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陽,遼寧沈陽人,生于1961年6月29日。羅陽小時候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王”,學習成績優秀。羅陽愛動腦筋思考問題,小學時,他自己學著組裝收音機,給滑輪車裝上方向盤和活動輪子。中學時,憑著一顆善于思考的頭腦和進取的態度,他的數理化始終很出色,在班里名列前茅。羅陽的父親羅哥曾是軍事經濟學院政教室主任,為人正派,羅陽的母親吳傳英是一名軍隊數學教官,羅陽就是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中成長起來的。吳傳英清楚地記得,武漢4中是重點學校,43中是普通中學。當時隨軍子女一般只能有一個進重點學校。羅陽覺得男孩應該多擔當一些,就把上重點中學的機會讓給了姐姐。
1978年,那時剛剛恢復高考不久。由于當時考大學的機會不容易,加上高考復習非常緊張,羅陽很珍惜學習的機會,后來羅陽高考成績優異,物理考了95分,是當時全區第一名。填報志愿的時候,羅陽的班主任和老師,動員他報清華或北大。羅陽說:“我從小熱愛飛機、航空,想報考北京航空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最終羅陽如愿以償。當時,羅陽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還以為是開飛機的呢,等收到通知書以后,才知道是搞飛機設計的。
羅陽是“文革”后第二批大學生。在同學中他是格外用功的典型,稱得上是班里的尖子生。他是班里的體育委員,各種體育活動都由他組織,在各種體育比賽上為班里拿回不少個中長跑的獎項。他還是排球隊的主力隊員,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排球比賽。羅陽是班級干部,樂于助人,在校期間宿舍里一名同學生了重病,由于家中條件比較困難,家人一時趕不到北京,羅陽就和同學們輪班到醫院陪護照顧。
1982年,羅陽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空設計專業畢業后,又在職學習取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設計碩士學位。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中國航空工業最難熬的日子。羅陽大學畢業分配到了沈陽。羅陽的住處,雪融化的時候,屋里的墻壁都被浸濕了,屋里像掉雨點一樣,因為環境十分惡劣,羅陽在寒冷的冬天,搓著手靜靜地畫著圖紙,餓了就抓起饅頭啃上兩口。沈飛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一年只有4架飛機訂單,只能軍轉民,生產洗衣機、電冰箱。他們一個月只有幾十塊錢工資,許多人都下海經商賺錢去了,最終,他選擇了留下來,等到了為祖國航空工業施展才能的機會。
2002年,羅陽被任命為中航工業沈飛公司黨委書記。2002年7月,羅陽出任沈陽飛機工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董事長,2007年11月改任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副書記。上任以來,羅陽銳意改革、開拓創新,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6%,利潤年均增長34%,帶領公司邁入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2007年,羅陽剛走馬上任,研制殲—15飛機的重任就下來了。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斗機,自我攻防能力突出,飛行速度快,能在數秒鐘內探測、發現并摧毀敵方海上移動目標。由于時間緊、壓力大,作為現場總指揮,羅陽經常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地工作,早上一上班就在公司現場工作,一直到深夜。他最喜歡聽發動機的聲音,喜歡看飛機起飛,直上藍天。
在產品研制過程中,他帶領沈飛公司,不斷創新項目管理模式,在提高研制質量的同時,大大縮短了項目研制周期,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得到了廣泛應用,大批先進戰機交付部隊,為我國國防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新機型的研制中,難免會出現問題。2010年初,一架飛機在試飛過程中,液壓系統漏油,差點造成事故,原因是工人裝錯一個小零件造成的。對此,羅陽選擇是先罰自己,給自己一個警告處分,并扣罰績效工資1萬元。此后,沈飛公司構建起了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
2011年,沈飛公司軍機科研生產任務繁重,面臨著研制周期短、生產難度高等一系列難題。他采取多種措施推動重點型號飛機的研制進度,創造了新機研制從設計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12年8月,遼寧艦入列時,海外媒體預計中國艦載機成功應用至少需要1年半時間,沒想到羅陽他們僅用2個多月,就成功實現了最為關鍵的起降試驗。身邊的人見他過于疲勞,勸他說:“休息一會兒再干。”羅陽回答說:“前面耽誤的活兒太多了,得趕回來。”
2012年10月份,羅陽作為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的總指揮,完成任務后又趕往珠海參加11月中旬舉辦的航展,緊接著又轉戰遼寧艦,沒有一刻休息,餓了就吃一頓快餐,累了就在車上休息一會兒,回到公司處理完重要事務后,又要向下一個單位進發。
他為了航母艦載機起降成功的那一刻,
傾注了全部心血
2012年11月18日,羅陽登上遼寧艦,參加這次艦載機的起降訓練任務。大家都勸羅陽別上去了。他堅持要上艦,說:“這么重大關鍵的時候,一定要上去。”在這次海試中,羅陽曾經感到過不舒服,但是由于艦載機起降試驗任務非常重要,他一直堅持在航空母艦上與科研人員測試各項數據。
艦載戰斗機在運動的航母上,在有限的著艦區中降落起飛,風險高、難度大,必須實現安全著艦。茫茫大海上的航母平臺就像漂在水中的樹葉,殲—15掛索著艦難度極高。作為生產者,羅陽在一旁觀看、記錄可以說是提心吊膽。殲—15起飛時巨大的轟鳴聲,震得人心臟難以承受,而羅陽堅持記錄指揮。
在這一個月里,為了讓新型戰機翱翔于藍天,為了讓艦載機馳騁于大海,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傾注了全部心血。他長年超負荷工作,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完成了多項艱巨任務,將航空報國的志向寫在藍天碧海之間,創造了艦載機騰飛的輝煌。要知道,他除了負責研制殲—15,還承擔著多個重點型號的飛機試驗任務。“航空報國是使命,而不是榮譽。”這是羅陽說過的一句話。也正是帶著這樣的使命他走上了遼寧艦,去圓滿地完成祖國交給他的飛機試驗任務。
2012年11月25日上午,在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中,我國第一架艦載機殲—15在航母遼寧艦甲板上成功起降,實現了幾代中國航空人的夢想。作為領軍者,羅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國外,一架殲擊機機型從研制,再到成功試飛,一般需要10~20年的時間,而他們只用了幾年時間。羅陽每一次與部隊簽訂合同,就是他最自豪的時候。
繁重的任務,透支了羅陽本來強健的體魄。在“遼寧艦”的8天時間里,妻子王希利只接到過羅陽的一次電話。羅陽興奮地告訴妻子,試驗成功了,圓滿完成了任務。沒想到第二天,王希利就接到了羅陽生病的消息,要她急赴大連。
11月25日上午9時,圓滿完成艦載機飛行任務的遼寧艦,在大連港靠岸,人們揮手迎接英雄們凱旋。艦上人員依次走下艦艇,在沈飛公司職工熱切的企盼中,總經理羅陽拖著緩慢的步伐出現在隊伍的最后面。羅陽走下扶梯,微笑著與每個員工握手。當時,羅陽十分疲憊和憔悴,從艦上下來,感到渾身難受,胸部疼痛。其實,前一天晚上,他就感覺胸疼、耳朵根部疼痛,但他一直忍著。羅陽讓沈飛公司黨委書記謝根華代替他參加慶功會。回到房間,他就按著胸口橫躺在床上大口喘氣。
隨同領導謝根華趕緊讓人聯系,將羅陽送往大連市友誼醫院。眼看就要到醫院大門口,羅陽卻喘不過氣來,醫護人員當即在醫院門口緊急搶救。搶救一直持續了3個多小時,最終還是沒有救回來。11月25日12點40分,羅陽因心肌梗死不幸病逝。羅陽的夫人和姐姐趕到大連,將羅陽的遺體接回,羅陽的家人沉浸在悲痛當中。
羅陽去世的消息傳出,國人陷入了無限哀痛之中。社會各界民眾以不同的方式懷念羅陽,祭奠英雄。“他的離去是沈飛公司的悲痛,是航天事業的損失,是國家的遺憾,他是英雄是烈士,我們要永遠記住他。”
中航工業副總經理李方勇收到羅陽去世的短信,當時都沒相信,他平時身體挺好的,怎么會死呢。身邊的人對羅陽的離世都感到非常突然,從往常的體檢報告來看,羅陽身體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不過,羅陽母親曾經發現過羅陽手心出汗的問題。羅陽的愛人是一名醫生,她說羅陽除了有高血壓、高血脂外,沒有發現他有心臟病。羅陽擔任領導工作后,很少有時間陪家人,他早晨6點多鐘就上班,到后半夜才回家。女兒參加高考時,羅陽僅僅只請了半天假陪她。
羅陽從沒考慮過個人的榮譽、地位和待遇。他多次立功受獎。羅陽去世前,仍然住在20年前的老房子,那是他父親單位分的房子。在羅陽的家中,沒有高檔的家具,一切都簡簡單單,樸素至極,到現在,平常人對此無法理解,也無法想象。
沈飛公司職工趙傳印說:“羅陽是個好干部,對基層干部要求特別嚴格,車間生產出現問題,他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立即解決問題。在他的率領下,工人特別關心生產質量,視質量為生命。”
在同事眼里,羅陽為人極為低調,不事張揚。每次照相合影,他都站到后排,或者站在一邊,他不喜歡突出自己,是個非常忠厚的人。
沈飛總工程師袁立是羅陽的同事,兩家住上下樓,一提到羅陽他眼中就泛起淚光,羅陽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令他十分欽佩。我國首席殲擊機設計專家孫聰說:“羅陽對于重大決策很慎重,但只要一決策,就堅持到底,絕不輕易放棄。”
英雄羅陽走了,
留下了大家對他深深的敬意和無盡的思念
羅陽性格謙和寬容,對人友善,同事們跟他在一起,感到輕松愉快。1961年6月29日是羅陽出生的日子,而這一天恰恰是中航工業沈飛集團公司創建的日子。羅陽的生日,正好跟企業的誕生是同一天,大家都說羅陽是為沈飛公司而生的,然而,沒想到羅陽是為沈飛公司而死的。
11月25日下午,遼寧艦全體官兵在甲板上列隊,行舉手禮,鳴響汽笛為英雄送行。在中航工業集團董事長林左鳴和同事們護送下,羅陽的遺體返回他工作了30年的沈陽。在遺體送入殯儀館前,妻子王希利對著羅陽說:“羅陽,這些天來,你太累了!你放心走吧!”現場每一個人都不禁落淚了。25日晚上,沈飛公司和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院內站滿了人,很多職工特意從家里趕來,人群中打出“羅總一路好走”的橫幅。
11月27日,沈陽,寒風陣陣,街上少有行人。而設置在沈飛賓館內的公祭堂內,前來悼念羅陽的人卻源源不斷,“鞠躬盡瘁為中華復興,殫精竭慮鑄航空大業”兩道黑底白字的挽聯垂下。羅陽的秘書任仲凱,正在安排親友參加羅陽的追悼會,對羅陽的離世,他至今難以接受。任仲凱說:“羅陽生前既不喜歡喝酒,也不抽煙,身體很好,他不該這么快就走了。”11月28日晚,72歲的原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領導施榮明正在成都開會,得知11月29日上午要舉行追悼會,他再也坐不住了,急忙趕到成都雙流機場,他說:“我一定要送送羅陽。”29日10時,羅陽追悼會在沈陽市回龍崗革命公墓回龍廳舉行。沈飛公司退休職工,已經74歲的夔長青一大早起來,趕到吊唁大廳,就是要給英雄羅陽送上最后一程。一位老退休職工,找到了祭堂,一定要給英雄鞠上一躬。一位中年人,從浙江溫州趕來,含著熱淚要為羅陽送行……
羅陽是母親眼中的孝順兒子,是妻子心里的好丈夫,是女兒想念的好爸爸,也是同事們懷念的好領導,更是黨和國家培育的好兒女。
羅陽,你走了,帶著那份堅守、擔當和責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羅陽一路走好,您的遺志由我們來繼承。”前來送行的人說。
這幾天,大家一閉上眼睛,羅陽的影像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他的正直、勇毅、擔當、奉獻的品質和精神,將激勵我們前行,永不停息。“羅陽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甘愿奉獻的人,一個不怕犧牲的人。”羅陽生前的同事這樣說。
羅陽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里,為了讓新型戰機翱翔于藍天,讓艦載機馳騁于大海,不知疲倦,勞心勞力,他是沈飛公司的驕傲,更是13億中華兒女的驕傲。羅陽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之魂,他的形象,被深深地鐫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成為一個時代的楷模。
羅陽生前說過:“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艦載機,中國的航空業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國一定要強大。”這是羅陽為之奮斗和獻身的崇高理想,他為此完成了奮斗目標,他應該含笑九泉。
羅陽逝世后,國務院追授羅陽同志“航空工業英模”榮譽稱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授予羅陽“航空報國英模”稱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追授羅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黨員學習羅陽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
總有那么一股濃情,令他把心交給碧海之上;總有那么一種情懷,使他將愛獻在藍天之下;總有那么一份執著,讓他用生命獻身于航天事業。羅陽殉職,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重大損失,他是在航母上倒下的國防科技戰士,也是為我國航母事業犧牲的第一人。我們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完成羅陽未竟的事業,為實現航空報國的宏偉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英雄羅陽走了,留下了大家對他深深的敬意和無盡的思念。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