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對于無線城市的投入,雖然也希望得到可持續的回報,但是目前其更看重的是無線城市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沒空去銀行,隨時隨地繳水電費;開車出門前查詢哪條路更順暢;去醫院提前預約掛號;用手機開遠程視頻會議……只要有手機信號的地方,這些事情便都可以用手機辦到,這便是中國移動打造的“無線城市”所能帶給我們的便利。
隨著無線網絡建設的不斷加快,借助中國移動龐大數量的手機客戶端優勢,無線城市不僅帶給廣大市民生活方式上的改變,也將使政府提供行政服務、管理企業都更加便捷,促使政府可以更加高效的運行管理。
模式的轉變
無線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02年。2004年,美國費城提出“無線費城計劃”。隨后無線城市建設浪潮開始席卷全球,數年來已有超過千余個城市提出建設無線城市。早期無線城市的概念是指利用多種無線接入技術,為整個城市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無線網絡接入,強調的是無線寬帶的接入。雖然這種計劃的愿景很好,但是卻缺乏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各地在無線城市進行大投入之后很難得到持續的回報,因此在全球范圍內發展了將近10年的“無線城市”計劃,基本沒有成功案例。一些國家的無線城市項目在大規模宣傳后根本沒有啟動,休斯敦、舊金山、芝加哥等城市選后宣布暫停各自無線城市組網計劃,許多就著無線城市浪潮發展起來的Wi-Fi公司甚至陷入倒閉的絕境。
當無線城市在歐美地區遭遇發展阻力的時候,近兩年反而在中國發展得風生水起。截至2012年,中國移動在全國已與超過300個城市簽訂了無線城市發展計劃。作為中國電信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中國移動擁有龐大的手機客戶規模和豐富的信息化運營經驗,加上國家對網絡的大力支持,發展無線城市有很大的優勢。與此同時,中國移動從客戶使用與持續運營角度考慮,提出了未來可能獲得收益的商業運營模式。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項目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移動的“無線城市計劃”與之前費城提出的“無線費城計劃”有一定的區別。后者單純投入Wi-Fi的網絡建設是一種很難持續進行的模式,而移動目前在做的無線城市是以底層網絡為基礎,以應用為核心的雙層架構模式,是各種信息化應用的集合。它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本地生活信息服務,也為政府及企業用戶提供城市管理和行業應用服務。而基于網絡基礎的上層應用可以使無線網絡被更多的運用,保證相應的經濟效應與社會效應,同時也期望未來可以促進合理商務模式帶來可持續運營。
“雖然目前‘無線城市’項目仍未盈利,但是中國移動更加注重的是其可能帶給政府與民眾的便利以及移動作為國企的社會責任,這也是 ‘無線城市’計劃能夠在全國推廣開來的原因之一”。
應用的探索
北京市無線城市的發展,在全國屬于領先地位。除了北京移動公司的大力投入之外,其快速發展更得益于北京市政府層面尤其是北京市經信委的支持。很多地方政府在打造無線城市時都是移動公司主導、政府配合;而在北京市則是政府主導,北京移動承建相關業務,因此在相關信息與資源的獲取上,北京移動公司獲得了很大的便利,這種支持令很多其他省份公司的同行們都“異常羨慕”。
北京目前在無線城市上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核心方向。其一是面向民眾的市民生活信息化應用;其二是面向企業與政府的行業應用,包括智能交通、安防監控、智慧旅游、節能管理等方面。目前市民接觸到的更多的是側重于市民生活方向的應用。隨著無線城市兩個方向業務的逐漸成熟,市民將會更多感受到其所帶來的便利,生活隨之也將在不知不覺中改變。
北京市無線城市的市民應用,目前大部分集中在北京政府與中國移動合作的基于手機、面向市民的提供個性化移動公共服務平臺“市民主頁”上。市民通過手機登錄就能打開“市民主頁”,因此非常方便。“市民主頁”下設“我的提醒”、“我的服務”和“我的聲音”三大欄目,這三個欄目下面又細分了幾十項細小的服務:“我的提醒”欄目顯示市民個性化信息,個人私家車交通違章等信息,系統可主動發送到用戶手機上;在“我的服務”欄目,市民可享受政務信息公開、民生服務在線辦理等多項便民服務,包括違章查詢、交通提示、社保卡查詢、預約掛號、酒店預訂等項目;“我的聲音”欄目則是市民與政府互相溝通的渠道,市民可通過此欄目向市政府各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目前“市民主頁”上體驗量最大的應用是交通違規查詢。每天有幾萬的查詢量。與在交管局網站上的查詢相比,移動更加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用戶查詢一次后便可自動保存相應信息,同時系統還有主動提醒業務。交管局在嘗到便利的甜頭之后,目前開始主動與北京移動溝通開展車輛預約年檢服務。通過網上的預約,不僅減少了交管局的工作量,提升了其工作效率,也使市民相互之間可以錯開時間,更加快速的完成年檢。
與政府及企業在行業應用上的合作則開始時間更早,且涉及范圍也很廣泛,包括醫療、交通、教育、環保等多方面。舉例來說,醫療方面,北京移動為首都醫療衛生行業開發的“健康互動”業務,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有了這個平臺,醫務人員登錄中國移動北京公司集團業務網絡平臺,便可以在婦幼保健、病患關懷、慢性病隨訪等分類中查閱不同對象的醫療保健情況,還可以通過信息平臺批量下發各種通知、健康知識等信息,這樣,群發的短信就代替了原來很多需要重復去做的機械性工作,從而大大節省了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交通、環保監測、教育行業、電力系統等多個方面,移動都與相應的企業或政府單位合作,推出了智能的分析、監測與管理系統與應用,力圖使得政府與企業的管理更加便捷同時,也讓市民享受更多生活上的便利。
2012年底,“市民主頁”提供的服務已達200多項,許多行業應用也得以在北京市開始實踐。2013年,“市民主頁”將不斷完善、豐富服務內容,在信息查詢類的服務之外推出更多貼近市民生活的服務,逐漸使市民通過手機隨時隨地辦理更多的業務。與此同時,移動與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在向更多、更廣的方向進行,隨著市民生活信息化應用與行業應用的成熟,移動將讓市民真正享受無線城市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與便利。
責任重于效益
中國移動對于無線城市的投入,雖然也希望得到可持續的回報,但是目前其更看重的是無線城市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中國移動作為一家大型國企,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
雖然有北京市經信委的大力支持,但在“無線城市”的市場開拓與政府應用層面,開發者也遇到了一些阻力。無線城市所傳輸的理念,無論對于政府還是市民,習慣與理念的轉變還都需要時間,這種轉變不僅需要政府與企業同時去引導,也需要民眾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因此無線城市的普及,無論在政府層面還是民眾層面,都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與目前建設火熱的智慧城市相比,無線城市似乎更偏向手機客戶端與網絡內容。雖然在概念上略有不同,但其在內涵與理念上是一樣的,即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使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幸福。
推動城市信息化建設需要每個階層、每個團體、每個企業、每個人的努力。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之一,承擔電信強國重任的電信運營企業對此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北京市政府層面對于電信及網絡技術的重視,使得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利用自身優勢,可以積極推動無線城市建設,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通過無線網絡與應用的同步發展,北京移動期望“市民主頁”將來可以成為北京市民必備的一個網站。中國移動希望通過推動政府主導的無線城市的發展,可以得到三贏的局面:對市民來說,便利市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質;對于政府來說,有效促進民生,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對于產業來說,推動互聯網、物聯網、電子商務模式等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