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裝飾是紫砂壺制作的一個特色,不僅檢驗者制壺人的基本功,更表達著制壺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和審美標準,同時造型裝飾也是一種精神內涵的表達。
關鍵詞:藝術;美感;詩意
1 引言
中國人教人向善,講“善有善報”。教育人要感恩,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人、誠待于壺友,謂壺之道。在多年的紫砂藝術追求中,尤其是我們中青年紫砂創作者正逐步地認識到:紫砂壺的創作設計必須在繼承傳統中提升其文化品位,尋找一種境界給人以啟迪,努力把文化意蘊融進紫砂“五色土”獨有的高雅氣質之中,直達紫砂壺愛好者的心聲,這樣的作品讓玩壺人各取所需,用壺時心靈有所感悟,深諳壺語內蘊儒、道、佛之崇高精神。此壺的美學價值就是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藝術語言的意境。這把“滴水之恩壺”(見圖1)就很好地表達出了真、善、美的意境,現淺談一下創作體會:
2 內涵感
從美學上看,我們應該在創作前就思考這把壺怎么表現,怎么表達一種情感、一種內涵。一把具有精、氣、神的好的圓器壺會給人以圓潤端莊的感受。或讓你感受到玉潤般的素雅,或讓你領悟到大智若愚的憨態,或給人以充滿活力的朝氣?!暗嗡鲏亍钡拿缹W價值就是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藝術語言的意境:做人圓滿,懂得感恩,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3 藝術感
此壺壺身開闊,壺蓋與壺把以水為題材,像一滴水墜落濺起的一朵浪花,靜止了一種動態的美。底座穩健,猶如做人值得信賴和尊重。拿在手里,猶如自己在海邊欣賞眼前無邊無盡的海洋,感受著海的寬闊與胸襟。整體造型古樸大方,線條流暢自然。此壺的做工也相當了得,口蓋嚴密,斷水也是干脆決斷,滴水不漏。泥料也特別采用了原礦清水泥,純正天然。
4 詩意感
裝飾是紫砂壺制作的一個特色,不僅檢驗者制壺人的基本功,更表達著制壺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和審美標準,同時造型裝飾也是一種精神內涵的表達。在制作設計該壺時尤其注重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追求變化:壺鈕和壺把表達了滴水的概念,那么壺身就要演繹“感恩”的內涵。紫砂是一個器物,它不可能像別的藝術那樣非常明確,但它能濃濃地表現一種意境,這種詩的情感不僅僅在造型里,也在裝飾手法的運用里。壺身左右裝飾著浪花的形狀,以不規則的浪花圖形對稱,如水不斷涌出,寓意著做人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接納別人。更要學會認識自己。天空會因一絲云彩而更深邃,大海也將因一朵浪花而更澎湃,做人會因為懂得感恩而內心美麗。這種裝飾的表達也花費了不少功夫,尋找資料、請教專家,數易其稿,最后賦予了該壺動靜結合的詩意感。這是創作者對生活的一種熱愛,也是對人生的一種感悟,這更是未來紫砂圓器裝飾的一股清流。
紫砂源于泥土,成于造化,貴能傳情達意,悅人悅己。一把紫砂壺是一首自然與人性的天籟,而現代紫砂的創作由于學院派人士的進入,特別是現今在歷史、美術、繪畫、文學方面有造詣的藝人越來越多,加上藝術品市場的興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眾的藝術欣賞水平。越來越多的紫砂藝人意識到:要想一件作品之中將形、神、氣、態用藝術手法表現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就必須準確地抓住自然物體形態與現象的主要特征的本質所在,充分認識其精神風格和氣質。做到主次分清、視覺和諧,才會經得起時間的推敲,才能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這是創作的一點感言,更是對紫砂未來的一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