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同進共贏”,這是中國十九冶集團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社會責任訴求。
中國十九冶集團社會責任理念由以“誠信社會為本,客戶滿意為榮”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理念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等內部來源,以及國務院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法規和國內外社會責任標準指南等外部來源組成。其責任內涵包括誠信經營、科技創新、員工成長、社會和諧等,通過與企業發展理念相結合,在經營中不斷推進社會責任實踐。
誠信經營 用戶滿意
“西部鐵軍”——中國十九冶集團,是全國唯一一家獨立承擔過從冶金礦山到燒結、焦化、煉鐵、煉鋼、軋制全流程施工的大型綜合企業,從跑步入川建設大三線,到“北上東進”開辟新天地,已歷經47個春秋。
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國十九冶集團始終秉承“誠信社會為本,客戶滿意為榮”的經營理念,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無論是建設“象牙微雕”——攀枝花鋼鐵基地,還是寶鋼、武鋼、昆鋼、重鋼、酒鋼、邯鋼等全國重要的鋼鐵基地,中國十九冶集團都以誠信為本,努力打造和維護著“西部鐵軍”品牌形象。
在攀鋼,從第一爐鐵水到第一塊鋼板,從第一條方坯到萬能軋機,從一個工程的檢修到異地大修,“西部鐵軍”從不問工程艱難困苦,總是保質保量提前峻工并使之達產,用誠信與攀鋼人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誼。
在武鋼,“西部鐵軍”建設的“一米七”生產線不僅迅速投產,并且高水平承建的3 200立方米高爐,提前投產后在一年內高爐利用系數連續三次刷新世界紀錄。
在邯鋼,“西部鐵軍”在2 000立方米高爐推移工程中,將業主要求35天完成的推移重任通過自我加壓晝夜努力,只用33天就提前完成推移,為業主節約了十分寶貴的檢修時間。
在重鋼,“西部鐵軍”頂著高溫不退卻,大汗淋身不移志,優質高速完成了被稱為重慶市“一號工程”、重慶市有史以來最大投資項目的重鋼環保搬遷工程主體施工任務,受到重鋼集團董事長贊揚:“中國十九冶集團人讓重鋼感動!”
在柳鋼、南鋼、鞍鋼、鄂鋼、水鋼、昆鋼、八鋼……“西部鐵軍”身后留下的是一道道令人刮目相看的靚麗風景。即使是身處異國他鄉的巴基斯坦,“西部鐵軍”英勇奮戰35個月,高質量地完成了杜達鉛鋅礦項目施工,贏得了所在國的高度贊揚。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西部鐵軍”在熱帶雨林中鏖戰,“西部鐵軍,祖國放心”的錚錚誓言響徹南太平洋島國。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西部鐵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擲地有聲地承諾:“我們將以最好的質量、最優的進度,圓滿完成我國援阿項目建設任務。”
以誠信經營為榮,以用戶滿意為耀,誠信如基因深深植入“西部鐵軍”的血液里、融入“西部鐵軍”南征北戰的行動中。
“今天的現場就是明天的市場”。中國十九冶集團靠著誠信,“干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場”,創造了包括“魯班獎”在內等100多項國家、省(部)級優質工程,與客戶建立起良好的長期合作、同進共贏關系。近幾年,中國十九冶集團背靠“鋼鐵”,開拓“非鋼”,主要經營管理指標快速、持續增長,2012年,實現新簽合同112.3億元,營業收入100.2億元“雙百億”目標,經濟指標再攀高峰。
在跨越發展的同時,中國十九冶集團長期以來如實申報稅額,及時繳納稅款,企業納稅能力進一步提高。2010—2012年,共依法繳納稅款9.3億元,成為地方納稅大戶之一。
抗震救災 鐵骨大愛
2008年5月12日,國殤之日,共濟之時。中國十九冶集團以抗震救災為契機,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
“我們保證,一定全力以赴完成任務!”2008年6月6日晚8時,數夜未曾合眼,已經為抗震救災工作忙碌近一個月的中國十九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田野接到了一個十萬火急的電話,攀枝花市主要領導代表市政府通知田野,將四川省政府下達給攀枝花市政府,務必于6月10日前將64臺大型土石方機械設備集結到位,對口支援成都四個市縣(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郫縣)的任務交由中國十九冶集團來完成。
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在自身受災較重情況下,中國十九冶集團心系災區,員工慷慨解囊,共計向社會捐助200余萬元。災情發生后,中國十九冶集團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和受災人員安置領導小組,開展自救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救助,以主心骨的行動和實力擔負起央企重任:成都郫縣商砼攪拌站冒著余震危險,組成小分隊成功營救出5名幸存者,緊急向都江堰市抗震救災指揮部供應3 000立方米、價值110萬元的混凝土;成儀項目部組織30人抗震救災突擊隊,以最快速度趕赴都江堰青城山下指定位置,連續作戰72小時,按期完成搭建災區活動房的任務;都江堰療養院黨支部17名黨員組成黨員救助隊,就近營救、醫治災區群眾上萬名,他們還用自己搶救出的中藥和購買的中藥晝夜為災民熬制防疫藥品,累計發放5 000多人次;危急關頭,成都鋼構分公司緊急疏散、安置393名災區群眾,多方籌措解決受災群眾的生活問題。
大災有大愛,田野許下莊嚴承諾:“決不辜負各級領導的信任,中國十九冶集團必須責無旁貸地扛起抗震救災的千鈞重任,必須義不容辭地擎起災后重建的一片藍天!”
“重建的進度和質量,群眾認可是最硬的標準?!眮聿患靶迯妥约旱募覉@和心靈的創傷,中國十九冶集團以高度的責任意識積極投身災后重建,兩年時間里,在10萬平方公里地震災區上演了一場重整山河、再塑民生的壯舉:東汽異地重建、崇州安置房、成灌快鐵站、崇義立交橋、新彭白路、都江堰IT大道……總價超過20億元的災后重建工程優質高速竣工交付。
中國十九冶集團全力以赴支援災區建設,贏得各方贊譽:
“情系災區援助彭州 重建家園愛心永固”;
“抗震救災 無私援助,重建家園 恩情銘記”;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情為人民 心系災區”……
2009年1月25日、9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次視察東汽災后重建工地,與田野親切握手,給予“西部鐵軍”參建將士“你們辛苦了,感謝你們為國家災后重建作出的積極貢獻”的高度評價。
關注民生 共建和諧
關注民生,人心必“珍”。田野以此自勉。
近幾年,中國十九冶集團不僅還清了2003年以前拖欠的離退休人員工資、養老金、水電費等各種費用3億多元,同時還先后建成了建設者廣場、長富久安廣場、實久廣場以及十幾個社區活動站,興建了東風新村、東風景秀等一批改善職工居住環境的住宅小區。僅在攀枝花,2008年投入1 000多萬元改造江北片區煤氣管網,解決轄區8 000多戶居民“氣”惱的問題;2009年為1 470名城鎮超齡人員辦理基本養老保險,使攀枝花早期建設者晚年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10年,投入3 000萬元對江北片區供電設施進行改造,情暖人心之舉使轄區群眾用上了放心電、安全電。同年,投入1 366萬元新建或改建了15個離退休管理站,使攀枝花2萬多名離退休員工及其家屬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回報社會是天賦使命”。中國十九冶集團歷來都有幫扶傳統?!肮髁x愛心團隊”連續兩年向攀枝花旱情嚴重災區送去礦泉水;十九冶醫院常年為山區村民進行義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心系玉樹、舟曲,員工踴躍捐款;服務地方,積極參加獻血、植樹等活動。2010年8月18日,《攀枝花晚報》刊登題為《農家女孩渴望學醫夢難圓》的文章,講述了農家女孩謝某用自己的學費為奶奶治病的感人事跡,不幸的是奶奶撒手西去,自己的求學夢也化為泡影。事跡深深感動了中國十九冶集團職工,該公司決定資助謝某完成學業。第二天,中國十九冶集團便將8 000元學費交到謝某父女的手中,此后兩年,中國十九冶集團都以相同方式為謝某的醫學夢保駕護航。此次資助后,中國十九冶集團又設立了愛心賬號,籌措資金用于關心幫助包括貧困的優秀大學生在內的受困人群。此外,在春節、中秋、國慶、重陽節等主要節日來臨前,中國十九冶集團均開展了對空巢、長期病重、老工傷人員及死亡離退休人員家屬的系列慰問活動,建立起對困難職工結對幫扶和重大節假日看望、慰問困難職工群眾的長效機制,近兩年發放慰問品和慰問金達20余萬元。
“真沒想到,我們退休了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還有這么好的小區環境!”在實久花園,退休職工張華英萬分感慨;“滿意,幸福指數100%!”退休職工楊秋明眉頭舒展。
退休職工發自肺腑的話語,不是對田野的溢美之詞,而是大多數人的心聲,言語中透露出對企業的感激和對田野這屆領導班子的褒獎。
民生,從關注到落實;人心,從爭取到珍惜。中國十九冶集團求真務實,情深意篤,一心想著民生,一切為了民生。
員工成長 構筑平臺
2011年8月15日,田野肩挎“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綬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親切接見。這項榮譽的獲得,是對中國十九冶集團維護員工權益,提供更多福利和成長機會,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實現多元文化融合所做出成績的充分肯定。
從曾經威風凜凜、聲名遠播、功勛卓著的“二號信箱”,到極度困頓、痛苦掙扎、瀕臨崩潰的特困企業,再到精英之師、文明之師、責任之師的“西部鐵軍”,四十七年的跌宕起伏、坎坷磨礪,曾經人員流失、人心散去的陣痛,讓中國十九冶集團葆有了一份堅定的信念:建設“實力十九冶,魅力十九冶”,人才是關鍵。
田野上任以后,提出要逐步形成以核心人才為領軍人物的人才體系,建立育人用人新機制,強力實施人才再造戰略,繪制了創新用人機制、激活人力資源、提升人力資本、留住關鍵人才、培育核心人才,創建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百戰百勝的“西部鐵軍”人才戰略藍圖。在他的關注下,中國十九冶集團將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招聘、培養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首要任務來抓,構建了以工程技術專家、首席技師、中青年技術拔尖人才、優秀青年大學生為主導的、寶塔式的人才梯次隊伍,打造了一支具有創新意識、頑強拼搏、團結進取的“西部鐵軍”品牌隊伍。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目前,中國十九冶集團專業技術人員達到2 338人,占在冊人數的45.9%;“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冶金行業專家”“全國冶金行業優秀項目經理”“全國工程建設優秀項目經理”“攀枝花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攀枝花市突出貢獻專家”等由6人增加到80余人;一級建造師、注冊會計師等各種執業人員由當初的不足50人增加到490余人;公司高技能人才達到1 797人,高技能人才數量占技術工人總數由七年前的10%增長到目前的73.5%,涌現出了一大批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國家“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冶金建設高級技能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隊伍。同時,分別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資委、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組織委員會授予“全國首批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中央企業技能競賽先進單位”“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優秀組織獎”“2011年度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幸福是一枚郵票,懂得傳遞才能使快樂最大化。
2011—2015年,是中國十九冶集團“三五”戰略期,在“三五”規劃編制中,鮮明突出了“提高員工幸福指數”這一重點。田野指出:“要充分認識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要堅持把企業做強做大與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作為企業的共同追求?!?/p>
未來五年,中國十九冶集團將逐步加大人力資源調整力度,完善建立科學的人才引入、培育、激勵、配置機制,形成科學合理、獎懲嚴格的分配管理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既要以技能競賽為平臺,不斷促進各類高技能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更要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選拔,涌現更多技術、管理“領軍”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加快年輕員工成長步伐,選拔培養技術好、能帶班的高技能人才充實到各類崗位上,讓人才擁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在人才激勵方面,將不斷加大向貢獻傾斜的分配力度,營造待遇留人、事業留人的環境和氛圍,讓員工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同步發展。
“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绷暯娇倳浾f,“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睂φQ生于大三線、崛起于新時期的中國十九冶集團而言,切實履行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經濟責任、政治責任,著力構建社會責任體系,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是其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在推進社會責任體系建設的道路上,中國十九冶集團將勇擔脊梁重任,彰顯央企風范,堅定不移地朝著長富久安的愿景昂首闊進。
(責任編輯: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