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國農業經營主體趨向多元化。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作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效的補充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新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迅速在各地發展起來,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個中等發達的農業大市,山東省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很具代表性。其發展現狀、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所面臨的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對策建議也具有典型意義。
關鍵詞:聊城;農業專業合作社;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110-02
一、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作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能夠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伴隨著農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入推進,聊城市農業發展呈現新的態勢。
1.發展勢頭迅猛
從表1可以看出,2007至2011五年間,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無論是合作社個數,還是社員數和出資額,均有大幅增長。特別是2008年,從92家增加到791家,增幅明顯。合作社的規模也不斷擴大,社員數也從1 711人增加到28 000人,社均出資額從10.2萬元,增加到43.2萬元。這主要得力于2007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實施。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一直呈高速發展的態勢。目前,全市各個鄉鎮、辦事處均建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個鄉鎮平均20個以上,有的達到60多個。
2.產業特色突出
聊城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經過近幾年的結構調整,已經形成蔬菜、畜牧、林果、水產四大主導產業。聊城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都是圍繞當地特色產業建立起來的,具有明顯的產業特色和區域性,主要集中在市場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適宜快速批量交易的蔬菜、水果、畜牧、水產等產業。近幾年,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在數量和規模上有明顯發展,在內容上也不斷延伸,包括種植、養殖、農機服務、農技推廣、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多個行業和環節,基本涵蓋了目前農村絕大多數行業和領域。
3.組織形式和類型多樣化
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形式和類型呈現多樣化。90%左右的合作社都是農民自發合辦的,其中,農村能人是主要力量。冠縣畜康養豬專業合作社、紅太陽大棚油桃專業合作社、高唐縣永順肉鴨養殖專業合作社、臨清市牧旺養牛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合作社都是由農村能人帶頭領辦的。供銷、農機、農業技術、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等部門領辦是2013年合作社發展的新方向,并且這類合作社規模比較大,輻射帶動能力較強。如東昌府區甜翠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是在東昌府區林業局扶持指導下成立的,社員213人,帶動農戶4 600戶,年銷售收入達到700多萬元。
4.內部管理趨于規范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及山東省工作條例的頒布實施,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制化、規范化提供了政策依據。全市絕大多數合作社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的有關規定,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在組織機構設置、社員管理、議事決策、財務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管理運作日趨規范化。有的合作社還根據經營狀況,進行了二次分配。據統計,2011年,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提留公積金、公益金及風險金的有413家;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還成員的合作社有578家,其中返還60%以上的達到436家。
二、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態勢良好,在農業農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仍然處于初創階段,數量少,規模小,層次低,影響力弱等問題亟待解決。
1.總量偏少
雖然近幾年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增加迅速,但在全省所占的比重偏低,總量偏少。2011年底,山東省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56 552個,注冊成員55.9萬個,出資總額692.5億元,實有戶數居全國第一位,實有成員總數和實有出資總額均居全國第二位。而2011年底,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4 151家,只占全省的7.34%,相當于臨沂的38.75%、青島的51.58%,與省內先進地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合作社的發展水平與聊城農業在全省的地位相比存在不平衡,遠遠不能適應聊城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2.規模偏小,實力較弱
從規模結構看,多數合作社規模偏小,由此產生資本積累慢、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無力發展規模經營、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合作社社員少于10戶的有1 153個,占75.8%,10—50戶的277個,占18.2%,100戶以上的僅有38個,占2.5%。多數合作社只是向社員提供一個或幾個環節的服務,合作關系比較松散,能夠提供技術指導、生產資料供應、良種推廣引進、產品銷售的不到30%;能夠開展生產、銷售、加工、倉儲、運銷、信息等全方位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的合作社占比更少。有的合作社僅僅是做了注冊,并未正式運營。甚至有些合作社僅僅依靠政府的扶持政策生存。
3.內部管理不規范
就目前情況來看,聊城市真正參照有關合作社法律法規進行登記和管理的很少。大部分合作社沒有建立規范的內部運行機制。在內部管理上,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不到位。在利益聯結上,還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并且多數沒有實行二次分配。2011年,提留公積金、公益金及風險金的合作社僅占全市合作社總數的9.9%;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還成員的合作社僅占全市合作社總數的13.9%,其中返還60%以上的僅占全市總數的10.5%。
4.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民絕大部分已轉移到二、三產業,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以“老、弱、婦女”為主,因此合作社社員的文化水平和農技素質普遍偏低。對于領辦合作社的“能人”來講,其個人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合作社的發展水平。大部分領辦人知識結構、經營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缺乏市場開拓能力和長遠發展眼光,合作社對于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十分渴求。
三、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對策建議
1.統一思想,切實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引導與服務
農業、財政、工商、稅務、供銷、質量監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協調,按照各自職責,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發展搞好指導和服務。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平臺,通過召開會議、舉辦專題講座、開辟宣傳專欄、發放材料、張貼標語等宣傳形式,宣傳報道先進典型的經驗做法,增強廣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工作環境。
2.授人以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
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和農村能人培養計劃,利用多種形式和渠道加強對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辦社能力,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能人的可持續發展。大力培養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為人正直、辦事公道的合作社領頭人,切實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帶動力,全面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水平。
3.突出特色,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步伐
聊城市2013年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2013年的全市農村工作重點之一,力爭2013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到每一個行政村,基本達到“一村一社”。政府的空前重視使得聊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面臨發展的黃金時期。合作社要以本地優勢產業和優質產品為特色,打造亮點,提升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積極鼓勵農村基層組織、基層供銷社等主體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格局。鼓勵合作社之間開展再聯合、再合作,使合作社真正成為組織農民、引領農民的現代經營組織,成為農民闖市場的主力軍。
4.規范運營,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按照合作社法和山東省條例的要求,健全合作社的內部組織機構,搞好建章立制,完善合作社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建立健全賬簿,切實加強會計核算,定期向社員公布財務收支狀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完善按交易額分配為主的分配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責任機制,增強合作社發展活力。
5.典型帶動,全面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
近幾年,聊城市每年評選命名市級示范合作社100家,進行表彰獎勵。要積極開展示范合作社創建活動,擴大合作社單體規模,提高農戶入社率,加大宣傳表彰力度,切實發揮示范社的典型示范、典型帶動作用,促進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擴規模、上水平,爭取更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省級示范社、國家級示范社行列。
6.項目搭臺,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對于一些農業建設項目,可以優先安排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建議國家和省、市、縣(市區)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品牌認證、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和質量認證給予相應的補助和獎勵。財稅金融部門要制定相應的信貸和稅收優惠政策,為合作社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商務、農業部門要搭建平臺,積極搞好農超、農校、農企等產銷對接活動,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產品的銷售渠道。
參考文獻:
[1]王克強,梁智慧.對我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思考[J].農業經濟,2010,(11).
[2]王衛濤.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財經大學,2011.
[3]汪洪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1.