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比較口腔醫學專業男女學生心理應激能力的差別,根據自愿受調查的原則,選擇湖州師范學院口腔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心理應激能力的問卷調查,共調查307名學生,其中男生121人,女生186人。結果發現,口腔醫學專業男女學生在心理應激能力方面的合理化、自責與求助方面有較多區別,在幻想、退避與解決問題方面有較少區別。女生相對男生在合理化、求助方面處事方式更為成熟,但也相對男生更容易自責。
關鍵詞: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性別;生理應激能力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253-02
引言
職業壓力是指工作人員在從事某項職業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緊張與威脅,而它也將直接產生人的心理壓力。醫生是世界上廣泛被認為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1]。通過對口腔醫生進行職業壓力心理調查,結果顯示19.5%的醫生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職業壓力,2.3%的醫生有重度以上的職業壓力[2]。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越來越沒有規律,兒童患齲齒率逐年有呈上升的趨勢,同時口腔疾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多,這對我國不足五萬人的口腔醫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然而,目前在國內對于口腔醫生職業壓力的研究甚少[3],還沒有深刻地剖析我國口腔醫生職業壓力增加和呈現多元化趨勢的原因,對口腔醫生職業壓力的壓力源及緩解壓力的措施都沒有深入的調查與分析,最重要的是沒有對口腔醫學專業學生這一未來口腔醫生人群的心理素質與心理應激能力引起足夠的重視。正是基于此現狀,本研究對口腔醫學專業不同性別學生的心理應激能力開展調查研究。為口腔醫學專業學生人才培養的建設提供一定幫助,為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醫學院對于不同性別學生心理應激能力不同方式的培養提供一些參考。
一、資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的研究對象為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大學一年級至大學五年級學生,接受調查的人數為307人,其中男生121人,占總人數的39.4%,女生186人,占總人數的60.6%。
(二)調查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肖計劃所編制的應付方式問卷[4],用于測查個體對應激事件的策略。該問卷共有62個項目,這62個項目組成6個應付因子:解決問題、幻想、自責、退避、合理化、求助。各題的因素負荷值均在0.35以上,6個應付因子重測相關系數分別是: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1= 0.72。
(三)數據統計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男女學生在6個應付因子所對應的62個項目的心理應激能力狀況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精確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
第一,男女學生在解決問題應付因子方面的問題中只有在理智應付環境、想辦法解決困難這兩個方面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10個問題男女生間未表現出明顯差異。
第二,女生在自責因子方面的9個問題中的常自暴自棄、借娛樂消除煩惱、常自卑自憐、常怪自己沒出息、常抱怨自己無能、認為職業不當使自己常遇挫折、總怪自己不好等七個方面高于男生,且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三,女生在求助因子方面的7個問題中的把不愉快埋在心里、不讓別人知道自己遭遇、向親友師長求教、向他人訴說煩惱、尋求理解與同情等五個方面高于男生,且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四,男女學生在幻想因子方面的問題中只有在不考慮后果、常向人和事發脾氣、因困難而懊惱等三個方面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8個問題男女生間未表現出明顯差異。
第五,男女學生在退避因子方面的問題中只有在用睡覺逃避痛苦、避開困難求寧靜、借煙酒消愁、對困難采取回避等四個方面的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8個問題男女生間未表現出明顯差異。
第六,女生在合理化因子方面9個問題中的失敗歸于外因、總認為對方引起沖突、常責怪他人、認為生活不公平、自感挫折是對自己的考驗、不在乎自己不幸遭遇、自感無所作為任其自然等七個方面高于男生,且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口腔醫生的心理壓力是當前口腔醫學中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但我國在此方面的研究甚少??谇会t生的心理壓力程度大小將直接影響他們工作效率的高低,繼而影響他們與患者、同事、護士之間的交流,從而導致醫患醫護關系的緊張,而這些又將直接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惡性循環。這無論是對口腔醫生本身,還是對患者、醫院甚至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以往的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作為重點,而常常忽略了口腔專業學生心理應激能力的培養,這使得他們在成為口腔醫生時,對因為自身的職業特點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沒有明確的認識,從而也使得他們缺乏一種心理應激能力來緩解工作中的壓力。如果我們能夠在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心理應激能力培養,那么當這些口腔醫學專業學生走向臨床一線的時候,他們就能夠通過自身的能力來緩解壓力,提升工作效率,為醫院的發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為應付方式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題的因素負荷值均在0.35以上。Vaillant[4]等人研究應付時,認為應付行為可分為自戀型、不成熟型、神經癥型和成熟型。如果以解決問題表示成熟的應付方式,“求助”與“合理化”因與“解決問題”呈正相關也歸為成熟應付方式類,而與解決問題相反的另一極“退避”表示不成熟的應付方式,則該應付行為成熟等次序列的類型與Vaillant等人觀點有相似之處。該結果表示不同類型的應付方式可以反映人的心理發展成熟程度。研究結果還發現,個體應付方式的使用一般都在一種以上,有些人甚至在同一應激事件中使用的應付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每個人的應付行為類型仍具有一定的傾向性,這種傾向性構成六種應付方式在個體身上不同的組合形式。這些不同形式的組合與解釋為:(1)“解決問題——求助”,成熟型:這類受試在面對應激事件或環境時,常能采取“解決問題”和“求助”等成熟的應付方式,而較少使用“退避”、“自責”、“幻想”等不成熟的應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現出一種成熟穩定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方式。在遇到應激情況,這類型的人善于去思考問題,并借助各種工具包括向他人求助來解決問題,消除應激狀態帶來的麻煩。(2)“退避——自責”,不成熟型:這類受試在生活中常以 “退避”、“自責”、“幻想”等應付方式應付困難和挫折,而較少使用“解決問題”這類積極的應付方式,表現出一種神經癥性的人格特點,其情緒和行為均缺乏穩定性。與“解決問題——求助”相反,“退避——自責”不成熟型人在遇到應激狀態時,更多的是表現為逃避、埋怨、自責,甚至表現出更多的極端行為,而這些行為顯然不利于應激問題的解決。(3)“合理化”,混合型:“合理化”應付因子,既與“解決問題”、“求助”等成熟應付因子呈正相關,也與“退避”、 “幻想”等不成熟的應付因子呈正相關,反映出這類受試的應付行為集成熟與不成熟的應付方式于一體,在應付行為上表現出一種矛盾的心態和兩面性的人格特點。
本研究通過對湖州師范學院口腔專業男女學生心理應激能力的測試分析,綜合探究口腔醫學專業男女學生不同的壓力源,以了解口腔醫學專業男女學生心理應激能力的不同現狀,本研究運用6個應付因子:解決問題、幻想、自責、退避、合理化、求助來比較湖州師范學院口腔醫學專業男女學生的心理應激能力的差別。通過統計分析,發現女學生在應付因子合理化、自責與求助方面優于男生,這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應用合理化的想法并向他人求助來處理應激狀態下的各種問題,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更不容易自責,不會把責任歸咎于自身;在幻想、退避與解決問題方面男女生卻有較少區別,這說明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都對現實生活問題存在一定幻想,對于解決問題方面都因為能力問題而難以獲得比較好的表現。這些研究結果表現為女生在處理應激問題時,女生的心理相對男生更趨于成熟和穩定,但在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與男生之間無明顯差異,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女生的心理應激處理能力更易于解決臨床碰到的各種問題。以上男女生在心理應激能力方面表現的不同可能與男女生的總體性格有較大的聯系,女生的成熟通常早于男生,但其情緒與行為可能沒有男生來得穩定,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針對以上男女學生相同應付因子在一些方面較多的區別,我們可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來緩解男女學生不同的心理壓力和提高他們的心理應激能力,比如對男生與女生采用不同的心理能力培養教導,可以將其與以后所面臨的職業壓力相聯系等等,這些口腔醫學專業男女學生心理應激能力的培養和將來對成為不同性別的口腔醫生職業壓力的緩解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宋殿華.臨床醫生面臨的壓力與健康[EB/OL].www.jlzgyd.com/jiaoyan/ppt/09.ppt.
[2]施躍健,王玲鳳.醫生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 2007,23(5).
[3]楊秀梅,王海寧.當代醫生心理壓力現狀探討[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6,(3).
[4]肖計劃,許秀峰.“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