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基地,黨的領導至關重要。和諧校園視域下,如何加強黨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從高校加強黨建工作的重要性、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如何加強黨建工作、構建和諧校園三方面,探討和諧校園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
關鍵詞:和諧校園;黨建工作;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149-03
我國高校培養的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四有”新人,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基地。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高校要想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關鍵要靠黨的領導。黨建工作在高校發展中發揮著指引方向、樹立良好學風、調動積極性等作用。現階段,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對于實現和諧校園建設、實現高校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和諧校園需要加強高校黨建工作
高校和諧校園是個綜合的系統,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物質和精神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協調、相互依存、共同維持的一個穩定的狀態,是高校實現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和諧校園主要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制度的和諧、校園環境的和諧等。高校黨建工作與和諧校園建設是辯證統一的。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高校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責任。同時,高校的各項發展事業都離不開黨的核心領導。在和諧校園建設中,高校黨組織主要發揮著思想保障、組織保障和監督的作用。
1.在思想保障上,高校黨組織首先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以此作為高校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指導思想,保證高校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與方向。高校黨組織還要高度重視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凝聚師生共有精神家園的紐帶,同時要注意發揮好高校校園文化在傳承傳統文化和學習其他民族文化方面的引領作用。
2.在組織保障上,高校黨組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領導核心和重要推動力量。高校黨組織必須發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組織與教職工、學生之間的聯系,從而發揮高校黨組織的戰斗力、組織力和凝聚力。在和諧校園建設中,高校黨委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各個分黨委和黨總支以及全體師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還要重視利用工會、學生會、團委等群眾組織來帶領和鼓勵其他學生為學校的發展服務。
3.在監督作用上,高校黨組織主要通過對構建和諧校園的總體發展規劃在各個部門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不適合學校科學發展需要的政策及時進行糾正,對師生黨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領導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先進性作風進行監督和檢查,從而保障高校和諧校園構建工作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和諧校園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校作為我國文化育人、知識培養人的主陣地,在當今國內外形勢的發展中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首先,高校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劣根性沒有去除,一些封建的思想和復古主義在社會上還普遍存在,而對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宣揚得不夠,繼承得不足。現在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沒有認識到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簡單地把忠孝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把儒家文化全盤接受地當作傳統文化的精華。對現代文化認識把握不清楚。文化的現代化就是弱國追趕強國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形勢面前,有些高校一味宣揚傳統文化,盲目排外,不能在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鋒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第二,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變革,人們的價值觀多元化,大學生中出現了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現象嚴重,沒有共有的精神家園。在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輿論媒體對社會上一些負面現象的大肆宣傳,使學生無法辨別是非,導致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的師生對權力和金錢認識的偏差,對個人利益的關注,導致很多師生在思想觀念上受到的沖擊很大,有些高校教師對自身的角色和要實現的價值產生了動搖,很多大學生對未來的就業產生了迷茫,對愛情的認識產生了偏差,對激烈的競爭產生了恐懼心理,導致心理不適,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些對高校黨建工作者提出了刻不容緩的一個新課題。第三,高校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不夠,高校黨建隊伍人員的流動性較大。隨著我國高校的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的調整,很多高校的黨建工作人員的崗位變動也比較頻繁,如何保持高校黨建隊伍工作能力的提升和戰斗力的增強,實現黨務工作人員專業化的發展,是擺在高校黨建工作者面前的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第五,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90后,他們對新事物接受比較快,學習能力較強,如果還是采取傳統的說教或者講授,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如果還是單純地把自身定義為教育的主體,不能采取互動的或者多樣的形式,從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角度開展工作,就不會發揮出高校黨建應有的作用和功能。
三、加強黨建工作,構建高校和諧校園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也是新形勢下和諧校園建設中高校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中,要全面促進高校的黨建發展,無論在硬件設施還是在軟件配置上,無論在經費投入還是在活動內容的方式和方法上,都要有質的提高,要發揮高校的網絡和宣傳窗口的建設,發揮這些媒介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當代路線、方針和政策的作用,鞏固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的主流形態和主體地位。高校黨建要以廣大師生為本,既發揮黨員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雙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師生在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中的積極性,明確黨員師生的權利和義務,參加黨的會議,為學校發展中的制度建設和決策制定積極建言獻策。在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方面,就要統籌好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學生工作、后勤工作和保衛工作的關系,既要把產學研工作放在首位,又要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調整工作的方向,把黨員發展工作和培養工作同黨員的質量工作、思想教育工作、組織工作和制度建設工作結合起來,統籌好高校黨員干部建設與工作作風、學風和黨風建設相統一。
2.發揮好高校黨建在建設高校廣大師生黨員共有精神家園方面的作用。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在發展先進文化中,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高校黨建要發揮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應有的作用。高校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先進文化建設的承載體。高校要通過大力發展文化建設,提高廣大師生的文化素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營造有利于師生發展的文化氛圍。
3.加強和諧校園建設中黨的基層隊伍建設。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可以凝聚廣大黨員的戰斗力,更好地在培養廣大師生黨員在校園各種事業建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為此,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可以為高校發展提供組織保障。首先,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設置形式,高校黨組織要與行政、教學、科研發展相適應,推進高校學生教育部門、學生公寓、大學生社團聯合會中學生黨組織的建立工作,在學生實習期間建立臨時黨支部,實現高校黨組織的完全覆蓋,全面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校內外的作用。其次,要加強高校二級學院分黨委和黨總支的建設,二級分院的班子成員要團結進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校黨委的決策和各項工作。二級分院黨總支要協調好本院內部各種關系的和諧,妥善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通過制度和激勵機制,發揮教師黨員的愛崗敬業精神和學生黨員的愛校奉獻意識。
4.要發揮高校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在黨建中的作用。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在高校黨建方面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堅定大學生共產主義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加強對黨和人民的信任,對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的主渠道,也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陣地。現階段,我國高校的公共政治理論課涵蓋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形式與政策、就業指導等課程,這些課程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加強高等學校黨的思想建設,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對社會上一些消極現象要科學地進行引導,合理看待一些社會問題,宣傳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要有效地開展高校黨建工作,需要轉變高校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思維觀念。要拋棄那種認為高校的黨建只是高校的黨委工作部和宣傳部的工作的思維,要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公共政治課程的一條紅線貫穿全篇;要在改革實踐教育的環節,通過帶領學生多到學校周邊的革命圣地參觀、多請能夠引領大學生成長的優秀人士進入校園、弘揚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從而從知情意行四個環節更好地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
5.提高黨務工作者和黨員的素養。高校黨建工作的人員是否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的工作態度,在工作中是否堅持黨的原則和秉持公正的心態,高校黨員是否發揮著的先鋒模范作用,以上這些對于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高校黨建工作者和全體黨員具體要有以下素養:
首先,要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我們要實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深深根植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全體高校黨建工作者要有為實現共產主義奉獻全部力量的決心和為崇高事業奮斗的堅強意志。
其次,要全面履行共產黨人的群眾路線和策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在高校中,黨務工作者不能凡事只想著自己的得失,不關心其他人的利益,要把為廣大師生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宗旨。
最后,要有大局意識。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有大局意識和犧牲意識。把集體利益和廣大師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面對危險和困難時,要挺身而出,做群眾的表率,在榮譽和利益面前,懂得謙讓,始終把奉獻和服務意識放在首位。
6.構建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黨建和諧環境。高校的黨建工作者和宣傳人員,要重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作用,這里的環境包括校園環境、網絡環境和人際交往環境,要注意營造優美的、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凈化校園網絡環境,改善學生的人際交往環境,從而有利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首先,高校黨建工作者要對校園的硬件設施和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使學校從校領導的高度進行部署。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要符合各個高校的辦學特點,無論是教學樓的設計還是樹木花草的栽種,無論是校園的宣傳窗口的布置還是學生日常活動場地的建設,不僅要建設全,而且要有自身的特色。
其次,校園網絡的建設。高校既要提供給學生高速的上網端口,又要發揮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師的作用,完善校園網絡的建設。在校園網建設的內容方面力求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喜聞樂見,注重學生的娛樂和掌握知識相結合,關注社會熱點和正確引導相統一,同時要凈化校園網絡的一些非法網頁,多研發一些阻斷程序,防止學生登錄一些不健康的網站。
最后,全體黨建工作者和學生工作者要對大學生的日常交往活動和心理問題進行關注,無論是利用全體學生的集會還是班團會,老師要對學生的正確交往進行指導,妥善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秉持公正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此告誡學生不要把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帶到校園,弘揚積極向上的思想,舉辦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例如:高校的學生活動設置要傾向有利于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可以通過舉辦讀書活動月,學校校訓、校徽、校訓的設計大賽,熱愛學校、服務社會的征文和知識競賽活動,書畫大賽和網絡、校報等的文史知識精華宣傳等活動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凝聚學生的愛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