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興紫砂工藝作為一門獨特的民間藝術和文化,經過幾百年、幾十代人的智慧勞動和藝術創作,已自成一體、獨樹一幟,被世人所推崇。
關鍵詞:紫砂壺;造型工藝
1 紫砂的制作
宜興紫砂工藝的發展,除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人文因素外,與我們宜興地區擁有這片儲藏著得天獨厚的紫砂原料有極大的關系。宜興紫砂泥,俗稱“五色土”,它朱有濃淡、紫有深淺、黃有不同。它深藏于兩層巖石之中,也稱“泥中泥”。從開采到燒成,紫砂壺的制作要經過煉泥、制坯、雕刻、燒煉等工序,其中以制坯成形為主要工藝過程。經過幾百年來歷代藝人的創作實踐。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制作技法。同樣,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必須有一個完美的創作構思、合理的原料配制、精細的制作技藝等,這是一個壺藝創作者必須掌握的,缺一不可。
自然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的題材庫,是用之不完的藝術創作源泉。唯有靠我們壺藝家的聰明才智去篩選、去識別。紫砂工藝造型的創作,就是將自然界中物體的形象通過去粗取精,并經過工藝上的加工提煉,成為深人生活的藝術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必須注意藝術上的變化與統一,氣勢上的生活與協調,效果上的實用與美觀。在造型設計上應突破個性,俊俏剛柔、纖細厚拙、高矮得體、裝飾協調、錦上添花、相得益彰,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顯示出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2 紫砂造型的裝飾
在造型裝飾上,往往必須用裝飾手段加以整理,按照藝術形式美的要求進行加工,這也就是藝術美術界通常所說的變形處理。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我刻意從中國文化意識人手,取寓意吉祥的“松”、“竹”、“梅”等創作題材滿足人們的欣賞要求。
當今,宜興紫砂發展呈現了百品競爭的景象,不斷發展的市場為從藝者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紫砂工藝的陶藝工作者,裝飾陶藝并不是人們簡單意義上的一種坯體上寫寫、畫畫,或者刻些什么。嚴格地說從醞釀構思開始,從熟練自己手中作品開始,就已經體現了作者作為創作主題的美的塑造與表現能力,一把茶壺、一只花盆、一件物飾,它的任何添加都是作者認識美、表達美的開始。陶藝作為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應當說是不會影響作者在探索的領域內作各種有益的嘗試與比較的,無論是爐火純青、駕輕就熟,還是初出茅廬、眼高手低,這樣的嘗試與反復終將延續下去,直到一種樣式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直到作品較為完整地體現出來,而裝飾在造型的構架內由于它的材質、釉色、火溫以及前輩長期積累的經驗,更容易產生別開生面展示空間與裝飾的效果。
紫砂材質的特殊性,決定了紫砂裝飾的隨意性。心情發揮、盡力發揮、盡才發揮其效果。紫砂材質不施釉,但可以配置出赤、橙、黃、綠、青、藍、紫。也可以配置各種各樣的色泥。作者對泥色的巧妙運用、裝飾得當,并融入作者的情感,使作品成為一首詩、一幅畫、一件藝術小品,與地方特色、水鄉特色、鄉土人情、文化氣息緊密結合、息息相關。在實際操作中,有時采用紫砂材質的原色泥,有時在紫砂的原坯上根據畫面的需要點綴各種色泥。裝飾運用色泥,完全是為了達到“壺中畫、畫中壺”這創意追求,提高藝術品位。增強欣賞力度。
3 感悟
一件好的作品,除題意好外,關鍵是運用藝術上的塑造語言,才會動人、受人喜愛,紫砂工藝歷經幾代藝人的提高和錘煉日趨成熟。筆者作為一長期從事紫砂工藝的陶藝工作者,從藝二十五年來深感前輩們為我們留下這份遺產的珍貴。我們只有不拘一格、貴在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至善、至美的紫砂精品,豐富紫砂陶文化,繁榮我們的紫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