開的高峰,當之無愧的花貨鼻祖,他的獨特就在于對自然物象的創造性表現,在他的一雙巧手之下,梅樁、松段、蠶桑、蓮花、干柴無一例外地被提煉成形,并賦予生命,甚至小到水盂、花生之類器物,經他的點化都惟妙惟肖。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紫砂壺是中國陶文化和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茶為國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中國古代文人崇尚茶道,講究以茶會友,親和禮讓,清節勵志的追求自然清靜、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在今天,茶即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傳遞友情的媒介物,人們視飲茶為物質享受,視品茶為精神享受,以茶代酒、敬茶傳誼隨處可見。古往今來,中國的茶在祀凡、俗、藝、會、道、德等文化的形式和發展中,為人類文明留下了絢麗的一頁。
紫砂壺的美在于壺砂、壺色、壺形、壺款、壺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多藝術融于一體,而紫砂壺上乘之作的裝飾可謂美妙絕倫,使人“不見則已,一見愛不釋手,不集也罷,一集終生不休息”。
為什么陳鳴遠能創作出大量精妙繁復的花貨作品呢?這當然與紫砂壺的發展趨勢和他本人的高超技藝、藝術感悟有關,但考察一下他所處的時代——康熙盛世的工藝品,整體風貌就能看出他的創作與當時富麗堂皇的宮廷器物風格是一致的,宮廷器物的風格影響著時代的審美取向。
4 總結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盡管當今世界文化藝術風格流派紛呈,但我們悠久的民族手工藝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只有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外來藝術,加強擴大審美意識和設計理念,開拓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充滿生機的藝術之路。這也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物質與精神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