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砂壺的和、融、用、奇四美是經過藝人的創造賦予的,不同水平的壺四美的程度也表現不同。這四美要在與外部世界的接觸中,在萬事萬物的聯系中得到體現。品讀紫砂壺的文化底蘊是一種精神的修養,寓教于樂,可以凈化心靈。
關鍵詞:和;融;用;奇
1 前言
紫砂壺到底有沒有文化底蘊?這個問題如同人有沒有靈魂一樣至關重要。做了多年的壺。看了不少紫砂書籍,也觀賞了很多名家壺,對于紫砂的文化底蘊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如今人們收藏紫砂壺只看泥料、工藝、款識、年代,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動人心之處在文化。紫砂壺可以說是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壺上有造型藝術、繪畫藝術、金石篆刻、詩詞銘文,當水注入壺內還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有如泉水流淌的音樂,有些壺型仿佛舞蹈動作的定格。但一捧泥土之所以能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是因為它深厚的文化寓意、它的精神本質。如同月餅之美在于象征著團團圓圓,玉石之所以幾千年來被文人所寵愛,因為它是美好人格的象征;因君子比德于玉,演繹出一套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紫砂壺的魅力同樣如此。所以,借鑒玉之美談一下心目中紫砂文化的“四美”。
2 和之美
“和為貴”的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最核心的價值取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并不是與“斗爭”相對而言,而是與“同”相對而言。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和”的精神是以承認事物的差異性、多樣性為前提的,是對多樣性的堅守。紫砂壺的和之美就體現在對萬物多樣性的尊重,在于一視同仁的胸懷。
愛茶人都知道,喝綠茶要用玻璃杯,喝烏龍茶需用蓋碗,但是紫砂壺作為泡茶器皿,既可以用來喝綠茶,也可以喝現在時髦的普洱茶。自明代人們飲茶習慣發生改變以后,紫砂壺成了最好的飲茶器皿,那時還只有綠茶。直到清代中葉以后有了發酵工藝,茶的種類多了起來,人們發現紫砂壺適合于各種茶,能沖泡出最好的效果。茶具砂為首,無論是高貴的普洱、龍井,還是鄉村野老的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壺中都可氤氳出最醇正的香氣,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澤。無論飲茶者高低貴賤,紫砂壺一視同仁。皇帝可以用,普通民眾也可以用。皇帝盡管用出皇帝的氣派,百姓自有百姓的樂趣,紫砂壺承受著不一樣人一樣的愛。
和天地萬物。天地萬物皆可幻化為壺,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眾生,在做壺人手中一躍而出,自然會把不同的情感愿望帶到壺上。有一壺名為“波浪錐壺”,波浪錐傳說是當年荊軻刺秦王的武器。但人們企盼和平,希望化干戈為玉帛,化利器于茶水之中,這把壺自然表達了做壺人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3 融之美
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要素。大千世界,萬水爭流,匯入大海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在合而不同,又講博采眾長、互相吸收。《周易》所說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剛柔相濟也是這個道理。壺小乾坤大,萬事萬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容于一壺之中。
融金、木、水、火、土。書畫紙張由樹木加工而來,遇火立刻成灰。而紫砂本身是土,又含鐵質,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在烈火中融為一體,鍛造出一個通透的新生命。這一鍛造過程不需任何修飾,不像瓷器那樣需要包上一層彩釉。紫砂壺可以說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融方圓剛柔。紫砂壺不僅造型上有方圓之分,壺身、壺把、壺嘴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壺上的線條更是有曲有直、剛柔相濟。即使看似圓形的筒身,其橫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圓、圓中有方。再細觀壺之神韻,即使氣質剛強似猛士,曲水流長處也自有俠骨柔腸。
融天地四方。壺身雖小,卻能自成一個世界。壺中有上下,壺因為有把、有嘴可以分出前后左右,甚至因為它的閉合結構可以分出表里。壺上的“上下左右前后”與天地“六合”一樣合成一個天下,且兩兩相對應而存在。
4 用之美
紫砂壺的美存在于使用當中,將沸水注入壺中,觀壺色瑩潤如玉,聽泉眼細流汩汩,聞茶香裊裊而來,壺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龍飛鳳舞,卻又觸手可及。拿來摩挲把玩,心中頓生愉悅親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無論青花瓷、青銅尊還是羅漢塔都會用舊,而紫砂壺卻能在使用當中愈發光彩照人,越用越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養壺”。壺靠使用以養生,以養浩然之氣。
紫砂壺的用之美也并非逞一時之強。紫砂壺與茶文化相伴而生,只要茶在它就有用武之地,就可以日日提醒你不可一日無茶,不可做無用之人。
5 奇之美
追求奇特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情結。有道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文似看山不喜平。傳說紫砂壺的創始人供春曾做過一把壺,不泡茶時壺為褐色,往壺里注水壺身隨水位上升漸漸變色,注滿水后全部變為綠色。不論這樣的傳說是否屬實,可見在紫砂壺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追求奇特是一個目標。
紫砂材質特殊這是一奇。它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可以適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餿,而且紫砂材質有類似海綿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壺就是不放茶葉水中也有茶香。紫砂還可以獨立成陶,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添加其它礦物而獨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粘結度和可塑性,具備單獨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種。用這種被稱作泥中泥、巖中巖的五色土做成壺,出窯時形比冶銅,人手光可鑒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謂之奇。
紫砂壺表現力強,又是一奇。我們看一幅油畫往往會產生真實的幻覺,當眼睛近距離觀察一幅油畫時,除了筆觸就再也無法看到所表現的其他物體質感。紫砂就不一樣了,用紫砂做成的“牡丹壺”像一朵盛開的牡丹,“芒果壺”看上去就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芒果,無論從造型、顏色還是質感來看都惟妙惟肖。遠看如是,近看也如是。紫砂做出來的動物、鳥蟲更是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壺形態上“方匪一式,圓不一相”,每一把都不同,變化多端、幻化無窮。藝術貴在變化,紫砂壺把變化的奇美表現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