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認為,我國服裝加工企業面臨勞動力成本增高的困境時,真正的出路在品牌。
高德康說,自己的品牌提升起來了,物質的價值上來了,整體價格也就提高了。但是政府給剛起步的企業一點補助和鼓勵,企業以后才能慢慢渡過難關。
對于企業自身努力,他認為一方面管理要創新、激勵機制要創新,經營方面也是要創新,比如說在技術上要不斷地進行培訓,而且要做模具讓他們慢慢渡過難關,而且像我們全是流水化作業,也能提高產能,這樣的話同樣的工作在這里工資水平可能要好一點,所以要不斷地開發創新。
在談到走出國門的服裝品牌在國外遇到的困難時,他說,國外是方的,中國人是圓的,要慢慢地給他們進行修整,所以一上去就要規范,信息要暢通、要量化,一個過程。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是一旦這個過程過來了,就會有變化了。
我們的品牌怎么樣在國際上被普遍接受?結合波司自身的例子,高德康說,像波司登這個品牌90年代老外都是到王府井百貨大樓去買的,他們去買的人很多,因為當初我用了一個很創新的面料,手感好,絨摸上去很好,他就買了,品牌肯定要有國外的影響力,沒有影響力肯定是不行的。
他說,“企業自己一定要強,在國內一定要有底氣。要不斷創新,產品要適合當地國家的消費者。我認為不要打太多廣告,比如,去年7月26日的倫敦奧運會,我就這樣要求,因為奧運會的影響力非常大,這時中外記者非常多,我們試營業就有3300條報道,如果每條算5萬塊錢,就是1.56億。新聞和廣告是不一樣的,我們沒有花錢,只是抓好了這個機會,就一下子就給你發出了很多消息,一分錢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