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物藝術品市場成交總額下降50%
剛剛結束的國內文物藝術品秋季拍賣,全國共有272家拍賣公司上拍拍品28萬件,其中僅11.6萬件成交,成交率僅有42%。雅昌藝術品市場監測中心發布的最新監測數據也顯示,2012年大中華地區藝術品秋季拍賣成交總額為255.9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同期下降約50%,成交規模近乎被“腰斬”。而用以衡量市場熱度的高價拍品數量更是急劇下滑,以億元拍品為例,2010年秋拍,成交價上億元(含傭金)的拍品有16件,2011年春拍有15件,而201 2年秋拍則僅有1件。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北京匡時拍賣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均認為,“腰斬”指的是成交額,并不是市場行情下跌,受大環境影響,目前市場上好的拍品越來越少,拍賣公司征集困難,這是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副總裁寇勤則認為,其實藝術品市場遭遇的最壞狀況已經過去,特別是經過這一輪調整,藝術品投資的心態、投資取向和行為都將更加規范,市場參與各方漸趨理性,有助于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故宮公布首批18大類藏品目錄
近日,故宮博物院在其網站公布了首批18大類藏品的目錄,約66.3萬件國寶網上可覽。這在國內大型綜合博物館尚屬首次。故宮公布藏品總目的范圍,既包括博物院一、二、三級珍貴文物,也包括了一般文物和陶瓷標本。首批公布的18大類藏品為銅器、金銀器、琺瑯器、玉石器、雕塑、織繡、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鐘表儀器、珍寶、宗教文物、武備儀仗、帝后璽冊、銘刻、外國文物、其他文物。這些文物是博物院歷時5年清點出來的,也是故宮首次數清楚自己的家底。截至2010年底,這座博物院藏品共有25大類,總計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陶瓷標本7577件。
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將于2013年完成計劃
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最大規模的“復古”工程——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今年將完成具體計劃。1月18日,北京市委宣傳部通報今年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規劃,包括推進中軸線、大運河申遺;完成百項文物保護修繕計劃;實施明清皇家建筑修繕保護專項工程,實施“三山五園”等歷史名園和文化景觀保護工程。2012年2月,北京市啟動“名城標志性歷史建筑恢復工程”和“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初步規劃每年將投入10億元,逐步恢復北京城城墻遺跡、永定門甕城及箭樓等標志性建筑,修繕多處文化遺產,再現北京舊城歷史上的“凸”字形城廓。在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計劃中,還將看到先農壇圍墻修繕保護、鐘鼓樓修繕、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沿街整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筑遺存等保護方案。
《拍賣監督管理辦法》3月1日實施造假將罰款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近日發布消息稱:《拍賣監督管理辦法》3月1日起施行。與現行《拍賣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相比,即將施行的辦法針對知假拍假、暗箱操作等拍賣市場亂象,更加強調誠實信用原則,嚴禁違規操作,完善備案制度,同時進一步簡化了相關程序。辦法規定,拍賣企業不得有下列行為;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爭攬業務;利用拍賣公告或者其他方法,對拍賣標的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其他拍賣企業的商業信譽;以不正當手段侵犯他人的商業秘密;拍賣企業及其工作人員以競買人的身份參與自己組織的拍賣活動,或者委托他人代為競買;在自己組織的拍賣活動中拍賣自己的物品或者財產權利;雇傭非拍賣師主持拍賣活動等。其中,對拍賣企業損害他人商譽、雇傭非拍賣師主持拍賣等行為,工商機關可作出警告,并處1萬元以下罰款。
佳士得公布201 2年銷售數據總銷額達62.7億美元
1月17日佳士得公布了2012年銷售數據。根據佳士得年報顯示,2012年佳士得公司總銷售額達到62.7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0%。其中,個人收藏銷售增加26%至10億美元。2012年佳士得共售出686件價值在100萬美元以上的藝術品,其中49件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全年成交額最高的拍品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馬克·羅斯科的“橙、紅、黃”,在5月份紐約拍賣會上以8689萬美元成交。戰后當代藝術類拍賣品最受歡迎,共收入16億美元,創下史上最高銷售額,比2011年增長34%。購買者當中,大多數來自歐洲和美國,他們占所有拍賣者總數的75%,不過香港方面的亞洲藝術品拍賣成交額卻比2011年有所下降。
中國嘉德公布2012年業績:總成交51.62億元
日前,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對外公布2012年業績,包括中國書畫、瓷器家具工藝品、中國油畫及雕塑、古籍善本、郵品錢幣以及名表珠寶翡翠門類,春季、秋季、四場嘉德四季及香港首場拍賣,共成交22695件拍品,總成交額51.62億元。中國嘉德2012春、秋兩季拍賣(包括春季、秋季郵品錢幣拍賣會)共成交39.38億元,四場嘉德四季共成交8.52億元,香港首拍——中國嘉德(香港)2012秋季拍賣會成交4.55億港元。
百余件畢加索創意陶瓷3月上拍倫敦蘇富比
2013年3月19日,蘇富比倫敦將舉辦一場特殊的收藏拍賣會,屆時將有巴勃羅·畢加索創作的100多件陶瓷作品上拍,每一件的價格在2000-3000英鎊。風格迥異的瓷盤、瓷碗及花瓶,在畢加索的手中都變成了有趣的貓頭鷹、山羊、男人、女人,甚至是公牛和魚。燒制這些陶瓷的則是法國南部非常有名的瑪都拉(Madoura)陶藝工坊,充分反映出畢加索的創意才華,以及在藝術形式上的百變風格。畢加索,這位西方藝術圈最重要的一位藝術家,曾于1947年在法國南部小鎮瓦洛里斯的瑪都拉陶藝工坊做學徒。當時的瑪都拉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坊,如今卻成為當地最有名的陶藝工坊。這些幽默的陶瓷作品創作于畢加索晚期藝術生涯中的一段關鍵時期,這也奠定了他在藝術史上的地位。
現代鈞瓷作品近10萬元成交
在2012年嘉德秋拍“近現代陶瓷”專場上,首次亮相嘉德拍賣的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任星航作品“荷口碗”,以9.7萬元成交。對于首次亮相頂級拍場的當代鈞瓷來說,這樣的價格值得市場關注。該作品以底價3萬元起拍,經過幾位買家激烈爭奪,最終以9.7萬元被一位河南買家競得,這也是任星航個人作品的首個拍賣成交紀錄。縱觀近幾年拍賣市場,雖屢有宋、明時期鈞官窯瓷器上拍,但由于數量稀少,遠未被市場廣泛關注。宋、明鈞瓷等成交價格少則百萬,多則上千萬。2012年春拍中,香港佳士和保利的兩件鈞窯花盆,均以過千萬成交,市場價值已然有了衡量指標,但現代鈞瓷大師的作品,除已故大師劉富安作品有過超百萬的成交記錄外,別無其他大師記錄可供參考和借鑒,所以此次任星航作品上拍成交,對于現代鈞瓷的收藏市場有著重要的意義。
安迪·沃霍爾居2012年藝術家作品年度成交額首位
從上世紀50-80年代,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每隔十年就有改變,而其價格與受歡迎程度也屢屢刷新。近日,市場分析數據提供商Artnet網站公布了2012年藝術家作品年度成交額的排名。安迪·沃霍爾作品年度成交額3,803億美元,躍居第一;畢加索作品成交額3,347億美元,屈居第二;德國藝術家格哈德·里希特作品成交額以2,989億美元位居第三,并收獲了拍賣成績最佳的在世藝術家這一殊榮;張大干作品以成交額2,416億美元,排榜單的第四位。
王羲之《大報帖》精致摹本于日本發現
1月8日早上,日本NHK電視臺發布新聞,稱一件被稱為《大報帖》的王羲之雙鉤摹本在日本被發現。這件堪稱“世紀新發現”的作品于1月22日至3月3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宣布,其研究人員經過鑒定,根據字體和字面意思,確定該貼是7~8世紀時中國唐代宮中制作的摹本的一部分,這將成為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珍貴資料。據了解,這個摹本是五島美術館理事兼學藝部長名兒耶明收到個人收藏者的鑒定請求后,又委托東京國立博物館進行鑒定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陳列品管理課長、中國書法史專家富田淳等人對之進行鑒定后,認定這是王羲之書法作品的摹本,并認為這個摹本有可能是遣唐使帶回日本的。
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公布展商名單
近日,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組委會公布5月23-26日參加首屆博覽會的展商名單。據悉,本屆總參展商人數從去年的266降至245。香港巴塞爾藝博會負責人Magnus Renfrew表示,參展人數“縮緊”,部分原因是參展商們希望能在更大的空間中展示自己帶來的作品。另外,這次藝博會在關注亞洲特質的同時更加關注作品的年代感,這一方面是因為巴塞爾關注老作品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順應市場變化。本次組委會還十分注意突出藝博會的“亞洲性”:參展畫廊中有超過半數來自亞太地區(包含那些在亞太地區開有分店的西方畫廊),還特意增加了“亞洲視野”板塊,集中呈現47家亞太地區(包括土耳其和中東地區)的畫廊。今年新參展的西方畫廊有來自紐約的303畫廊和Peter Blum畫廊,以及來自柏林的Wentrup and Johnen畫廊。去年參加了香港藝博會的倫敦畫廊Maureen Paley和紐約畫廊Eleven Rivington今年沒有參展。
價值百萬美元的馬蒂斯失竊作品25年后現身
當亨利·馬蒂斯的油畫于上世紀80年代末在斯德哥爾摩現代藝術博物館被盜時,大家可能并未預想到,這幅畫會在26年后會現身于埃塞克斯。最近這幅失蹤25年,創作于1920年、價值100萬美元、名為《花園》(Le Jardin)的作品,在2012年圣誕節前夕,被一名波蘭藏家提供給了藝術品交易商查爾斯·羅伯茨。這幅作品于1987年在瑞典的博物館,被一名手持鐵錘的夜間竊賊盜走,并在保安到達前逃脫。當時的報道顯示,該竊賊試圖將畫作再賣給該博物館,但博物館拒絕支付,其后20年,該畫下落不明。當羅伯茨拿到這幅《花園》后,他查詢了藝術品失竊登記處數據庫,確認其為馬蒂斯的作品,并商談回收事宜。據藝術品失竊登記處執行董事Christopher A.Marinello所說,這幅畫長期失蹤,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太知名,所以在公開市場很難售出。他說,美術館拒絕竊賊的出價是正確的。
5.5億元乾隆瓶兩年后再現市場終以半價成交
曾經拍出5.5億元的乾隆瓶因買家沒付款,兩年后再現市場。這次交易是在英國邦翰斯拍賣行以私人洽購方式完成的,準確價格暫未公開。知情人透露,該瓷瓶成交價在2000萬-2500萬英磅之間,由一亞洲買家購得。目前這個瓷瓶已經在英國出境。2010年的11月11日,一件估價80萬120萬英鎊的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以516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5,5億元)的天價成交,超過估價50倍,使這件瓷瓶成為了最貴的中國藝術品。據拍賣行的業內人士透露,當時舉走這件拍品的是中國買家王耀輝。但其拍下這件藏品的兩年間一直沒有付款。因為收款無果,賣家再次把這件拍品送到了市場上,結果以2000萬-2500萬英鎊的價格賣出,比最初的價格縮水了約一半。
巴黎戴高樂機場展出奧古斯特·羅丹作品
近日巴黎戴高樂機場對外宣布其2E航站樓M廳與法國知名的羅丹博物館進行合作,將于未來展出法國20世紀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戴高樂機場商務負責人Mathieu Daubert介紹,這是機場從來沒有做過的嘗試。據悉,戴高樂機場一年將會有兩次不同主題的展覽,所有的乘客將會免費觀賞到超過50件享譽世界的雕塑,這其中包括奧古斯特·羅丹標志性的作品,《吻》(LeBaiser)和《思想者》(Le Penseun等。
雷姆·庫哈斯將任201 4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總監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主辦方于2013年1月8日正式公布2014年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總監人選。曾獲得2000年普立茲克獎、2010年威尼斯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和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RIBA)2012年度Jencks獎的荷蘭建筑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將擔任此職。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主席保羅·巴拉塔(PaoloBaratta)表示,庫哈斯是這個時代最具精彩個人特質的建筑師之一,其作品以精密研究為基礎注重理論實踐。主辦方也寄望雷姆·庫哈斯將秉承其既有精神將建筑雙年展當作研究項目來重新思考。庫哈斯則回應,他將帶領團隊,以嶄新的角度審視全球建筑之核心元素并從中尋找新意。第14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總監職責將包括在316米長、21米寬和近10米高的軍械庫(Corderiedell’Arsenale)——威尼斯曾經生產纜繩的工廠中策劃主展,協調貫穿雙年展盛會的各國家場館。本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將在2014年6月7日開幕持續到11月23日結束。
三星堆考古發現大型建筑群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月15日宣布,三星堆考古再獲重大突破,發現了青關山大型建筑基址群,并初步確認“倉包包城墻”和“北城墻”兩道新城墻。此次勘探和發掘是繼1986年一、二號祭祀坑發現、發掘以來,收獲最大、取得突破最多的一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雷雨介紹,201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遺址北部和東南部3.2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進行考古勘探,發現青關山大型建筑基址群。該建筑基址群位于三星堆遺址西北部的二級臺地上,均系人工夯筑而成,現存面積約16000平方米,并在該建筑基址群發現有掩埋玉璧、石壁和象牙的現象。更具突破意義的是,專家在三星堆遺址北部初步確認了“倉包包城墻”和“北城墻”兩道新的三星堆時期夯土城墻,使得三星堆古城的城墻由原來的5段變成了7段,外廓城也由于“北城墻”而趨于完整。
明代藩王府出土大量皇家瓷器被譽為小皇宮
近日,經權威專家論證,江西省鄱陽縣王府遺址主人日前被確認為明代淮王。該遺址因出i7大量皇家瓷器與建筑構件,被專家譽為“小皇宮”。據統計,明朝曾有王號的皇子共計85位,有封地藩國的親王共計54位,親王府共計約40處。本次淮王府遺址的發掘,是中國文物考古部門首次組織對明代藩王府的科學考古發掘。據此次考古發掘的領隊肖發標研究員介紹,明代淮王府遺址位于鄱陽縣饒州府文廟大成殿東側,約占地8000平方米。1644年明亡后,永壽宮焚毀坍塌。到500多年后的今天,僅在鄱陽縣饒州府文廟大成殿前殘存云龍紋輦道。明代淮王府是全國保存較好的明代藩王府遺址之一,也是江西明代三大藩王中現在唯一能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的王府遺址。肖發標稱,“遺跡出土瓷器中發現了‘淮府上用’等銘款的王府用器,在建筑構件中出土浮雕祥云等皇家專用紋飾的石質大柱礎及一些雕刻有龍、鳳、獅等瑞獸的漢白玉,進一步證實發掘區就是明代淮王府遺址。
唐十八陵考古發現10處寢宮
隨著唐陵大規模考古調查的持續進行,考古工作者目前已在陜西省唐十八陵發現了10處“寢宮”(俗稱下宮),雖然保存有好有壞,但是總體上格局基本清楚,為研究帝陵制度史、保護唐陵文化遺產等提供了重要資料。唐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于乾陵),其中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陜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富平、蒲城6縣,東西綿延100余公里,世人通稱其為“唐十八陵”。著名考古學家、主持唐陵考古調查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建林說,通過多年考古調查發現,唐十八陵已由原來的一個個文物點擴展為大遺址理念下的面,帝陵的總體布局基本可分為三部分,主要是陵園、下宮遺址和陪葬墓區。考古調查的10座唐陵都發現了下宮遺址。張建林說,營建唐陵時皆布局有“寢宮”,自昭陵始皆在陵園東南方,因其建在山下遂稱下宮。這對于研究帝陵制度以及保護唐陵提供了最新的重要考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